白内障病因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722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内障病因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白内障病因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白内障病因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白内障病因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白内障病因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内障病因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内障病因学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内障病因学,谷晨,白内障病因,氧化损伤 糖代谢异常 辐射性损伤 中毒性损伤 营养与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病因 外伤 后发性白内障,一、氧化损伤,白内障的发生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放射和自由基损伤;营养物、化学物质和抗生素缺乏;葡萄糖、半乳糖等代谢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损伤等。此外,其他因素,如衰老、遗传基因等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环节,便是氧化损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病理改变 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因为晶状体内低钠高钾的状态被破坏,导致晶状体内水分积聚,引起晶状体纤维水肿、液化。 为核性白内障:是晶状体核的蛋白变性、肿胀,表现为

2、蛋白质聚集成大的颗粒,产生屈光指数改变和光散射。,抗氧化系统,氧自由基损伤是老年性白内障首位危险因素。 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均可导致白内障的形成。 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中心,包括两个途径:第一、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为代表的清除自由基机制;第二、为抗氧化酶系统,主要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激化酶。,蛋白质等成分的改变,水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尤其以谷氨酸降低显著,进一步影响谷胱甘肽的合成。 老年性白内障脂质改变、钙调蛋白异常以及Cu,Zn含量降低也是抗氧化能力下降引发白内障的原因。,白内障形成早期的病理过程是可逆的,此

3、时应用抗氧化药物可以逆转晶状体水肿,发挥治疗白内障作用。一旦晶状体蛋白发生交联、变性,药物则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二、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房水葡萄糖水平接近血糖水平葡萄糖迅速扩散进入晶状体内。,当己糖激酶活性达到饱和激活醛糖还原酶过多葡萄糖通过补充代谢通路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晶状体水肿。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预防糖性白内障的产生。,三、辐射性白内障,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细胞对电离辐射特别敏感。 包括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点击性等白内障。,四、中毒性白内障,药物性:糖皮质激素,可产生后囊膜下混浊;缩瞳剂;吩噻嗪类药物。 化学制剂:三硝基甲苯、氟、萘、氰酸盐和尿

4、素以及某些抑制有丝分裂的药物,如白消安等。,五、营养与白内障,碳水化合物和总热量:包括半乳糖血症和糖尿病的机制。 抗氧化相关的营养物质 其他营养物质,包括色氨酸缺乏等。,六、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因素 非遗传因素,30%-50% 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多见。另外,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即同一基因突变所致白内障可有不同临床表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白内障病例可具有不同的基因定位。,遗传因素,非遗传因素,母亲在妊娠期前23个月发生的感染是重要原因。 妊娠期间晶状体囊膜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抵御病毒的侵犯,而且此时的晶状体蛋白质合成活跃,对病毒的感染敏感。此时如果受到感染,可

5、以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发育,同时有营养和生物化学的改变、晶状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引起晶状体混浊。 以风疹病毒感染最常见。,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母亲产道感染。 妊娠期营养不良,盆腔收放射线照射、某些药物(如四环素、激素、水杨酸制剂、抗凝剂等),妊娠期患系统疾病(心脏病、肾炎、糖尿病、贫血、甲亢、钙代谢紊乱、半乳糖代谢障碍等)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均可造成胎儿的晶状体混浊。,胎儿最后三个月的发育障碍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典型表现是早产儿体重过低和缺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可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发生。,七、外伤,钝挫伤:外力是晶状体上皮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浅层皮质晶状体纤维水肿、变性。 穿通伤: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迅速进入晶状体内,引起纤维水肿、变性和混浊。,八、后发性白内障,后囊膜混浊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赤道弓)增殖有关。其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 前囊膜混浊,是有晶状体上皮细胞间产生胞浆移动导致术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