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082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温故知新,1、背景:,1.新中国成立时,专门科研机构仅有三十多个,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 2.科研工作仅在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开展。,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2、政府措施:,(2)建立科研机构,(3)壮大科研队伍,(4)编制远景规划,(1)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中国科学院、国

2、家科技委,归国“游子”、政府培养,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科技基础薄弱,华罗庚 老舍 梁思成 梅兰芳,李四光,钱学森,学思之窗:,他是谁? _,“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 。,钱学森:(1911 2009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

3、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科学无国界,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 当钱学森获知祖国即将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时,他坚决要求回国。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使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历经磨难,这其中包括坐牢,受监禁,还要经常接受美国政府的审讯。

4、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他是谁? _,邓稼先,学思之窗:,“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猜一猜,吴阶平(泌尿外科),华罗庚(数学),钱学森(空气动力学),李四光(地质力学),邓稼先(核物理学),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1)表现:,国防科技,医学:,

5、农业:,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2)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3、改革开放前的科技成就:,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不到3

6、年时间,而同样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重量超过苏美的第一颗卫星,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人昂首跨入了国际太空俱乐部。,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3亿吨,1999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

7、用。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8、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了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建国初到文革前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1)国家政权建立,党和政府历来重视。 建立机构、科研队伍,培养科技人才 制定方针、计划、发展战略 (2)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自力更生政策的实施 (4)苏联的援助 (5)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 (6)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9、【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有哪些?目的何在?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1950年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保家卫国。,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50年代开始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有哪些?目的何在

10、?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把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在中国抗美援朝及台湾问题上,中美闹了很大的矛盾,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暗示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想要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拥有核武器的苏联也成为了中国的敌人。这些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这个时期,美苏争霸,使国际局势很紧张。 (4)另外,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成立后,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就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有哪些

11、?目的何在?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2、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1

12、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3、意义:,(1)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2)它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广大科技工

13、作者的艰辛努力。,(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相继实施,2、表现:,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1)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2)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3)运载火箭:,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4)信息技术:,(5)生物工程:,在推动 的同时,也建立起 ,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

14、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世界领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能物理学家。,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陈芳允,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子学家。,863计划四大倡议科学家,疑难突破,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

15、展战略。这主要是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答:新中国与立后文化事业的发展基本上分为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三个阶段。 在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峰时期:前17年和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发展历程中两个高峰的出现,其原因在于贯彻实践了双百方针;在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残酷迫害知识分子,文艺界一片凋零。,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答:教育有力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发展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第二部分:疑难突破疑难突破,二、教育、经济和科技三者的关

16、系? 总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 具体表现: 1、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归根到底,教育是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重大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奥秘,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第三部分:真题演练,直击高考,选择题: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是指( ) 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和封锁 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落后 “左”倾错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