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547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幻灯片(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作者:徐成,LOGO,2,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一分支学科,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来访者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没,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在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

2、用前面的名称,即“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3,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与精神病学的区别,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4,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 (Hippocrates)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体液学说,即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异常心理的现代解释 1、精神分析流派 2、行为主义流派 3、存在-人本主义流派,5,精神分析流派 (一)两个基本命题: 1、心理过

3、程是潜意识的 2、性的冲动(生本能) (二)几个重要的概念 1、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心理活动的动力 2、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018月)、肛欲期(18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生殖期 3、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4、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5、防御机制:压抑、升华、反向、幽默、投射、否认,6,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的解释 1、退化与固着 2、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焦虑 3、对本能的压抑不足或过度压抑,都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新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安娜、埃里克森,他们两个创立了自我心理学,将关注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7,行为主义 1

4、、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的狗、华生的阿尔伯特) 获得、消退、恢复、泛化 心理治疗理论: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 2、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与惩罚(斯金纳的小白鼠,桑代克的小猫)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如书写,讨论,演讲等。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8,存在-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基本论点: 1、强调人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性。 3、人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9,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罗杰斯,1

5、0,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P257)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常识性区分(识记):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非标转化区分(领会): 统计学角度(偏离统计学常模) 人类学角度(偏离文化习俗) 社会学角度(破坏社会准则)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观念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不适),11,标准化的区分(领会) 医学标准(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 统计学标准(心理测量衡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经验) 社会适应标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识记) 主观世界与客

6、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完全偏离(妄想/幻觉) 主观体验与客观刺激强度不相称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知、情、意和行的相互协调统一程度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12,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 注意、记忆、智能、自知力)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目的性、果断性、坚韧性、 自制性)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兴趣、世 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3,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应用),感知觉障碍汇总 感觉过敏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 错觉 知觉障碍 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感知

7、综合障碍:视物变形、非真实感、体感障碍,14,幻觉分类 真性幻觉 按来源分 假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 按产生条件 反射性幻觉 思维鸣响(思维化声、思维鸣响) 心因性幻觉,15,思维形式障碍汇总 联想和速度方面: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 思维形式障碍 连贯性方面:思维松弛、思维不连贯,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思 维插入,思维云集 逻辑性方面: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语词新作 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 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 强迫观念 超价值观念 原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16,注意、记忆、智能障碍 主意减弱 精神发

8、育迟滞 注意障碍 智能障碍 主意狭窄 痴呆 记忆增强 记忆障碍 记忆减退 错构 虚构,17,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注意概念:自知力完整;自知力完全丧失) 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标志。,18,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elation) (二)情感低落(depression) (三)焦虑(anxiety) (四)恐怖(phobia)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迟钝(emotional blunting) (二)情感淡漠(apathy) (三)情感倒错

9、(parathymia)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脆弱(emotional fragility) (二)易激惹(irritability) (三)强制性哭笑(spontaneous crying and laughter) (四)欣快,19,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增强 2、意志缺乏 3、意志减退 协调性 4、精神运动兴奋性 5、精神运动抑制 不协调性 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20,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型障碍 1、精神分裂症 联想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思维贫

10、乏、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情感障碍:淡漠、迟钝、不协调、倒错 意志活动减退: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怪异 其他常见症状:幻觉、妄想 分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性、未定型,21,青春型:联想障碍、思维破裂、行为愚蠢 偏执型:妄想、幻觉 紧张型: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单纯型:起病缓慢、意向退缩、懒散,2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补充),诊断标准: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

11、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23,(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

12、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24,2、偏执性精神障碍 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病人人格多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 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1)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2)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

13、4)在23个月内痊愈 如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临床可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25,偏执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固定,并有一定 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 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除了临床表现不具备精神分裂正的典型症状外,情感一般保持完好,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行为态度和言语均正常。也很少出现衰退。,26,第二单元

14、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病。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该病,严重者可伴有精神障碍。 1、躁狂发作 2、抑郁发作 3、双向障碍 4、持续心境障碍,27,第三单元 神经症,神经症: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心理冲突,并因之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1、恐怖症 特征: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感到痛苦,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回避行为 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28,2、焦虑症 特点: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

15、的,有一种死之将至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受。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是不相称的。 与焦虑症状同时出现的还有躯体不适感,如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急尿频、浑身无力、出汗口干、面部发红发白等 类型: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29,广泛性焦虑:由于对一种或多种生活事件的过度焦虑和忧惧性期望所致,指向未来,没有明确的对象,伴有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功能兴奋,过分警觉,对外界刺激做出惊跳反应,易激惹。 惊恐障碍:突然发作,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

16、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可自行缓解,正常起一切正常。 预期焦虑:间歇期担心再次发作而惴惴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功能亢进。,30,3、强迫症 强迫与反强迫行为共存 强迫性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 迫性对立观念 强迫性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 迫性询问,强迫计数等,31,4、躯体形式障碍 (一)躯体化障碍 一组反复陈述躯体症状,相应的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并缺乏充分的生理机制,对症状的说明,正能从心理因素或无意识中的冲突来推测,以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二)未分化的躯体障碍 其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