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316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城市规划原理简要幻灯片-吕飞(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市规划原理 吕 飞 18604607899,2,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工业化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形成的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3,(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专门化阶段 综合化阶段 成熟化阶段 区域化阶段,4,2、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 相对集中时期 相对分散时期 绝对分散时期,5,3、增长极核理论 佩鲁 1950年 增长极核理论 1966年由经济空间扩展到地理空间 极化效应(生产要素向发展条

2、件较好的城镇集中)、扩散效应(生产要素的扩散),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过程。,6,4、经济全球化理论 逆工业化 后工业化,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从事成品制造。,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多数城市中。,7,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 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会群体聚居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即出现居住分异。,8,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老龄

3、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4%时则进入老龄社会。,9,(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 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10,三、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 (一)城镇化及其特点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1,农

4、业发展是城鎮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化是城鎮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成为推动城鎮化的后续动力。,12,3、城鎮化的进程与特点,诺瑟姆曲线 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后期饱和阶段,13,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14,(三)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工业

5、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 第二次现代化-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个性化、信息化等。,15,第二节 古代城市规划 及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一、古代的城市规划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周礼 考工记 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管子在思想上丰富城市规划的创造“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16,(二)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强调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着眼于道路网与建筑群,17,1、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898) 明日的田

6、园城市(1902)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二、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18,19,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重大贡献: 1、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 2、从城乡结合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3、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20,2、勒柯布西耶(1887-1965)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集中主义”,明日的城市(1922) 阳光城(1933) 主要的规划观点: 1、通过技术手段改造以完善市中心; 2、提高密度来解决拥挤; 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4、建立新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21,3、伊利尔

7、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1943),城镇建设的原则: 表现原则、相互协调原则、有机秩序原则,22,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23

8、,第二章 城市规划总论,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24,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25,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大中城市分区规划)。 城

9、市总体规划(Master pl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26,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

10、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27,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工作方法: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规划期限:二十年,28,(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29,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

11、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30,(5)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大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中等城市 20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50万; 小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20万。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31,(二)市(县)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一定

12、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32,市(县)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治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33,5)原则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

13、布局。 )划定城市规划区。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34,(三)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内容 1)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35,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6)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

14、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36,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划定岸线使用原则; 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37,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保护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38,12)确定住房政策、

15、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 13)确定供电、供水等的发展目标及重大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 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39,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各类防灾规划的原则和建设方针;,40,(四)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41,四、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

16、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 1、前期准备与基础资料收集调研阶段 2、规划方案阶段 3、技术成果意见征询与评审阶段 4、成果(报批成果)报批阶段,42,(二)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 6、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43,(三)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 2、城市近期建设用地; 3、城市近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城市近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5、城市近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