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227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0-15 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课程概况以及 中外思想文化基础比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郭振家 2014.10.15,第一部分 课程概况以及要求,1 课堂问卷,姓名 学号 专业 性别 籍贯 问题: 你认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什么?列举3个。 你认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列举3个。 你认为上述问题在未来十年是否会得到解决?理由是什么?,如何认识中国现实的严肃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了扩招与提升教育普及度,后续问题的研究不深入 房价越长越高,大城市人口膨胀 北京李天一案件发展特权阶层是否正在形成 环境污染严重了(北京去年前半年的问题十分突出) 城管打人了,一不小心打死了;(城管的客观分析,不可或缺,

2、但是现在缺乏法律支持。一种方法是部分筛选之后加入警察队伍) 陕西富平孩子被卖事件;山西孩子被挖眼睛事件;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砍杀幼儿事件(社会的底线沦丧到什么地步) 贪腐现象严重了,又一个高官被揭露了;(、刘铁男、李春城、杨达才) 中国的暴力拆迁问题还在继续(以误拆的名义) 最牛违建,人济山庄,终于拆除了,我们的目标,审慎分析,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得与失是怎么样的?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与其他国家比较国力,经济、军事、教育、创新等? 为了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与其他国家比较认同度,人们的幸福感,实现梦想的努力与现实,社会的流动性,公平公正? 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

3、国和美国 谁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模式?,请大家再次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十年后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依据是什么?,2 自我介绍,本科:山西师范大学 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历程(一),硕士阶段(2005-2008年,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国际关系前沿(张蕴岭、杨毅等) 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唐世平) 国际政治理论(王缉思)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谢荷生等) 国际政治经济学(张宇燕) 美国外交(李晓岗) 中美关系史(陶文钊) 美国政治(倪峰) 美国经济(胡国成) 国际经济关系(丁一凡) 热点报告(沈志华等),学习历程(

4、二),博士阶段(2008-2011年,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国际关系前沿(金灿荣、刑广程等) 美国政治制度(倪 峰) 美国政党研究(张立平) 美国社会(黄 平) 美国外交(袁 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吕静) 马克思主义思潮(程恩富等) 国际政治经济学(张宇燕) 讲 座(沈志华等) 博士后阶段(2011-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 金灿荣:中国政治制度分析中国外交战略决策分析 赵鼎新:中国政治社会学,3 我要给大家讲什么,讲知识。 讲一种世界观。 讲一种人生哲学,励志。 讲大量的引用著作。,4 参考书目,常士訚等著:现代国家及其政治制度:东亚与西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郑楚宣、刘绍春:当代中

5、西政治制度比较,广东人民出版社。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5 章节安排(设计11讲),总论四讲 第1讲 课程概况以及中外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 第2讲 西方政治制度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10讲 西方政治体制面临的问题 第11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含当代面临的问题),分论六讲 第3讲 中国政治制度 第4讲 美国政治制度 第5讲 英

6、国政治制度 第6讲 法国的政治制度 第7讲 德国政治制度 第8讲 苏联和俄罗斯的政治制度 第9讲 日本政治制度,6 期望,关心国家 关心社会 关心身边的事情,宋朝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明朝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7 上课要求,累计不能超过3次不来(含请假)。最后以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但平时成绩也很重要。 有问题既可以上课直接举手提问,也可以课下探讨。 上课不允许玩手机和睡觉,更不允许说上没完,听不懂就安静看其他的书籍。,个人联系方式,手机:15101077899

7、 请假需要写请假条 QQ:2764702589 添加请注明课程、年级、班级和姓名,第二部分 中外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差异,引子: 人类历史的基本变迁理论 生产力发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原始社会平等关系 农业社会垄断、专制、王权 游牧社会的冲击(失败了):垄断、专制、王权 工业社会的冲击(成功了):平等、自由和民主,法治加强 信息社会的冲击(走向何方):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几点推论:,1 社会进步的标准之一是社会分工。 2 集体主义减弱与群体碎片化趋势。(过去的宗族观念;今天的淡化) 3 社会进步经历了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 4 今天的逻辑异于而不是好于过去的逻辑。,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 经济发展

8、水平 国家的阶级性质 民族的思想传统文化 中西思想文化比较所需要探讨的几组关系: 人性与国家和法律的关系 民主与集权的关系 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西方视角 (一)将人归于动物 (二)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 (三)法治 (四)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中方视角 (一)将人完全社会化 (二)集权主义及其民主 (三)人治 (四)将政治道德化,第一节 中西当代政治制度 的思想文化基础,一、西方当代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将人归于动物 (二)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 (三)法治 (四)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一)将人归于动物,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属于直观唯物主义:“国

9、家和法律只是在能保证尽可能多的私人快乐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 ” 马基雅维利: “政府和法律只是为了使一个人不受他人侵略才产生” 。 霍布斯: “人性也是机械因果关系。政府和法律的建立不以一般的善或福祉为基础,而以人类对个人利益的精明计算为基础。 ” 粟米拉边沁: “所谓的社会契约或一般的善或公共福利都是人类杜撰出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的。”,(二)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约翰尼斯阿尔色修斯的人民主权论(社会联合体;行政官员是代理人) 约翰米尔顿在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国家是总意志,直接民主。 其他学者论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三)法治,亚里士多德: “

10、法律是中性权威”。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他们的权威是法律给予的”。 英詹姆斯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法治的共和国。” 洛克:“法治的理由是它能保护人的财产和公共利益。” 黑格尔:“国家权力是绝对的;国家权力的行使不是任意的,而是合法的。”,(四)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亚里士多德:“国家的主要目的是道德的;法律是中性权威,正式这样的公正的制度;国家应该是法治的联合体。” 哈林顿:“主张法治共和国,理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政府实际上是一种权威;权威的原则是理性;理性是寓于每个人同意的、因而能够阻止激情作恶的法律。” 卢梭:“国家是一个具有总意志的道德存在。” 爱尔维修:

11、“良法是使人们从善的唯一手段。” 黑格尔:“国家的精神和道德功能只能通过法律来实现。” 后行为主义者的见解:大维休斯顿、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二、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将人完全社会化 (二)集权主义及其民主 (三)人治 (四)将政治道德化,(一)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仁”即是:“恭、宽、信、敏、惠”。 孟子:仁义礼智的善性是四种善端 人性善的其他代表:西汉的董仲舒;唐朝的韩愈;南宋的朱熹等。 康有为:善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不忍之政在于得民;“以仁养民” 毛泽东:“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世界上没有所谓人类的爱和恨,只有阶级的爱和恨。”,(二)集权主义及其民

12、主,殷商时期的君权神授思想 周朝时期的周公:“周代商,受命,奄甸百姓。” 法家的专制君主救世说 儒家的集权主义思想 资产阶级改良派:郑观应、蒋介石,(三)人治,儒家学者认为,君主是圣贤,通晓人类社会发展知识和规律,理所应当享有权威。 孔子:“礼治”(人治) 孟子:“仁政” 董仲舒:天人感应 法家:法术是帝王手中的工具 近代学者提倡君主立宪:杨度、张勋。,(四)将政治道德化,周朝统治者:“以德辅天”思想 孔子:“为政以德” 孟子:“善政者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董仲舒:“国家之所以为国者,德也”。 顾炎武:“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13、”。 蒋介石:“一切政治的原动力在于诚”。,第二节 两个思想文化体系的大冲突,一、第一次大冲突 二、第二次大冲突 三、第三次大冲突 四、第四次大冲突 五、对大冲突的理性思考,一、第一次大冲突,1895年至1898年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当时掌权的封建顽固派和洋务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杨锐等 顽固派和洋务派:慈禧、荣禄 结果: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二、第二次大冲突,20世纪10s20s。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邹容 封

14、建顽固派:袁世凯、康有为、杨度等,孔教学会。 结果:中国出现南北军阀混战的局面,一个奇特的人物,杨度(1874年1931年)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他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救过李大钊,北伐时说毛泽东能得天下,是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最终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加入党。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特的政治家,先后投身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同时也是一名著名书法家,尤其是他学习颜真卿行书大有成效。,三、第三次

15、大冲突,1919年至1949年。 一方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学者和民主派人士坚持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和制度(胡适、戴季陶等); 另一方是来自a封建学者(刘师培、辜鸿铭)、官僚和军阀的批判(蒋介石);b来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批判(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提倡人民的民主和国家的同时,把自己同封建文人、军阀等区别开来,建立了新中国。,四、第四次大冲突,1978年至1989年。 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陈云、彭真等)和少数“知识分子精英”支持西方民主思想(严家其、方励之、刘晓波等)。 结果:在中国国内恢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统。,五、对大冲突的理性思考,两个政治思想不是某些方面的冲突,而是全面的冲突。权利概念、权力体系;治理方式;政治思想;法治和人治等 如何理解中国政治思想和体制的顽强抵抗力以及西方政治思想和体制的巨大渗透力? 如何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