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5788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灭菌与噬菌体(人卫8版)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第五节 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理化因素,利用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进行消毒灭菌,是防止其污染或传播的重要措施,本节重点与难点,1. 掌握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的概念 2. 掌握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湿热与干热灭菌法的比较;巴氏消毒法 3. 掌握紫外线杀菌的原理及特点;滤过除菌的应用 4. 熟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灭菌,sterilization,无菌,asepsis,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不含活菌,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无菌操作,一、消毒灭菌

2、的常用术语,二、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低温抑菌法,一)热力灭菌法,1. 杀菌机制,有干热和湿热两大类灭菌法,损伤机制复杂 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效果好,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2. 灭菌效果,3.干热灭菌法,焚烧:直接点燃物品或将其置于焚烧炉内,最彻 底的灭菌法,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灭菌,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或试管口灭菌,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热160-180 2小时,适用 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红外线: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灭菌,其热效应只 在照射表面产生。多用于医疗

3、器械灭菌,微波:利用高频电磁波的热效应灭菌,其热效应 有一定穿透性。用于食品、药品、非金属 器械及其他物品灭菌,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特定微生 物,用于牛奶、啤酒等消毒,4. 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100水煮5min-2hr,用于餐具和小手 术刀剪的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医学上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灭菌温度取决于蒸汽压力。 利用高压蒸锅,在103.4kPa蒸汽 下,温度达121.3维持15-20min, 杀死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流通蒸汽消毒法: 利用100 水蒸汽,经15-30min 杀死繁殖体,不能将芽胞全杀死,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

4、次流通蒸汽间歇加热以达 到灭菌目的。适用于不耐高温的 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的灭菌,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能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与 转录而杀菌,二)辐射杀菌法,1.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常用于空气及物品表面消毒 损伤人体皮肤黏膜,注意自我防护 DNA损伤的修复,2. 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 射线,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干扰DNA合成,破坏细胞膜,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 食品、药品、生物制品,利用滤菌器的机械性阻挡,除去液体或 空气中的细菌 主要用于血清、毒素、抗生素、酶制剂 等不耐热的液体及空气等的灭菌,三)滤过除菌法,1. 滤菌器,硝基纤维素膜制成,孔径0.1-0.45m,滤膜

5、滤器 玻璃滤器 Seitz滤器,玻璃细砂压成滤板,镶嵌在玻璃漏斗中,金属制成,中间嵌石棉滤板,2 . 影响过滤的因素,介质类型 细菌种类 细菌数量 使用压力、过滤时间、室温等,3 . 生物洁净技术(HEPA),初、中、高三级高效分子空气过滤器,除去0.5-5m的尘埃,并采用合理气流方式以洁净空气 生物洁净室装有高效或亚高效过滤系统,如无菌护理室,无菌手术间等,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 主要用于菌种保藏 可存数年到数十年,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冷冻真空干燥法,一)杀菌机制,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含物逸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及代谢,如酚类、醇类、酸碱类等,如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

6、如重金属类、某些氧化剂等,三、化学消毒灭菌法,二)常用消毒剂种类,1.醇类,除去细胞膜中脂质,使菌体蛋白变性 乙醇、异丙醇,2.酚类,低浓度破坏细胞膜,高浓度凝固菌体蛋白 石碳酸、来苏、氯已定等,3.重金属类,使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灭活细菌酶蛋白 红汞、硫柳汞、硝酸银等,4.氧化剂,依靠氧化作用灭活细菌酶蛋白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高锰酸钾、卤素等,5.表面活性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乳化油脂,发挥清洁作用 改变胞壁通透性,使胞内容物溢出,呈现灭菌作用 苯扎溴安、度米芬等,6.烷化剂,灭活细菌酶蛋白 甲烷、戊二醛、环氧乙烷等,三)按杀菌能力分类,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用于进体内的物品

7、,包括氧化剂、醛类、环氧乙烷等,用于进入腔道的器材,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等,用于体表及外环境,包括表面活性剂、高锰酸钾等,四)消毒剂的应用,1. 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2.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紫外线照射,滤过除菌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喷雾或熏蒸 中草药(艾叶)烟熏,3. 手和皮肤消毒,肥皂和流动水正确洗手 75%乙醇,0.05%氯已定、过氧乙酸水溶液等,4. 粘膜消毒,口腔黏膜可用3%过氧化氢 尿道、阴道冲洗可用0.05%氯已定,1g/L高锰酸钾,5. 排泄物及分泌物消毒,50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作用1h 等量200g/L漂白粉搅拌混匀作用2h,五)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8、消毒剂,细菌,环境,种类,浓度,作用时间,数量,种类,有机物,温度,酸硷度,第三章 噬菌体 (Bacteriophage),感染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严格 的宿主特异性,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 状的遗传物质。,据其感染微生物的后果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本章重点与难点,1.掌握噬菌体、毒性/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2.掌握温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及其在细菌遗传物质转移中的意义 3.掌握毒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4.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噬菌体的应用,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 化学组成 抗原性 抵抗力,1、形态与结构,个体微小,nm为测量单位,EM下可见 有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头

9、部六棱柱体,尾部管状器官,2、化学组成,位于头部中央 DNA或RNA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核酸,蛋白质,构成头部外壳及尾部 保护核酸 决定噬菌体的表型特征,3、抗原性,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能阻止相应噬菌体侵袭敏感菌 主要表现在阻断吸附,4、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一、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敏感宿主菌内大量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体,二、溶菌周期,吸附 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基因的复制 蛋白质的合成,Adsorption吸附,Penetration穿入,Biological Synthesis 生物合成,Maturation and

10、Release 成熟和释放,Lytic cycle,三、噬菌现象,液体培养基浑浊变澄清,固 体 培养基噬 菌 斑,噬菌体基因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并随 其染色体复制而复制,随菌分裂而分裂。 具有溶原周期及溶菌周期。,一、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Adsorption吸附,Penetration穿入,Integration整合,Lysogenic cycle,二、前噬菌体(prophage),整和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三、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溶原性转换示意图,-棒状杆菌噬菌体,无毒白喉棒

11、状杆菌,有毒白喉棒状杆菌,Induction,Replication,Maturation and Release,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宿主细胞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 前噬菌体,四、溶原性噬菌体的存在状态,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菌 基因工程的工具 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小 结,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法的作用机制及适用范围;化学消毒灭菌法; 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消毒灭菌 的运用;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毒性噬菌体 与温和噬菌体;噬菌体的应用,思考题,1、试述常用物理灭菌法的作用机制及适用范围 2、试分析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12、3、什么是噬菌体?简述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4、试述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 5、思考噬菌体在细菌遗传变异中的意义,中英文关键词,灭菌 sterilization 消毒 disinfection 防腐 antisepsis 无菌 asepsis 消毒剂 disinfectant 高压蒸汽灭菌器 autoclave 高压蒸汽灭菌法 sterilization by pressured steam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毒性噬菌体 virulent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 lysogenic phage 前噬菌体 prophage 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sion 溶原性细菌 lysogenic bacterium 噬 斑 plaque,参 考 文 献,1 Brooks GF,Brutel JS,Morse SA. Jawetz,Melnick 9(4):737-65.,预 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