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423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3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试题改革研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关于试题改革研究,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课程中心主任,白月桥 研究员,2,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各科共同指导文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历史学科而言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纲要”明确规定: 1.各科课程标准均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二)义务教育“历史课

2、程标准”规定: 1.历史课的性质是:要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学生要“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3.历史课的课程目标为:要使学生“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和“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以及“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4,(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

3、题”; 2.高中历史课的设计思路为: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历史课的课程目标为: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四)为落实规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历史课程教学究境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2.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方法是历史学科的方法还是逻辑学的方法? 3.建国以来历史课程文件首次使用课程目标,对课程目标概念如何界定? 4.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5.如何评价学生的历史思

4、维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否则新课程文件的上述规定就会落空。,6,(五)报告要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关键性的糊涂的认识准备讲五个问题: 1.历史认识的哲学与脑科学问题; 2.课程目标问题; 3. 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方法论问题; 4.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观点问题; 5.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评价问题。 此外还有历史课的创新问题和环境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涉及多种学科理论:哲学和历史科学,普通课程论和历史学科课程论,普通心理学和历史学科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等。,7,历史认识问题是认识论哲学的一部分,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和普遍意义,学生学习历史是历史认识的形式之一。研究历史课程教

5、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必须先谈历史认识哲学。 脑科学是近一、二十年来随着脑成象技术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最新科学,今天我们对脑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学习某一科的认知过程在脑区已有了定位。因此研究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也与脑科学密切相关。,第一个问题 历史认识哲学与脑科学,8,主体与客体本来是一般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概念,现在用以研究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是历史认识研究的核心概念。 1. 主体是指认识历史的人。包括: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普通社会成员等。历史学家以认识和研究历史为己任,他们是历史认识主体中的最主要的成员。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主要是进行哲学思考。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历史

6、的认识主要是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历史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认识历史是为了培养正确的“三观”。,一、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9,2.历史认识主体的两重性。作为历史认识客体的人与作为历史认识主体的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在一定条件下则变成历史认识的对象即客体,反之亦然。 3. 客体指人认识的对象。具体的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活动、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心理、语言文字、人际关系等。 现代人要认识过去的历史除了文物,还要必须去研究有关的文字资料,因此带有主体意识的文字资料也就被纳入了历史认识的客体范畴,即“史料客体”。 历史认识客体的显著特征是:变化的巨

7、烈性和迅速性,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客观性和不可变性。,10,历史认识和自然科学认识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在被认识的历史客体中必然渗透着认识主体的思想意识,即主意意识。 1.主体意识的内容:哲学观点、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情感情绪、性格气质、思维品质和学习风格等,都是主体意识的构成因素。 主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相比,主体意识更强 调认识个体的个性特点,社会意识更强调社会群体的时代性; 2. 科学建构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为主体意识渗透; 3. 反对唯心主义知识观:从前有人极力夸大历史认识的时代性和主体意识的渗透,说“历史是任意打扮的百依百顺的小姑娘”;今天有人把知识说成是“个人的主观臆断”,根本否定其客观性,

8、这种见解是不可取的。,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意识渗透,11,三、历史思维及其能力,历史思维界定。历史思维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以时间和地点为主线的,由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各不同脑区交替运用的复杂型思维。 (一)历史思维的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一提发展思维能力,往往说发展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其实这不是历史思维。历史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复杂思维。,12,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形象(表象)、并按照形象描述的逻辑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为表象、联想和想像。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独

9、立单位;联想是把两个表象联合起来;想像就是把一系列有关表象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新的形象图景。 抽象思维是凭借概念并按形式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抽象思维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来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判断、推理是这种思维的逻辑形式。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脑区定位。人的大脑两半球是有分工的:大脑左半球负责处理数字信息,如言语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等,以抽象思维为主;大脑右半球负责处理模拟信息,如图象、模型、音乐等,以形象思维为主。,13,2. 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 形式思维是凭借概念,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

10、是这种思维应遵循的规律。 辩证思维是凭借概念,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对于统一律是辩证思维的最根本规律。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思维,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前者是思维的低级水平,后者是思维的前级水平。 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共同点:两种思维形式依据都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3. 四种思维形式在不同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14,(二)历史思维能力 能力和技能的区别。能力属于个人的心理特征。从脑区定位来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活动在大脑前额部;技能属于对知识和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从脑区定位来看运用自如的和高度熟练的技法与技巧主要活动在小脑。能力有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之别,就历史学科

11、来说,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历史评价能力等为一般能力,其核心能力是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特点是: 1、发展地看问题; 2、联系地看问题 3、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4、多角度地看问题 贯穿于辩证的看问题的方法的主线就是时间和地点。,15,四、学生群体的历史认识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及人类社会,作为人类群体对人类漫长的历史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作为一个人,从少年儿童到中老年对于历史的认识,和人类群体对漫长历史的认识有相似的平行关系。对此,思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有过论述。 (一) 小 学 生: 具体形象思维; (二) 初 中 生 :抽

12、象形式思维; (三)高 中 生: 抽象辩证思维。 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历史认识方法论, 设计习题形式的首要根据。,16,第二个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重要概念。在课程学理论著作当中,有些专家学者往往把课程目标作为独立的篇章详细加以研究,甚至把课程的本质界定为目标。在课程文件的各构成部分当中,课程目标属于核心地位,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进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对教师实施教学来说,课程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的学科性质和层次类别是多种多样的。,17,一、新中国课程目标的演革历程,二、课程目标及其相关概念的厘定 为了科学界定课程目标,我们首先要

13、辨析课程目标与相关若干概念的辩证关系,揭示其相互区别和联系。 1课程目标和教育目的的辩证关系; 2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辩证关系; 3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辩证关系; 4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辩证关系;,18,6课程目标的内函 课程目标是一门学科的核心,它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而期盼学生在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各种变化结果。 香港著名课程学者黄显华曾比喻说:“目标这个概念,最适宜把它置于射击和投掷的情境来理解,要命中目标,不只考虑距离的因素,更要克服困难。”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改革目标三者的关系;课程目标的特性:对象性、期盼性、曲折性、类别性。,19,三、课程目标的来源与分类,1

14、目标的三个来源和三把筛子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目标的拟定有三个来源:一是学习者,即学生需要;二是社会生活,即社会需要;三是学科,即学科内容特点。同时,还有两把筛子:哲学和心理学。除此之外,要订定符合我国教育特点的课程目标,还要增添一把筛子,即我国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文件。 2外国学者对课程目标的分类 美国的布卢姆1950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识领域,把认识领域的目标分为6个: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0,四、三个层面目标的辩证关系,1. 现有课程目标层次的分类。关于目标层次的分类现使“维度”的提法。三个维度的内容层次相互矛盾;造成的原因缺乏具体研究 。 2. 对课程

15、目标层次的科学提法和划分。科学提法应用“层面”这一概念。知识和技能同属于第一层面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方法和能力同属于第二层面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属于第三个层面,即最高层次。后者较前者都是更高层次的概括。第一层面是基础和前提;第二层面是工具和武器,前二者主要属于智商;第三层面是内驱动力和思想灵魂,既属于智商,更属于情商。,21,第三个问题 历史课的基本方法,课程标准规定:要使学生掌握历史认识的基本方法。为此首先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概念和层次性。,一、方法和方法论概念 方法指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采取的办法和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

16、去认识客体。方法不是主观的,是对客体规律的认识。 方法论有两种含义:关于研究的方法和方式的学说;关于研究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方法论中的“论”一种含义是指“理论和学说”;另一种含义指同一门学科诸多具体方法集合的体系。,从科学程度来看,方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经验型的,另一种是理论型的。经验型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它完全从感性体会出发,只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方法才是科学的。,22,二、方法与方法论的类别 方法和方法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层次: 1、哲学方法和方法论 这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和方法论,它适用于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及方法论要指导其他任何学科任何层次的方法及方法论,但不能代替它们。任何学科任何层次的方法及方法论都渗透着哲学的方法和方法论,因此历史学科和历史课程的方法和方法论,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