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621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全国高考(山东卷) “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研究与样题解析,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研究员 潘庆玉 主讲,联系电话: 13668825344 电子邮箱:,报告主要内容,研究过程回顾与反思 基本能力测试的意义 基本能力测试的内涵 基本能力测试的思路 基本能力测试的目标 基本能力测试的范围 考试形式与卷面结构 题型示例及设计说明 样题试做结果的反馈,研究过程回顾与前瞻,指导方案的研制与公布过程 指导方案关于基本能力的界定 社会各界关于“基本能力”的反应 教育厅“基本能力命题研究”专家组成立 专家组在全省12地市进行广泛调研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基本能力”样题 征集样题的统计、整理与

2、评选 考试说明的研制过程与思路 基本能力测试参考试卷的研制,山东省2007年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研制与公布过程,我省作为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于2004年9月份正式实施新课程 我省成立了四个课题组研究“新课程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课题 我省先后召开数次会议对课题组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督促(五峰山、教育大厦2次) 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四个课题研究小组最终成果汇报会 省教育厅于2004年11月份抽调部分专家成立了一个综合专家组对四个方案进行整合研究。 在一定范围内搞了一次调研,最后形成这套高考方案。 2005年1月份公布了指导方案。,指导方案关于基本能力的界定,“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

3、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 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做题主要涉及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选做题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涉及两个领域的必修内容。文史方向的考生只做科学部分的题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只做人文与社会部分的题目。,第一处界定 指出了基本能力考试的内容范围是“四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从字面来看,四个领域的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清楚,是综合在一起考查,还是分开来考查,不得而知。而且,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涉及到的具体范围也是不清楚的。,第二

4、处界定 第二条规定似乎比较明确,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第一条的规定来看,第二条中所说的反向选做部分是不是就是第一条中所说的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显然不可划等号。但照字面意思来看,也只能这样理解才不会前后冲突。 再有,考生分文理科报考和考试,技术、艺术等四个领域是文理科必考的内容,但并没有说是否按文理分科单独命题,只是说必做。选做部分则文理科学生进行反向选择,其实也是必做,因为选择是唯一的。,问题和疑惑 必做部分的四个领域与选做部分的科学或人文与社会两个领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基本能力是如何通过命题来体现的? 如果按字面要求来看,基本能力考试的内容是立足必修内容的各学科知识的拼接组

5、合,从中根本看不出基本能力考试的方向与思路,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各学科知识的大杂烩,而不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查,更看不出能力立意的导向。,社会各界关于“基本能力”的反应,济南市一位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士认为,“3+X+1”对减轻学生负担不是很理想。因为高考是“指挥棒”,“考试科目的增加必然增加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从而加重学生复习备考的难度。”他认为,一些基本能力和素养是不适合拿来放在试卷上考的,而且很难考出实际的水平高低来,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更重要。,山东省某中学教务处刘主任则认为,不能像过去“减负”时那样单纯认为增加考试科目就是“加负”,他表示,增加“1”从课程实施和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来看是有必

6、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正好是一致的。 来源:ttp:/ 专家组由教育研究专家、教授、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专家组的核心任务是: 研制基本能力测试考试说明 制作基本能力测试参考试卷,专家组在全省12地市进行广泛调研,社会上对基本能力测试所展开的广泛议论、研讨与质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教育主管部门下定决心对基本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心理支持与舆论环境,促使后继研究者能够更多地站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层面思考问题。 从2005年9月份开始,针对基本能力测试问题,教育厅重新组织命题研究专家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专家们深入到基层与学校,面对面地与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教师、学

7、生探讨基本能力测试的必要性、可行性、导向性、操作性、公平性等诸多实质性问题。,调研纪实,教育厅2007年高考 “基本能力”组调研报告,基本能力涉及领域课程开设情况 对于基本能力的认识与理解 对基本能力考试科目的建议 关于命题专家队伍的建设问题,基本能力涉及领域课程开设情况,基本能力科目涉及六个学习领域的全部必修内容,调查显示: 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开设最好,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一般学校都开设,但由于师资、设备、场地等办学条件不足的限制,大多数学校只能勉强维持最低标准的开设水平,教学质量一般,且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 通用技术(青岛、聊城开设比较好)、综合

8、实践活动(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开设情况最差,只有极少数学校正式开设,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也没准备开设。而且,城市学校也普遍存在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倾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其原因有: 一是客观上确实缺乏师资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抓大头放小头,重视传统的学术性学科而忽视了技能性、实践性学科。 二是直到目前不少学校还存在观望态度,认为基本能力在2007年可能不考了。因此,对于通用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不予重视。 三是错误理解了基本能力,认为只要是纸笔考试就可以进行应试训练,课程开不开并不重要,只要给出了高考样题,学校就能研究出对付考试的办法。,对于基本能力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十二个地市教育

9、系统的深入调研和广泛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育局领导、高中校长、教研员、教师和学生,对基本能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 最主要、最集中的问题是把基本能力看成了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拼盘和混合,对号入座地分解还原到了各学科中去,蜕变成了一项项彼此隔离独立的的学科能力。,因而,引起了各种不必要的猜测和担忧: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会不会把艺术、体育、技术等技能性学科的教学误导进知识性教学的歧途,基本能力2007年会不会不考了? 基层教育部门认为,造成大家对基本能力误解的原因主要是教育厅公布的指导方案对基本能力的表述不够清晰准确,尤其对于考查内容所作的界定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还有就是教育厅没有进行

10、充分的宣传和普及,也是造成对基本能力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重要原因。,经过调研组专家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引导,在调研过程中,人们对基本能力考试的态度和想法也发生一些变化。总体来看,被调研者因身份和角色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看法。,学生的态度: 学生对基本能力考试的态度与看法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素质高的学生积极支持,而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一部学生分坚决反对,宁肯死记硬背,也不愿面对基本能力的挑战。 就命题而言学生最关心的是公正性问题,提出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背景的城乡差别、兴趣差别、文理差别与性别差别,希望有一定的选择性。,教师的态度: 由于受原有指导方案的误导,大多数教师起初并

11、不理解基本能力的内涵,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但经解释后都很欢迎这种考试方式,尤其是音、体、美、技术教师更为积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而其他学科教师也都大致接受这种考试方式,但,目前还受到学科视野的局限,总觉得不如按照学科来考试好对付。,学校领导的态度: 高中校长对待基本能力的态度一般比较谨慎,不轻易表态。个别校长对基本能力缺乏深入的思考,甚至不如教育局的领导重视。这可能是贯彻新课程高考政策的一个重要障碍。,教研员的态度: 经解释与引导,基本上能接受基本能力的定位和命题原则,但有些地市的教研员还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总觉得不利于教学研究室的教学指导工作,不利于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有些教研员

12、仍然跳不出原有孤立学科的狭窄视野来把握基本能力的内涵,总想把基本能力变成由各种学科组成的知识拼盘。,教育局领导的态度: 基本上支持基本能力的考试,也能接受所公布的命题思路和原则,但也担心基本能力考试在某种上会造成新的应试教育模式,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应注意的是,某个素质教育典型市的教育局与学校领导从上到下口径一致,强烈要求取消基本能力的考试,但是据调研组调查,广大教师还是很支持考试基本能力的。,对基本能力考试科目的建议,关于考试的可行性 各地市都认为,“1”考察学生基本能力的定位和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坚持。关键是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题目来引导高中的教学,把师生从繁重的应试训练中解放发出来。我省如

13、果能把基本能力科目的考试命题工作做好,将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作出的一个巨大贡献。,关于考试的时间与分值 有人认为,考试时间应该足够长,让学生能从容地做题。 有人认为,基本能力分值100分太高,应该循序渐进地按年度增加基本能力的分数,让高中学校有一个逐步认识、接受、转变、适应的过程。现有的学生是应教育培养出来的,而高考却突然考试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是不公平的。2007年基本能力分值应以60分为宜。,还有人认为,基本能力应该是120或150分,应让那些处在观望状态的学校彻底失望,切断他们的后路,逼迫他们下定决心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新课程改革,把所有必修课程都开设好。基本能力的评价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加发展潜质

14、和真才实学,因此,提高它的分值有利把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落在实处。,关于命题的内部结构 有的人认为,题干应长一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内容可以涉及多个学科。 有的人认为,题干文字信息量不宜过大,避免阅读量太大。,关于命题的公正性 “1”的命题应注意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公共性和普遍性,应避免出现需要特殊生活背景或生活经历才能认知与理解的材料,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认知障碍和理解偏差,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关于命题的范围与难度 “1”的命题不能面面俱到,应鼓励个性与特长发展。知识面要广不要深,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因为太难的话,学不好的学生就会主动放弃。 关于阅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阅卷应加大投入,确保

15、公正公平、科学有效。给每个老师充足的时间,追求阅卷质量而不是效率。,关于组建命题专家队伍的问题,教育局领导与学校师生认为,“1”是我省的第一次增设的新的考试科目,没有命题基础,加之涉及科目多领域广,融合性强,要求高,题目设计难度大,建议尽早组建命题专家队伍,各学科全面参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基本能力”样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我省高考命题研究的水平和资源分布情况,为基本能力的命题营造舆论环境,决定向社会公开征集基本能力的样题。 征题的意义 发现专业人才 了解基层意向 营造积极舆论,由专家组长和厅领导商定了命题思路,由组长拟定了征题通知 2005年11月23日教育厅在媒体上公开向全省各界征集2007年高考科目“1”的样题,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短短的20多天内,就征集到各类试题2000多道,这不仅说明基本能力测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也表明我省蕴藏着一定的命题研究的智力资源。,征题活动之所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从媒体上公开的“样题征集通知”上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基本能力”,对基本能力测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