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5421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8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幻灯片(2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三 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一 古代的教育思想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教育的产生,生物起源论 1.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 2.主要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3.理论基础:庸俗进化论 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美-孟禄 2.主要观点:教育的发生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理论基础:人类学和心理学,教育的产生,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苏-米

2、定斯基 2.主要观点:教育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3.理论基础: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类本身 生活需要起源论 1.代表人物:杨贤江等 2.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一 教育的概念,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学,广义教育的范围:家庭、学校、社会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定义、 构成要素 学校教育三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的关系 (重点)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三种基本类型、 发展趋势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及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两大特征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重点) 教育学关键词:研究现象与问题、揭示规律,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

3、: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中介,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 关系,1、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 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教育者:教育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的中介 2、一般认识: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学制的概念 学制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学制是由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

4、学制结构。例如,英国的学制。单轨制学制是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例如,美国的学制。分支制学制是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与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是中间型。例如,前苏联的学制。,(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广义的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定义: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中国近代学制,我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运动,1902年颁布的

5、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三)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趋势:前四点基本是从学制的由低到高各阶段来叙述的。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幼小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原始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形态的教育 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庄子盗跖(zh):“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

6、名之曰有巢氏之民。” 尸子君治:“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做,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资料,考古中发现的西安半坡遗址,是六、七千年前的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在这个村落的居住区的中心,有一座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断定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些公共活动在当时都起着氏族风俗原始礼仪的教育作用。(见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第一册,p40),资料,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的非独立性。 第二、教育具有原始性。 第三、教育没有阶

7、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 古代教育的标志: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学校的产生的条件: 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 文字的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到了商朝,又增加了“学”、“瞽宗”。 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包括“成均”、“上庠”、“辟雍”、“东序”、 “瞽宗”、“泮宫”,学校分国学和乡学。 到了唐朝,中央有六学二馆,地方有州学、府学和县学。 西方,进入奴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古代学校,如古埃及的僧侣学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的公共儿童宿舍。

8、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古代学校教育(外国),古埃及:4000多年前,鼎盛时期-文士学校:学为文士;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婆罗门教、佛教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源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与世俗教育: 基督教:教会教育-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 教区学校 世俗教育: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我国的奴隶社会,有“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之说。 唐朝的六学二馆,入学有严格的规定,等级分明。弘文馆和崇文馆专收皇亲、大臣的子孙,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七品以

9、上及庶人之俊异者,书学、律学、算学收八品以上及庶人通其学者。,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论语中记载:“樊迟请学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孔子回答:吾不如老圃。樊迟退出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学,有明显的保守性, 教育内容体现强制性与专制性。(1)奴隶社会。在东方:主要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西方: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2)封建社会。在东方: “四书”“五经”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在西方:中世纪教会教育的“七艺”:文法、修辞、辩

10、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以及骑士教育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4. 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 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现代教育,现代教育 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3.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教育系统比较完备。,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征:a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之中; b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1970年 法国 保尔 朗格朗终身教育

11、引论提出 “生活、终身、教育”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1972年 埃德加 富尔 学会生存将作为主导思想,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什么是教育学 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的本质。而规律本身是内在的、抽象的、本质的和概括的,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手接触不到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从规律本身出发去研究和揭示规律,我们只能从规律的外在表现的现象出发来揭示规律和本质。由此出发,我们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门学

12、科的现象和问题,另一就是这门学科所包括的本质和规律。,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注意教育学和教育概念的区别: 广义教育概念: 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教育概念:学校教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 (四)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时间跨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2、发展的特征: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 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 3、出现了一些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著作。 如: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 昆体良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1、时间:17世纪19世纪中期 2、发展特征: 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标志: 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开始; 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1、时间: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2、发展的特征: 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

14、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3、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1、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 2、发展的特征: 教育学在理论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深化。 3、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 美国 心理学家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美国 心理学家 布鲁纳教育过程 前苏联 教育家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法国 保尔. 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一 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 论语,儒家文化。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学而知之”,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原则。 战国后期的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提出教学相长、

15、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 墨翟 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闻知”“说知”为三种途 径。 道家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苏格拉底 :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遵循自然 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 西方,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来源。: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柏雷、蒙田,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创立 1、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16、,与其他学科并列。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3、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儿,是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提出了自然与自由的教育思想; 4、瑞士裴斯特洛齐: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提出全面、和谐的完整的发展。 5、洛克(英国):人类理智论,提出“白板说”外铄论,(二)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6、德国的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构建了教育学体系,普通教育学(1806)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规范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三中心“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