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6703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整体部分区 别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和,考点1,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 二者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也会影响整体。特

2、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二者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与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定义都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规定的。静态指从“构成”来看的,动态指从“发展全过程”来看的。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

3、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优化的方式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与部分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大至宇宙天体,小到一个基本粒子,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中的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整体与部分联系的客观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上任意割裂或混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只看到整体、忽视部分,只重视部分、忽视整体,或把整体当作部分、把部分当作整体,都会犯错误。,系统优化方法 (1

4、)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性原则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考点2,有序性原则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优化原则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

5、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一定意义上”说明两对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互相依赖等方面。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具有个别性、局部性、多样性、差别性、不可分割性、不确定性的特点。,系统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复合性、稳定性的特点。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完全一样。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

6、功能之和。整体和部分都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一定要尊重部分,给部分以充分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都体现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2008海南26)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

7、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本问的设计是比较传统的。回答这一类问题的三大步是:准确地写出哲理、将哲理与材料对应、对问题进行小结。就本题而言,第一步是写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第二步将材料中政府关注民生的

8、举措与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一一对应起来。第三步小结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但一般是不可少的。,(1)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 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上述观点是片面的。整体与部分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而且有三种不同的情形,其中,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

9、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还有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1.(2008广东卷)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A,材料中的“居民”与“社区”的说法提示出

10、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材料中只存在居民对社区的影响,没有涉及社区对居民的影响。因此A项正确。,2.(2009山东28)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结合材料,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本题以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热点背景材料,

1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该问首先要求学生看清括号中对“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解释,其次明确是哲学知识,最后认真分析设问。“结构性减税”政策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由物质决定,自然想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角度,同时意识到这个政策是一个正确意识,从而想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同时要看到“结构性减税”政策中的“结构”可以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因此,该题应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能动作用、系统优化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多角度分析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学生最容易答不全,若不能熟练掌握哲学理论和深刻理解“结构性减税”的含义,必然失分严重。,(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 (2)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 (3)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