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724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届高考物理复习的优化思路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高考复习的优化思路,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 从影响考试结果的基本因素看优化复习的思路,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思路和方法),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二) 从概念和规律中看优化复习的思路,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注意知识的逐步深化,不可能一步到位,1.要有明确的目标,例:新教材中的“力的分解”。,2.要有清晰的线索,例: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在教材中安排在高中第一章,静摩擦力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力的概念是高中力学中不断完善的概念,

2、不可能一步到位。,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学生对相对运动缺少清晰的概念,教材对相对运动的要求也比较低。,静摩擦力的大小无法用一句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语言来概括。,静摩擦力问题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灵活的体现。,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第一章:用简单实例讲解基本知识。,2.高中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简单实例: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问题、易形成感性认识问题,优化处理:把“相对运动趋势”具体化和变得有可操作性,用演示实验强化“相对运动趋势”的形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第

3、一章:用简单实例讲解基本知识。,什么是 A 对B 的运动?,A 对B 的运动和 B 对A 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第二章: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2.高中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第一章:用简单实例讲解基本知识。,第二章: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第三章:认识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也是静摩擦力(从实例分析入手)。,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求解静摩擦力,2.高中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第一章:用简单实例讲解基本知识。,涉及包含

4、静摩擦力在内的多力平衡问题。,仍然紧扣“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了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第二章: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第四章: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处理 静摩擦力问题 。,2.高中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第三章:认识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也是静摩擦力(从实例分析入手)。,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第一章:用简单实例讲解基本知识。,第二章: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第三章: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处理 静摩擦力问题 。,第四章:认识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也是静摩擦力(从实例分析入手)。,第五章:分析静摩擦力是向心力的问题,用“相对运

5、动趋势”的分析方法理解向心力方向。,2.高中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水平转盘上随盘运动物体的静摩擦力,A,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第一章:用简单实例讲解基本知识。,第二章: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第四章: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处理静摩擦力问题 。,第三章:认识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也是静摩擦力(从实例分析入手)。,第五章:分析静摩擦力是向心力的问题,用“相对运动趋势”的分析方法理解向心力方向。,第七章:静摩擦力的冲量。,第八章:静摩擦力的功。,第九章:有静摩擦力参与的简谐运动。,2.高中

6、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3.对静摩擦力问题的小结,(1) 集中解答四种典型的静摩擦力问题,共点力平衡中的静摩擦力问题 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静摩擦力问题 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静摩擦力问题 简谐运动物体的静摩擦力问题,(2) 把计算静摩擦力的思路概括为一句话,(3) 用力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式(从逻辑上)来理解上述思路,2.高中阶段静摩擦力知识逐步深化的教学设计,1.静摩擦力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静摩擦力,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注意知识的逐步深化,不可能一步到位,二、知识需要系统化、网络化、专题化

7、,1.必要性,系统地复习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专题研究(复习)有利于认识和把握知识的特点,提高抽象概括能力。,2.方法,在具有一定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通过专题复习把握某一类知识的特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运用。,案例,例:一个电阻变化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如何对“案例”进行优化?,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一个基本电路,二、两种分析方法,1.逐个定性分析:,当 R ,R并 R并RR2 / (R+R2),I总 I总E/(R并+R1+r),U2 U2EI总R1 I总r,I2 I2U2/ R2,I I I总- I2,增强以下

8、意识: 函数式中的常量和变量 变换研究对象,改变函数和自变量角色,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一个基本电路,一、两种分析方法,2.综合定量讨论:,学习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分析思路,增强用常量与变量思考问题的意识,1.逐个定性分析:,强化用常量去表示多余变量的方法,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一个基本电路,二、两种分析方法, 善于等效替换,三、三条重要结论,当电路中某一电阻 R 减小时:,与它并联的 R2 减小 减小 减小,与它串联的 R1 增大 增大 增大,它 自 己 的 增大 减小 不定, 不死记结论,分析是主要的, 经常想像实际情景,以上是内容的优化,在教学方式还

9、可以另行设计,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三)从方法和思路看优化复习的思路,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1.从一个题目解题过程的分析谈程序性知识,一、确立研究对象的解题思路,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一个测试题,通过滑轮组,在绳的一端施加一个水平力把重量为 1000N 的物体缓慢提起(如右图),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和重量,且图中上下方向的细绳均可认为是竖直的。问:在缓慢提起重物的过程中,钩子 A 和 B 对滑轮的作用力是多大?,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1000N,解:选择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动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4FT1000

10、N, FT250 N,选择上面的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A5FT1250 N,选择下面的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该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一个测试题,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1000N,解:,动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4FT1000 N, FT250 N,选择上面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A5FT1250 N,选择下面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该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B 2 FT353 N,概念,一个测试题,选择动滑轮为研究对象,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1000

11、N,解:,动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4FT1000 N, FT250 N,选择上面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A5FT1250 N,选择下面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该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B 2 FT353 N,概念,一个测试题,规律,选择动滑轮为研究对象,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1000N,解:,动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4FT1000 N, FT250 N,选择上面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A5FT1250 N,选择下面定滑轮所为研究对象,该定滑轮所受的力如图所示,

12、由平衡条件得 FB 2 FT353 N,概念,一个测试题,规律,选择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方法,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1.从一个题目解题过程的分析谈程序性知识,一、确立研究对象的解题思路,相对概念、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而言,方法、思路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思维活动与程序性知识相符的人,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程序性知识来源于各种个例的共性,它的建立依赖于个例的情景。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通过运用陈述知识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

13、H】,1.从一个题目解题过程的分析谈程序性知识,一、确立研究对象的解题思路,2.学生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的不足,缺乏“从选择研究对象开始”的意识,“对象”的概念不明晰,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两木块的重力分别是 5N和10 N,它们叠放在水平桌面C上,A、B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是0.2,木块A上系着的一水平细绳跨过固定在B上的定滑轮后,被一竖直向下的力F牵引着。F可以在0至10N之间取任意值,试作出B、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随F大小变化的图象。解答本题时,认为两接触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相同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例题,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解:,选A

14、为研究对象,A 的水平受力如图,设F 增大到 F1 时A 开始在B上滑动,F1 f1N1GA0.251 (N),选A、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当 F1N 时,系统静止,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故此时B、C 间无摩擦力。,作出 0F1N 时的 f2F 图象如右。,2,4,10,6,8,f20,A、B重力分别是 5N 和 10N,A、B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是 0.2,。F 可以在 0 至 10N 之间取任意值,试作出B、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随F大小变化的图象,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重力分别是 5N 和 10N,A、B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是 0.2,。F 可以

15、在 0 至 10N 之间取任意值,试作出B、C之间摩擦力大小随F大小变化的图象。,选B为研究对象,F1N 时B 的受力如以下左图。,f2F 1,F 1N 时B 的受力如以下右图。,Fxf1 +f2 (1),F 1 +f2 , f2 F 1,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A、B重力分别是 5N 和 10N,A、B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是 0.2,。F 可以在 0 至 10N 之间取任意值,试作出B、C之间摩擦力大小随F大小变化的图象。,选B为研究对象,F1N 时B 的受力如以下左图。,设F 增大到F2 时B、C 间开始滑动,此时 f2 N2 ,F2 Fx = Fy , 解得F2 5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