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704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考政治复习哲学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的根本任务,对一所学校的认识,眼耳鼻舌身,学校校园环境,员工待人接物,师生教学活动,对学校表面现象的认识,通 过 思 考,学校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对学校教学本质的认识,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是不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样重要?,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1、事物的个别的东西,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1、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2、多变的,2、相对稳定的,3、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3、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2、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注意: 1.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2.现象和本质都是属于客观存在的。 3.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两种,不论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对本质的表现。 4.真象是指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指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5.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主观的。,假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反映都是正确的、可靠的,那么,哪一个更正确、更可靠呢?,第二,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现象,事物表面的某些方面、某些片

3、断、是多变的,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同类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第三、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照抄照搬,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理论),认 识,正确和错误,真 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 论,科学理论,系统化,正确反映,正确反映,正确反映,系统

4、化,结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人们的感性认识应当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原理要求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意义?,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腐败现象),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辩析题,1、现象和本质不能分,现象的总和构成本质。,(1)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本质离不开现象,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离开本质的现象和离开现象的本质都是不存在的,因此,现象和本质不能分。,(2)现象不等于本质,本质不等于现象的总和。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多变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必须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认为现象的总和构成本质否认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