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171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酸酯药物临床应用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个人主页:【杏林村】http:/ 电子信箱:C 或 8517bz- 电话:(0532)3863363或3865385,3867284转815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曹广智,2,概况,1846年合成,1867年英国爱丁堡一名医生Lander Brunton发现其治疗作用。 自1879年William Murreli 首次报告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TG)治疗心绞痛。 今天硝酸酯仍然是治疗冠心病(CHD)心绞痛疗效可靠的重要药物。 1999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硝酸酯120年临床应用纪念大会。,3,硝酸酯类的代表药物,硝酸甘油(Nitrogly

2、cerin, NTG) 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Isosorbide Dinitrate,ISDN)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Isosorbide-5-mononitrate,IS-5-MN),4,单硝酸酯及特性,ISDN在肝代谢,通过显著脱硝作用形成IS-2-MN,其余的ISDN脱硝转变成IS-5-MN,两种代谢物的比例为1 :3,后者是最终的活性化合物,虽其血管活性较前者低,即在同等血浆浓度下,IS-2-MN的降动脉压作用为IS-5-MN的2倍。但IS-5-MN的药代动力学较稳定,血浆浓度较高,由于5位亚硝酸集团阻碍肝脏硝酸酯酶作用,形成游离的亚硝酸酯离子速率较慢较少,而毒性较低;口服吸

3、收完全,无明显首次肝代谢效应(5%),生物利用度较高;清除半衰期长,可减少日用量和延长作用时间,因此,多数的研究集中在IS-5-MN方面,目前已将有取代ISDN的趋势。,5,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硝酸酯类药物及药代动力学比较,6,IS-5-MN 药代动力学比较(1),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7,IS-5-MN 药代动力学比较(2),8,说明:1.CV小,其崩解、溶解及释放速度过程较稳定。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介于100500ng /ml,500ng /ml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大。几种制剂的血药浓度均在150ng/ml之上,以长效异乐定最高,提示该制剂吸收速度较快,对心肌缺血的预防和保

4、护作用发挥迅速。 3.血药浓度高峰期与缺血事件高发时段(清晨中午)相吻合,可获得最大预防和保护作用。夜间降至较低水平(100ng /ml),有利于防止耐药性。,9,静滴硝酸酯的药代动力学,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10,长效NTG和ISDN的药代动力学,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11,硝酸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舌下含化及吸入硝酸酯,12,硝酸酯类的药代动力学喷剂,13,硝酸酯类的药代动力学膏剂及贴剂,14,硝酸酯类药物的代谢,硝酸酯,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膜上或膜附近脱氮后形成NO。,激活血管平滑肌上的鸟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三磷酸鸟苷转变为环磷酸腺苷,促使钙离子进入肌浆网和细胞外,造成血管平

5、滑肌松弛,血管扩张,15,小剂量扩张静脉系统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中等剂量扩张传输动脉、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增加血流量和侧支循环。 大剂量扩张阻力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 抗血小板作用(促进合成EDRF、PGI2,抑制TXA2)。 当冠状动脉狭窄90%时,通过扩张侧支增加缺血区血流。 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与肥厚,延缓心室肥厚及心室腔扩张,改善心室重构。,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6,硝酸酯类药物适应症,心肌缺血综合征:各种类型的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无痛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 控制血压:高血压急症,手术期高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与洋地黄和

6、(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7,硝酸酯类药物禁忌症,硝酸酯类药物过敏; 休克; 严重低血压; 伴低血压的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舒张压明显降低者(特别是右室心肌梗塞); 心包填塞及缩窄性心包炎;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青光眼;,18,硝酸酯的剂型分类速效类,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含化12分钟起效,45分钟达峰浓度,30分钟作用消失。消心痛含化12分钟起效,6分钟达峰浓度,作用持续12小时。 口腔喷雾:喷雾剂型起效快,更适于口腔干燥者。硝酸甘油一般30秒起效,34分钟达峰浓度,作用可持续30分钟。,19,硝酸酯的剂型分类中效类,消心痛:生物利用度低(30%40%),口服后30分钟起效

7、,作用可持续46h。每次10mg相当于安慰剂,有效剂量1040mg/次,最佳剂量1530mg/次。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生物利用度100%,口服10-2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810h,使用剂量为每次2040mg。,20,硝酸酯的剂型分类长效类,包括硝酸甘油软膏、硝酸甘油皮肤喷雾剂、硝酸甘油贴片以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作用持续时间长,甚至可达24h。,21,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巯基耗竭学说:,硝酸酯类药向NO的转化过程中需巯基参与,持续应用硝酸酯时巯基逐渐被耗竭,形成NO发生障碍,硝酸酯源性NO生成量减少,临床表现为NTG耐药实验表明,给予含巯基的卡托普利能预防硝酸酯对主动脉血管环发生耐药性

8、,而伊那普利则无此作用。,22,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神经激素激活学说:,持续应用硝酸酯时,由于压力反射器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交感缩血管活性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 II、儿茶酚氨,加压素等释放增加,反向调节机体对硝酸酯的反应,产生耐药性。CHD患者持续使用硝酸盐贴剂24h,血浆肾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而间歇使用(仅早8时用,晚8时停),其肾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每日应用时增加,停药后下降至基线水平。研究发现神经激素激活时间主要在持续应用硝酸酯后24-48h内,冠脉对硝酸酯的反应几乎丧失的时间是在持续应用硝酸酯72h后。,23,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血管活性物质敏感性增高学说:,新近的

9、研究表明,在给冠心病患者静点硝酸酯时,其外周血管阻力对血管紧张素II 和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亦增高,血管对这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增高,削弱了硝酸酯的扩血管作用,从而参与了硝酸酯耐药的病理生理过程。,24,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超氧阴离子(O2-)学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O2-)可能参与硝酸酯耐药的产生。 O2-是一种经典的NO灭活物,它能和NO迅速生成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ONOO-是一种介导产生细胞毒性的高反应物质,可引起多种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该步反应的速度超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化O2-生成过氧化物的速度,使机体自身O2-消除系统不能阻止硝酸酯源性NO大量

10、失活,势必造成硝酸酯耐药。,25,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血管内容量扩张学说:,冠心病患者持续静滴硝酸酯常出现血浆容量增加,根据Startling定律,血浆容量扩张将降低硝酸酯对心脏前负荷作用,出现硝酸酯耐药,如硝酸酯与利尿剂合用,则可避免硝酸酯耐药性的产生。,26,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敏感性降低:,NO是维持血管基本张力的主要调节剂,但需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GMP含量,松弛平滑肌,当鸟苷酸环化酶敏感性降低时,生成cGMP减少,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使硝酸酯类药产生耐药性。,27,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小剂量给药:,长期大剂量口服硝酸酯类易产生耐药性

11、,每日给2-3次比一日4次的疗效佳,因无药间期较长。一组多中心试验提示每日上、下午各给1020mgIS-5-MN,比大剂量组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故临床应用宜从小剂量开始,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较好疗效。,28,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间歇给药:,间歇给药主要是提供无硝酸盐期,即24h内至少有6h的无药期(洗出期),使细胞内硝酸酯代谢和巯基的数量得以恢复,能有效的防止耐药性。但部分病人在无药期不能维持治疗作用,可能发生反跳现象,可酌情加用-阻滞剂或钙拮抗剂。,29,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联合用药:,与卡托普利合用,可防止硝酸酯耐药,卡托普利除提供巯基外,尚可对抗RAS激活,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尚可

12、与 -阻滞剂,钙拮抗剂,氧自由基清除剂(VitE,VitC),AII受体拮抗剂等合用。一组健康志愿者持续静滴硝酸酯同时加用VitE和安慰剂,VitE组对硝酸酯有较高的反应性,其血小板的cGMP含量也高于安慰剂组。,30,硝酸酯类药物的副作用,用药初期有头痛(硝酸盐性头痛),连服数日后,症状可消失。 初期大剂量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反射性心动过速。 偶有恶心,呕吐,面红。,31,小结,硝酸酯类药物做为NO的供体,在体内发挥与内源性EDRF相类似的作用,不仅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和冠脉作用,尤其是对静脉血管和较大的冠脉分支有较高的选择性,又是强有力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这些作用无疑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目前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临床医生应根据个体病人的情况,适当调整给药时间与剂量,以到达最佳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32,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