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619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取氧气说课幻灯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制取氧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气体制备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制取氧气的药品、探究化学原理、制取的方法、进行性质实验,可以进一步巩固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基本操作,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表述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学习其他综合实验和物质的制取奠定坚实的基础。,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注意事项及验证

2、氧气的性质。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认识分解反应。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3、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二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基本操作。 2、学生通过

3、本单元课题1、2、3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制法、性质、用途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3、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进行气体的制备,不具备对实验装置的组装、装置气密性检查及实验操作步骤等知识。 4、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知道催化剂,但不清楚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催化剂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5、学生只在上新课时看到过教师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不熟悉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三 教法分析,(1)演示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指导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现场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观

4、察、记录、分析、总结,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还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归纳法等。,四 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认真阅读报告册,得出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方法。 (2)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实验合作,交流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4)巩固练习法:通过课堂训练,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方法。 (5)对比归纳法: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不同条件,不同药品的实验对比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比较工业制氧和实验室制氧的原理、方法及变化的本质不同。,五 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

5、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 它:火柴。棉花。,六 教学过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 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内容提示,药品 反应原理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操作步骤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1、药品,过氧化氢 (无色液体)俗名:双氧水 二氧化锰 (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紫黑色固体) 氯酸钾 (白色固体),2、反应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 不加热双氧水时,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不加热,但

6、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时, 是否复燃?,二氧化锰是否变化了?,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 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氯酸钾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简明地来表示:ABA+B+ 可以简称为“一变多”。,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

7、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实验装置1(H2O2),1 2,实验装置2(KMnO4),用KClO3制氧气不能塞棉花,4 、收集方法:,排 水 法: (1) 适用范围,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 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2) 特点,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1)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与 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2) 特点,操作较为方便且气体干燥,需要验满,5、操作步骤,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双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

8、的橡 胶塞塞紧试管 第三步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事项,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给试管盛药品部位加热 加热时先要预热即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给盛药品部位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

9、气泡 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 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 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冷水水倒吸到热的试管,导致试管炸裂),第七步,熄灭酒精灯,6、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气体使氧气 7、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二)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物理变化)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

10、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工业制法流程,纯净的空气 液态空气 加压 196 氮气 液态氧,降温,蒸发,七 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 4、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八 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综合性物质制备实验,操作不规范,会损坏玻璃仪器,甚至可能引起意外事故,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进行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强调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2、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指导。既有利于

11、进一步巩固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常用基本操作,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又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表述能力。,八 教学反思,3、在实验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体现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探究的主体,真正的主角,师生之间是真正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故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重点突现“一变两不变”。也可将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九 课后练习,1、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

12、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M+ MO+ ;MO+ M+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2、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 溶液或加热 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 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 。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课

13、后练习,4、将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打开,把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上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5、以下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处理正确的是() 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 B、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放在桌上 C、将集气瓶子从水中提取,倒立在桌上 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 6、下列说法正角的是 A、分解双氧水的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 B、双氧水只有加入了二氧化锰才会分解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

14、,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课后练习,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B、铜+水+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 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原因是() 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没有均匀预热 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 试管外壁潮湿 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 A、 B、 C、 D、 9、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写出它们的名称 A: B: C: D: E: F:,课后练习,10、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水氧气+氢气);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 (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 。,学完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谢谢合作,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