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405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语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那些大科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真是令人羡慕啊! 咦!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啊!可,我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呐?,哈哈,这个问题嘛,中国古代有位叫孟子的思想家早就解决了!,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李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3、百里奚/举于/市。,qun,f yu,g,x,被起用,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举用,被选拔,狱官,集市,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翻译,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选拔。,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举于海,图为孙叔敖除去两头蛇的传说,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第1段译文之一:,故天将降大任

4、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指示代词,这。,使劳累。,使饥饿。,使动用法,使痛苦。,使贫困。,违背、受阻挠,使颠倒,错乱,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的方法,使惊动, 使坚韧.,通“增”增加。,kng,词类活用,形容词或动词活用为使动词,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空乏其身,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颠倒错乱,使贫困缺乏,使惊动,使坚韧,“动”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它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第1段译文之二:,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

5、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常常,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了解,在里面,指国内。,同“弼”,辅佐。,在外面, 指国外。,这样以后,表现,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因,明白,思虑,通假字,衡于虑,“衡”通“横”,读“hng”,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

6、“b”,辅弼,词类活用(续),人恒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名词用作动词 犯错误,动词用作状语 在国内,动词用作状语 在国外,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第2段译文:,质疑合作讨论,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2、作者是如何论证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理解课文,生于忧患

7、,死于安乐,课文第一层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难,最终都大有作为。,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明确: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理解课文,第二层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理解课文,明确:用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说理透彻,振聋发聩,有强烈的鼓动性。,你能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吗?,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

8、失败;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这一段中有振聋发聩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的有名,缘于其非同一般的励志作用。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第三层论证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理解课文,明确: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正面:个

9、人作为人处困境才能奋发有为。 反面:治理国家国无忧患易遭灭亡。,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是全文的总结,揭示了中心论点。,下面,我们再把全文的结构梳理一下。,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列举事实,道理论证,正面论证,反面推论,出身低微 艰苦磨练 终有所成,人才造就,个人作为,国家兴亡,对比 论证,第四段:,归结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理解课文,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你的人才观是什么?,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生

10、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小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上六个著名历史人物,同:出身低微 饱经磨难 有所成就,天将降大任,苦 劳 饿,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个人,国家,人恒过改 困、衡作 征、发喻,(正面),入:无法家拂士亡,出:无敌国外患,(反面),板书设计:,类比,论证,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还有哪些例子能证明这个

11、看法?,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鲁迅称 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许多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中也有所体现,你知道哪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12、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 梁启超,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言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拿破仑,拓展训练:,辩论题:正方 “顺境出人才” 反方 “逆境出人才”,顺境:人们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样的环境为我们方方面面都设置很好的条件。 逆境:无论是维持生活还是成就事业,总感到困难重重,很不顺利。,结论: 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事在人为!战胜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和品质,有强烈的

13、生存欲和进取心。,我们要,经受磨练,居安思危,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再见,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第三段,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第二段,第四段,(客观),(主观),(个人),(国家),(中心论点),(正面),(反面),你认为孟子这篇文章的思想对我们仍有什么可贵的启发意义?,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