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009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5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五泻心汤证、黄连汤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 2熟悉痞证的概念及五泻心汤证的鉴别。 3了解痞证、火逆证的成因及学习火逆证的意义 背诵第151、154、157 、158、173条。 计划学时:4学时,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一)成因及证候特点 【原文】 151条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提要】表证误下致痞及痞证的特点。,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 151条,脉浮

2、而紧,以脉代证原发病为太阳伤寒,本当汗解,而復下之,误下,緊反入裏,表邪乘势内陷中焦,徒伤脾胃,则作痞,自觉心下胃脘部堵塞不适满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硬不痛,按之自濡,但氣痞耳,无形寒热邪气内陷中焦气机壅塞,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4,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二)痞证证治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原文】 154条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提要】热痞的证治。,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5,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 154条,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热壅气滞,病因病机:,心下痞按之濡,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硬不痛,其

3、脉关上浮数,无形邪热炽盛,伴见心烦、口渴,或吐衄出血、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口臭、舌红苔黄等,中焦热壅气滞,证候,治疗:大黄黄连泻心汤泄热消痞,药物:方中当有黄芩一两,煎服法:麻沸汤渍须臾,即开水浸泡,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6,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火热内盛之热痞、胃脘痛、癫狂、便秘、以及外科疔疖疮疡等; 其二火热上炎之头痛、眩晕、牙痛、口舌生疮等; 其三热盛迫血妄行之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证。 临证使用本方可根据所治病证而采用开水浸泡或水煎法,并随症加味: 如热盛者加石膏、知母、栀子等,毒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

4、英等,血热出血者加生地、丹皮、白茅根、柏叶、三七、蒲黄等。,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7,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2附子泻心汤证 【原文】 155条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 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提要】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8,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 155条,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热壅气滞兼表阳虚,病因病机:,心下痞,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硬不痛,而復惡寒汗出,表阳亏虚,伴见心烦

5、、口渴、小便短赤等,热壅气滞表阳亏虚,证候,治疗:附子泻心汤泄热消痞,扶阳固表,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9,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3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 149条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它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提要】辨柴胡汤证误下后的三种转归及证治。,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0,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傷寒五六日,嘔,發熱,寒热往来,心烦喜呕,柴胡湯證具,而以它藥下之,宜用

6、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心下滿而鞕痛,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寒热错杂痞证,但滿而不痛者,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硬不痛;伴恶心呕吐肠鸣下利,心烦口苦舌淡苔滑或黄腻等,诊断:此爲痞,治禁:,治疗:,宜半夏瀉心湯,柴胡不中與之,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1,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方义分析,君 半夏,辛开散结除痞苦降和胃止呕温燥以散寒,臣,干姜,辛温散寒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肠止利,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佐使,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扶正,调和诸药,甘补“塞因塞用”,寒温并调 消补兼施 和胃消痞,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

7、参,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2,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4生姜泻心汤证 【原文】 157条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提要】论寒热错杂水气食滞痞的证治。,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 157条,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不和,升降紊乱,气机壅塞 ,水气食滞内停,病因病机:,心下痞鞕,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满闷不舒,但按之稍硬,乾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者,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伴心烦口苦或泛酸小便不利,下肢浮肿),中焦寒热错杂水气食滞内停,证候,治疗:生姜泻心汤和中降逆

8、,散水消痞,即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用量另加生姜而成,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4,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5甘草泻心汤证 【原文】 158条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提要】寒热错杂,脾胃重虚,痞利俱甚的证治。,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5,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 158条,脾胃重虚,寒热错杂于中焦,升降紊乱,气机壅塞,因机:,心下痞鞕而满,自觉心下胃脘堵塞胀满按之坚硬,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

9、中雷鳴,泻利频繁,日数十行且泻下物稀薄、完谷不化,腹中漉漉有声,伴口苦,乏困无力,舌淡苔黄白腻,脉沉虚数,中焦寒热错杂脾胃重虚痞利俱甚,证候,治疗:甘草泻心汤和中消痞,补虚止利,即半夏泻心汤重用炙甘草而成,干呕心烦不得安,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6,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鉴别】 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皆属寒热错杂痞证。三者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均相似,应注意同中求异。 【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类方适用于痞证、呕吐、泄泻、胃脘痛、关格、狐蜮病等,证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者。现代临床用其化裁治疗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

10、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症、放疗化疗致消化道反应、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白塞氏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具备寒热错杂,升降逆乱,虚实兼见病机者。,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7,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半夏用量宜稍大915g;人参可用党参,1012g;黄连用量宜小,36g。 【随症化裁】 热甚者,重用芩连而减少干姜,加栀子、连翘、蒲公英; 寒甚者,重用干姜而减少芩连,并加吴茱萸、附子; 脾虚甚者,重用参、草,并加黄芪、白术、山药; 呕逆甚者,重用半夏、生姜,酌加代赭石、旋复花; 水湿甚者,酌加生姜、茯苓、薏苡仁; 湿浊蒙蔽者,酌加藿香、佩兰、菖蒲; 气滞甚者,加枳实、枳壳、陈皮

11、、木香; 反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 脘腹疼痛者,加川芎、赤白芍、元胡等; 食滞者,加莱菔子、鸡内金、焦三味。 本方以水煎内服为主,原方要求“去滓再煎”,不必拘泥。,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8,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七、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原文】 173条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提要】上热下寒,腹中痛、欲呕吐的证治。,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9,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 173条,因机,证候,治疗,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上热下寒,寒热格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疼痛,欲呕吐,泛泛欲呕或呕吐频剧烈

12、,胸胃有热胃热气逆,伴心烦口苦,嘈杂吞酸纳差腹胀,便溏泄利等,脾虚肠寒,寒凝气滞,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上热下寒,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喜得温按,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0,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鉴别】 1.与半夏泻心汤证的鉴别 2. 与栀子干姜汤证的鉴别 【临床应用】 适用于呕吐、胃脘痛、腹痛、泄泻等病,证属上热下寒者。现代临床化裁多用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复发性口疮性口炎等疾病具备本证病机者。,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1,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复习思考题 1何谓痞证?试述伤寒论对痞证的分类及辨治。 2

13、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有何异同? 3比较说明寒热错杂痞证三方证治的异同。 4痞证诸方的煎药法有何特殊之处?说明其机理。 5.试述黄连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及方药。 6.比较说明黄连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的异同。,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2,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八、火逆证 【原文】 111条 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讝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牀。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提要】太阳中风误用火劫发汗后的变证及预后

14、。,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原文】 113条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讝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提要】太阳温病的治法及误用火法的变证 结合太阳病篇第6条理解。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4,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原文】 114条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

15、,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爲火邪。 【提要】太阳病火法使用不当而发生便血。 【原文】 115条 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 【提要】表热实证误用灸法而致变证。,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5,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原文】 116条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 【提要】阴虚内热证及表证误用灸法所致的变证。,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6,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八、火逆证 概念:火逆证是指火法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变证。 火法是我国古代以火为治疗手段的一种物理疗法,具体有灸法、熨法、熏法、温针、烧针、火针等多种。 火法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活血通痹,温通气血,回阳固脱,升阳举陷等功效。 主要适用于虚寒阴证,诸如寒湿痹证、脘腹冷痛、虚寒泄利、遗尿脱肛、亡阳虚脱以及阴证痈疡等等。 一切阳热证及阴虚内热证皆当禁之。,2019/4/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