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5449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温故知新】,1、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2、根据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推理一下工业化的主要标志。,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城市用地规模;城市数量 产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 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 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 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

2、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 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及具体表现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目标】,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三角包括香港、澳门。,【针对训练1】 关于珠江三角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珠江下游、广东省中南部 B. 毗邻港澳台

3、,靠近东南亚 C. 濒临东海,海陆空交通便利 D. 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地区,A,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形成以 为中心 的 和城镇 密集的 体系,以发展 为主导, 发展迅速,分布具有 性,( 、 )辐射 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形成 和 相 融合,农业与非农产 业相混杂的 地带。,小城镇,工业企业,广泛,城市,乡村,广州,深圳,广州市,城乡 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群,知识点拨,读1985年与2002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体现了城市化的什么特点?,城市数量的增加 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3、分析城市区位因素从哪些方面入手?,自然区位: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社会经济区

4、位:自然资源、交通、工农业基础、科技、旅游、政策、宗教、军事,【温故知新】,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发展探秘,国际背景因素,A:产业比重的变化 B:工业内部的变化,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区位因素,.政策因素,.人文因素,纬度位置,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

5、投资,劳动力丰富,珠三角城市化发展迅速,其有哪些区位优势? (提示: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 ),探究一,1、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政策:对外开放 3、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4、劳动力: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 5、侨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6、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区位、侨乡;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1分析图示地区自古发展经济的 有利条件。,2改革开放以后,珠

6、江三角 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 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 推动力是什么? 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 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 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 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 积极影响?,【课堂探究】,1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毗连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则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

7、场机制;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是什么动力推动珠三角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稳步发展阶段,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经济腹地,20世纪 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和 , 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0世纪 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引进 和 ,初步形成了以 为主的经济特色。,1.发展空间不足; 2.工业资源有限,知识点拨,80,资金,技术,加工制造业,90,质量,效益,工业结构,工业增长,1979 年 至 1990 年,丰富,_ _优势,改革开放 初期,主导产业,_密集 型产业,

8、_、技 术、_,引进,_ 加工厂,建立,外商投资 规模_,附加 值_,吸引外资额 增长_,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_,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生活消费品,较慢,劳动,较慢,劳动力,低,资金,设备,小,侨乡,_ _的优 势丧失,高新 技术产业,1990 年 以 后,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_已不明显,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_产 业不能支撑该 地区工业化的 进一步发展,抓住,机遇,世界:经济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优势,劳动力成 本低,产业 升级,提高,劳动密集型,全球化、信息化,

9、经济结构调整,发展,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的动力,工业化的原因,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又远离经济中心,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了国内国

10、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点。,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不同,“苏南模式”是一种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因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其外向性是在区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补缺起步,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

11、心和主体。,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城市。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哈尔滨等。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主的辽阳等。 城市化水平为46.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东北模式,【针对训练2】 “民工潮”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9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南下广东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涌入珠江三角

12、洲。据此回答12题。,1.这些民工所从事的产业类型是 ( ) A.劳动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2.“民工潮”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所起的推动作用是 ( ) A.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C.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D.加速了流出地的城市化,A,C,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5、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 6、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治安差,资料1:珠三角大部分地区灰霾天气持续进入10月份,其主要原因为PM2.5污染造成,而全市最近24小时的P

13、M2.5均值再度全面超标。严重的灰霾使市区能见度差,汽车白天也要开灯行驶。,环境污染严重,资料2:1995-2004年,广州市的耕地面积减少49568k ,减少近7个百分点,其他农用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居民工矿用地则增加26596 k ,增加3.5个百分点。,资料3: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发展中的“双优势效应”明显减弱。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出现瓶颈,成本不断上升,后发优势已今非昔比。东莞陷入了“双边缘化困境”近年来,东莞企业倒闭或外迁不断增加。2007年全市约有900家企业被关停,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用耕地,产业层次偏低,资料4:由于缺乏宏观规划和指导,

14、城市功能定位模糊,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较差。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的土地、项目、龙头之争影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汽车本是广州的“独门暗器”,但最近深圳放言也要搞汽车。会展业方面,广州有广交会、深圳有高交会、东莞有电博会。 恶斗的结果,便是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折扣。,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规划不合理,“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 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针对训练3】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城市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不属于珠三角城市化问题的是:( ) A.重复建设突出 B.人地矛盾加剧 C.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D.产业升级速度

15、较快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C.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港、澳地区造成威胁,彼此是竞争对手,不再合作 D.外商为了降低成本,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规模减小 3.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城市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 C.城市化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 D.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应停止或暂缓城市化进程,D,B,D,2012山东文综卷 27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水平、 速度)有何不同?,走进高考,(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1、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2、地势平坦; 3、交通便利; 4、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 5、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工 业 化,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的观念、生活方式转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