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修改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218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8.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修改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糖尿病修改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糖尿病修改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糖尿病修改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糖尿病修改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修改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修改版课件(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 尿 病,Diabetes Mellitus,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王小洁,糖尿病定义,糖尿病(DM)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期高血糖导致全身器官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导致其机能障碍和功能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具有毁灭性和致死性,每6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成年失明的主要因素10x,截肢 15 - 40x,心血管疾病 和卒中 2 - 4x,晚期肾脏疾病的 主要因素,糖

2、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 INS绝对缺乏 免疫介导:占90%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 LADA) 特发性:占10% ,无自身免疫证据 2型糖尿病 IR为主+INS不足; INS分泌不足为主/ (+) (-)IR,糖尿病分类,特殊类型糖尿病 8个亚型 包括: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感染;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其他伴糖尿病先天性(遗传)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分娩6周后行OGTT,并重新分类,病因和发病机

3、制 病因不明确,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M1可能与免疫损伤关系更密切 DM2可能与遗传关系更密切,病理生理基本特征: 免疫性或特发性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1、免疫介导:多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的存在 ICA、IAA、ICSA、IA-2、IA-2、GAD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更重要 2、特发性:原因不明。,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进行性B细胞功能丧失,环境因素启动自身免疫,100%,0%,1,2,3,4,5,6,二)2型糖尿病 病理生理基本特征: 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 遗传学证据: 孪生子发病共显 家族丛聚 高患病人群患病调查 相同环境不同种族患病情况,环境因素

4、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肥胖、运动少、热量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良 环境改变基因:“节约基因”学说。 机制: 环境因素 易感者 胰岛素抵抗 IGT DM 并发症,暴饮暴食、缺乏锻炼、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IR) IR(Insulin Resistence)指机体对一定量Ins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现象 Ins分泌缺陷: 第1相分泌缺乏或减弱,第2个高峰延迟 糖耐量减低(IGT、IFG) 临床糖尿病,病理生理,胰岛素效应绝对或相对不足 肝、肌肉、脂肪利用G、肝糖输出 高血糖 脂肪摄取G 、移除血浆TG 脂肪合成 脂蛋白酯酶活性 血FFA、TG

5、胰岛素 脂肪分解 酮体产生 酮症酸中毒 蛋白质合成、分解 氮负平衡,胰岛素生理作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IGT,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Over diabetes,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病理生理异常的演变,糖尿病发生,NGT,DM临床表现起病,D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分为 无症状期及症状期二个阶段,部分 患者以典型症状出现,也有部分以 并发症表现为主。 1型起病急 2型起病较缓。,DM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血糖多尿 口渴多饮 糖原储存 、尿排除G 、G利用 饥饿感多食

6、 脂肪分解、蛋白质负氮平衡消瘦 G利用 、蛋白质负氮平衡疲乏、无力 血糖 皮肤瘙痒、屈光改变,临 床 表 现,多饮 多食,多尿,体重 减轻,典型症状,三 多 一 少,临床表现,1、 代谢紊乱症候群:三多一少 2、 并发症和(或)伴发病 3、 反应性低血糖 4、 因各种疾病需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发现高血糖 5、无明显症状,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感染合并症 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 主A、冠状A、脑A、肢体A 肾A (动脉硬化) 2.微血管 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病 (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3. 神经病变 4. 眼的其他病变、糖尿病足、

7、皮肤病变,糖尿病感染合并症,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 真菌感染,如足癣常见 女性真菌性阴道炎和巴氏腺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肺结核发生率较高,易扩散,易形成空洞,下叶较多见 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常见,肾乳头坏死表现为高热、肾绞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肾组织,病死率高,Pathogenesis of Complications,大血管并发症,主动脉(高血压) 冠状动脉(冠心病) 脑动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肢体外周动脉(糖尿病足),DM血管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多元醇通路,氧化应激,蛋白质非酶糖化,蛋白激酶C激活,遗传易感性,多元醇旁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临床特点,无症状心肌缺血 不典型心绞

8、痛 无痛性心肌梗死 非Q波性心梗 造影多支病变 介入治疗预后差 寿命为同龄人2/3 心梗心衰高2倍,心梗死亡率增加6倍,脑动脉粥样硬化及梗死,脑血管病变临床特点,人种差异:东方人种脑血管病更突出 性别差异:女性脑血管病相对增多 病种差异:缺血性多、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突出 预后差异:感染、高渗昏迷、易复发、脑功能障碍、痴呆,下肢动脉病变及血栓,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特点,西方人突出 下肢动脉病变增加,男性明显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基础 发生早、进展快、远端重、截肢多,1型糖尿病40%死于DN 2型糖尿病20%发生DN 中国5%16%尿毒症为DN,Diabetic Nep

9、hropathy 糖尿病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Pathology(病理), 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 病史10年者常见 可见于T1D(为其主要死因) T2D(冠心病,脑血管As、DN) 病理类型: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高度特异性 弥漫性硬化 最常见 肾损重 特异性低 渗出性病变 非特异性,Diabetic Glomerulosclerosis,Hyaline nodules,Five Stages of Kidney Disease,I期:肾脏体积增大,GFR升高、入球小动脉扩张、球内压增加; II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AER间歇升高; III期:早

10、期肾病,出现MAU:UAER20200ug/min (N 200ug/min 尿Alb 排出量 300mg/24h 尿蛋白总量 0.5g/24h V期:尿毒症,Kidney Disease,ADA 2012推荐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 /肌酐比率 正常 30g/mg 微量白蛋白尿 30-299g/mg 大量白蛋白尿 300 g/mg,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背景性: 期:微血管瘤或有点状出血 (单纯型) 期:黄白色硬性渗出 期:棉絮状软性渗出 增殖性: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期: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 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正 常 眼 底,单纯型 I,单纯型

11、II,单纯型 III,增殖型 IV,增殖型 V,糖尿病心肌病,心脏微血管病变与心肌代谢紊乱致心肌广泛灶性坏死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猝死,Incidence of Diabetic Neuropathy 糖尿病神经病变 as a proportion of all diabetics 20 years after diagnosis,Neuropathy,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障碍 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 肢端麻木、针刺、灼热感,呈袜子手套分布 踏棉花感 肢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后期触觉、温度觉、震动觉减退 运动神经病变 肌张力减退、肌力减退、肌萎缩、瘫痪,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异常

12、 * 下肢出汗能力下降或缺失,而代偿多汗 心动过速,固定心率,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神经性便秘,腹泻 糖尿病胃轻瘫 神经膀胱,残尿量增加、尿潴留、尿失禁 勃起功能异常(阳痿)、逆向射精 瞳孔缩小且不规则,光反射消失*,糖尿病眼的其他病变,白内障 青光眼 屈光改变 虹膜睫状体病变 黄斑病,Cataract,眼的其他病变,糖尿病足,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主要临床表现:足溃疡、坏疽 西方510糖尿病有足 溃疡,1糖尿病截肢, 糖尿病足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 我国住院糖尿病其患病率为 1.6 6.4%,糖尿病足(1),糖尿病足(2),糖尿病足

13、(3),实验室检查,糖尿病实验室检查,一、尿糖 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肾小球硬化时,GFR,肾糖阈 尿糖假阴性 肾糖阈(妊娠),血糖正常,尿糖呈假阳性 二、血糖: (mmolL) 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判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高15 诊断时用静脉血浆测定,正常为3.96.0,糖尿病实验室检查,三、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rial 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而未达到诊断标准时行OGTT OGTT前3天,进食碳水化合物150/d OGTT应清晨空腹(空腹810小时) 成人口服75g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

14、时后再测静脉血浆血糖。儿童按1.75g/k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四、糖化血红蛋白A1c (GHbA1c ) 为Hb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为不可逆反应,其量与血糖浓度正相关 GHbA1c 约为36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 GHbA1c 测定可反映取血前812周血糖的总水平 是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之一,糖尿病实验室检查,五、果糖胺 ( Fructosamine,FA) 血浆白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FA,其形成的量与血糖浓度有关。正常值为1.72.8mmolL 白蛋白半衰期为19天,故FA测定可反映近23周内血糖总水平 是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

15、,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六、血浆Ins和C肽测定 C肽清除率慢,肝对C肽摄取率低,且不受外源性Ins影响,较准确反映B细胞功能 正常基础血浆Ins约为35145pmolL,C肽约为400pmolL 正常人服葡萄糖(或标准馒头餐)后,血浆Ins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C肽水平升高5倍 血浆Ins和C肽测定有助于了解B细胞功能,Connective peptide,糖尿病实验室检查,控制不良者可有TG和(或)Tc增高,HDL-C常降低 可有肾功能减退 酮症酸中毒时,血酮体高,酮尿(+),并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高渗性昏迷血浆渗透压升高,诊断标准,1. 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浓度 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126mg/dl)。 3. 疑有糖尿病者在接受口服75g 葡萄糖耐量 试验,服糖2h血糖11.1mmol/L (200mg/dl)。 需重复一次确认。 注:*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间,与是否进食 无关。 * 空腹指禁食至少8h。,诊 断,正常 IFG/IGT DM 空腹血糖:6.0(5.6 ), , 7.0 2hrBG: 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