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696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确考纲要求 科学应对高考,2009年高考复习 备考专题讲座,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孙双武 2009年3月,海南,第一部分 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创设全新情境,体现课改理念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大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国卷选择题12题中,有11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全卷材料型试题的比重达到了96%。全国卷选择题12题中,有10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全卷材料型试题的比重达到了92%。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所仅见。见统计表:,表1 2008年全国卷、材料型试题比重统计表,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2、2008年试题的情境创设手法也有较大拓展。既有图片材料,也有文字材料;既有原始材料,也有话题材料;既有专业化描述,也有通俗化说明。这是以往高考全国卷所没有的。试题情境设计并非是原来清一色的第一手历史原始材料,而是大量地选用第二手材料。有些材料经过了删减斧斫,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时空距离,降低了阅读障碍,减少了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机率,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表2 2008年全国卷、材料型选择题选材类型统计表,表3 2008年全国卷、主观题选材类型统计表,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大量新情境的创设,不仅让考生体会了“原汁原味”的历史,也有效地避免了“猜题押题”的行为。同时,也再次表

3、明命题者把中学历史教学导向与新课程教学接轨的决心和理念。2009年,又有部分省市加入新课程改革的“阵营”,而新课程教学和新课程高考的理念已经在今年高考中“春意盎然”、“悄然绽放”。,侧击社会热点,彰显学科价值 2008年试题一个较为成功之处就是采用侧击社会热点,使历史学科“资政教化”、“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全国卷中,第13(“徐继畬”题)、20题(日本殖产兴业政策)涉及改革开放,第14题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第15、19题涉及科技发展,第16题与中国近代民主法制化进程开始(钦定宪法大纲颁布)100周年相关,第17、18题涉及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21题(“美国经济危

4、机波及世界”题)涉及美国次贷危机热点,第22(“柏林墙”题)、23题(“朝鲜半岛”题)涉及中外国家分裂与统一问题;而主观题第37题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热点问题的体现,第39题“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和影响”则实际上是民族问题、西藏问题的隐性介入。,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而全国卷中,第13题(“太平天国运动”题)与“三农”问题相关,第14(“冯桂芬”题)、15(“维新派与革命派分歧”题)、16题(“辛亥革命”题)涉及思想解放和探索抗争,第17(“改革开放”题)、27题(“乾隆帝与马嘎尔尼使团”题)是“改革开放30周年”热点问题的反映,第18(“马基雅维利君主

5、论”题)、19(“热月政变后称呼”题)、22题(“韩国政党政治”题)涉及到中外民主法制化进程热点,第20(“英国工业化”题)、23题(“文明史”题)涉及到社会文明进程热点。第21(“一战”题)、39题(“驼峰航线”题)是战争与和平以及中美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热点的体现。 据统计,2008年全国卷、历史试题中,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均达到了96%,也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比例最高的。虽然命题以隐性介入的方式来考查社会热点问题,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却得到了极大的彰显,这是实现中学历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表4 2008年全国卷、社会热点题数量及分

6、值比例统计表,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坚持改革探索,稳中求变求新 今年试题继续坚持以往文综高考历史 “总体求稳、稳定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在命题中进行了较多的有益探索。 其一是情境创设的话题口语化。对材料的引用除重视第一手原始材料的价值外,也创纪录地引用了话题材料(第二手材料或第三手材料)。据统计,全国卷和全国卷各有5道选择题使用话题材料。而主观题中也均采用了一段话题材料,这是以往高考所不多见的。 其二是重视对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全国卷第12题和全国卷第12题均考查了学生对“阴”、“阳”方位的认识。这是继2007年考查“皇帝谥号”等文史常识基础上的继续探索和发展。,2008年高

7、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其三是重视对史学范式的运用和理念的渗透。全国卷第13、14、15、16、19、20等题是“现代化”范式渗透的体现,第37题是“全球史(整体史)”范式渗透的体现。全国卷第13、14、15、16、17、18、19、20、22题是“现代化”范式渗透的体现,第23题是“文明史”范式的体现。第37题是“整体史”范式的体现。 其四是专业化与通俗化结合,雅俗共赏。与其他省市单独命题的试题相比,全国卷、的命题专业化水平最高是勿庸置疑的。如:全国卷第39题第(3)小题参考答案:“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概

8、括,专业水准之高,堪称2008年高全国考历史试题之最。全国卷第19题“社会秩序趋于常态”、第23题“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第37题第(1)小题参考答案“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也是专业化水准极高的表述。令人关注和欣慰的是,今年试题也有雅俗共赏的一面,如口语化的试题和材料的使用,使整卷能够满足不同口味的考生。,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其五是打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史段分值分配基本为25%、40%、35%的惯例。各史段比率呈现错位和失衡状态,在考查能力为主的常态下,这一做法

9、虽然有可商榷之处;但是,对于命题选材(料)和定(考)点而言,就留足了较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命题者独特匠心得以较自由的发挥。 表5 2008年全国卷、各史段分值分配情况统计表,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表6 2008年全国卷、各史段分值分配情况统计表,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其六是强调学科间综合渗透,大文科特色鲜明。 如全国卷、第12题,与语文学科结合,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理念。全国卷的第39题以历史材料引入,较好地解决了政、史、地知识的自然结合,体现了较好的文科结合观。全国卷的第39题也基本以历史材料引入,以政治学科考查中美关系结尾,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得到较好体现

10、。总之,2008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大文科特色”非常鲜明。,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存在的问题 某些史段考查的份量严重不足,赋分差距太大,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中国现代史部分,全国卷和全国卷均只考查一道选择题,两卷均仅赋4分;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别仅赋12分、8分,与“现代化”范式教学下的历史教育理念很不和谐。 超越知识范围,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严重游离考试大纲之外。如全国卷、的第12题,在教材上根本没有知识依托,加之文学常识欠缺,还是有许多学生无故丢分。难以想象,高中五本教材有110万字之巨,难道就没有其他主干知识可资考查了吗?,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

11、析,信息量过大,影响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笔者统计,2008年文综全国卷总字数达到10126个,且不包括7幅图片。学生平均每分钟的阅读量和书写量达到了67.5个字,比历史上阅读书写量最大的2007年文综全国卷的9965字、9幅图片还略有增加。尤其是第39题,历史材料字数达到915个,还有1幅图片。全国卷总字数达到9421字,且不包括7幅图片。比2007年全国卷9551字,9幅图片略有减少。全国卷要求学生在150分钟的短暂时间内,既要全面清晰理解材料,还要组织出完整、周密、逻辑严谨的答案来,使高考充分发挥选拔出思维能力强、知识水平高考生的功能,是非常难做到的。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从谈

12、起。就此而言,今年全国卷命题对信息量的控制不当实属重大败笔。,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保持权威水准,命题的规范性还有待于加强。 全国卷第37题在题目之前指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第39题也指出“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全国卷的第39题也表述为“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试题”。即全国卷主观题部分的6道小题,全国卷第39题2小题均为内涵和外延结合式的问题。只要是考生所学过、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材料中所携带的全部有效信息,均可以提炼、归纳为答案。,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遗憾的是,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这样设计。 如:全国卷第37题第(1)小题

13、“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参考答案明显不足,因为材料中“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 (即进士科地位更为尊贵)的表述也符合题意。第(4)小题要求“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其中“两者都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达到强盛,领先世界”没有列出。第39题第(2)小题“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漠西蒙古信仰的藏传佛教起到了的和纽带作用,清朝推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以及“康乾盛世”、清朝国力强大的影响等正确的说法,参考答案均未列出。,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全国卷第39题第(1)小题参考答案中也没有列

14、出“随着1938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中国战场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日军加紧军事侵略,企图切断中国的对外通道,以便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9,年美国租借法案的实施,大量的物资需要及时运输到中国战场,以援华抗战”;“1942年缜缅公路、桂越公路、滇越铁路先后中断,宣告了中国西南通道完全被日军堵塞。驼峰便成为维系中国抗战的生命线”等重要的符合题意的表述。第(2)小题也没有“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

15、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打破了日军对中国战场的经济封锁,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等重要的、正确的表述。,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笔者以为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命题者没有对每道题的答题方向做出必要的限制所致。如果都能够设计成全国卷第37题“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抑或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以上问题旋即迎刃而解。而且,对于规范考生答题,规范高考命题均大有裨益。,第二部分 2008年新课程高考 历史试题分析,200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分析,2008年新课程实验区高考试题,与全国卷的风格有

16、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独特魅力,其特点表现在: 鲜明的地域性。如: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第21题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