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817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底神经节解剖简要,神经外科 荣波 2014年6月,概论,基底神经节为运动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核团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位于端脑皮质下髓质内。通过与复杂调节环路联络,基底神经节可兴奋性或抑制性影响运动系统,参与运动起始、运动协调和肌张力调节。基底节以及其与功能联系的神经核团(例如黑质或底丘脑核)损害,则相应地表现为运动性冲动过多或缺乏和/或肌张力的改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是帕金森氏综合征,其特征为强直、运动不能和震颤三联征。,相关知识,椎体束系统:运动系统的高级中枢为大脑皮质,其信号通过椎体束传导到运动性颅神经核团和脊髓前角细胞。 椎体外系统: 广义椎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传

2、导通路,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担负刻板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等。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 狭义上的锥体外系主要指纹状体,包括纹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总称基底节。 锥体系与椎体外系广泛联系,为一个共同运动系统的亚单位,在功能上、结构上都有相互紧密的关联。,从种系发育过程看基底节在运动系统中的地位,纹状体为运动系统的重要高级中枢 最古老的运动中枢为脊髓以及中脑被盖内网状结构的原始结构器; 随着动

3、物界的不断进化形成了旧纹状体(苍白球); 在较高级的哺乳动物特别是在人类与大脑发育同步形成了更为进化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 原则上是重系发育上较新(较高级)的中枢影响种系发育上较古老(较低级)的中枢。,神经核团,基底节包括端脑白质内的由胚胎神经节小丘(端脑小泡腹侧部)发育而来的神经核团,它们在功能上互为一体。主要核团有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部分; 在种系发育上属于基底节的还有屏状核和杏仁核(二者于基底节无直接的功能联系),尾状核,分为头、体、尾三部。沿侧脑室走形,和侧脑室一样沿着端脑呈弓状展开(旋转) 头部突入侧脑室前脚,构成侧脑室的外侧壁,外侧借内囊将其上部与豆状核分开,下部和壳核相连

4、; 体部较细,位于侧脑室底部的外侧,借终纹与丘脑为界。 尾部逐渐变细,末端位于颞叶下角的顶旁,向前延伸与杏仁核邻接。 尾状核和壳核在前部相互渗入对方。,豆状核,内界为内囊,外界为外囊,下界为侧脑室下角顶部。 豆状核被内、外髓板所分隔,外髓板将苍白球与壳核分隔,内髓板又将苍白球分隔成内、外两部分。 壳核和苍白球一起合称为豆状核。,壳核,壳核呈贝壳状包绕苍白球外侧面,在前、后方高出苍白球。 壳核向外借外囊与屏状核分隔,向内借薄的纤维层(内侧髓板)与苍白球分界。 由于尾状核与壳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相互连接,所以得名纹状体。在种系发育上这些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内囊纤维生长穿过从前曾为一体的基底节。,苍白

5、球,基底节的第三大核团,包括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部和外侧部)。 苍白球为种系发育上最古老的核团,又称为旧纹状体。,屏状核,又称带状核,位于豆状核与岛叶之间,与豆状核之间以外囊为界。,杏仁核,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前端,与豆状核的尾部相连。,联合核团,为中脑的一些核团: 黑质与纹状体之间双向连接 红核 底丘脑核与苍白球之间双向连接,基底神经节病损有关临床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由于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投射束退行性改变;底丘脑核也发生一些变化,活性增强。引起基底节连环通路起始部的抑制,最后抑制皮质区神经支配。 舞蹈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纹状体内中等大小的、多棘突的、脑啡肽/GABA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 投掷症:底丘脑核病变。 张力障碍:与具体的基底节环路功能障碍的关系至今所知甚少。,非 常 感 谢,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www.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