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533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 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任何人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青年教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问题1满堂灌 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青年教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问题2照本宣科 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

2、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青年教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问题3不会把握课堂时间 有时候2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等等。,思考几个问题:,备课有必要吗? 备课就是备教材? 备课等于写教案? 备课就是教材变讲稿?,备课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教课过程、环节、内容所作的必要的准备工作。 课前精心设置做好授课准备,让学生能听懂,有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需要

3、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备课成效。,备课,教案,板书,教学 语言,教学 方法,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第一部分 教师与备课艺术,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第一部分 教师与备课艺术,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

4、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第一部分 教师与备课艺术,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第一部分 教师与备课艺术,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 教师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 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

5、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 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

6、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 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 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 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7、。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8、。”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

9、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

10、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地位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2、那备课

11、是什么呢?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 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二、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 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 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 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 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新课程下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 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备

12、课内容的开放性. (2)备课方法的互动性. (3)备课过程的反思性. (4)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备课是终身的感悟,备课是刻在心中的教学蓝图。进课堂以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象“演电影“一样梳理一遍,分清教学主次,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随手在课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标记,使之成为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4.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问题,往

13、往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三、如何备课? 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教师备课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 “ 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三、如何备课? 宏观备课是微观备课的指南 微观备课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方法: 1、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 3、单元备课 4、课时备课 5、课前复案 6、课后备课(课后反思),第二、从感性到理性 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 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

14、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 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吸纳(收集备课信息) 构思(设计教学方案) 输出(编写教案),第一步 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第二步 设计教学方案,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步 编写教案。 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 五备: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 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 4、备教法掌握教改动态 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第二、从感性到理性 课时备课

15、的三个阶段,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1)弄清教学大纲 (2)弄清教材体系 (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4)弄清教材特点 (5)弄清教材疑点,第二、从感性到理性 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备学生六个了解: (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 (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 (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第二、从感性到理性 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 (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 (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3)引用资料要有科学性 (4)引用资料要与时聚进,第二、从感性到

16、理性 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 (一)单一性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 (二)综合性教学方法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布鲁纳的“发现法”等,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 学法指导的原则: (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重引导点悟) (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有的放矢) (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操作具体明确) (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指导) (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反复强化训练),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 学法指导的形式: (l)渗透指导 (2)讲授指导 (3)交流指导 (4)点拨指导 (5)示范指导,第一阶段的备课厚积而薄发,第二部分,如何书写教案 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