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500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31章疱疹病毒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章 疱 疹 病 毒 Herpes virus,疱疹病毒(herpesvirus),是一大类感染人体后能够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 现已发现110种以上。,1、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2、疱疹病毒的特点,形态结构:球形有包膜病毒,180300nm,线性dsDNA有刺突。 致病特点:被感染宿主细胞病变明显,常形成多核巨细胞。 感染类型: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具有潜在致癌性:细胞转化 引起先天性感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1、形态结构: 基因:,一、生物学性状,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单纯疱疹病毒(HSV)电镜图,HSV血清型:HSV-1,HS

2、V-2,两种病毒有50同源性 至少11种包膜糖蛋白, 按gG的不同,分为:HSV-1和HSV-2. gB、gC、 gD 和gH与病毒吸附有关 gB具有粘附和融合 细胞培养:明显CPE,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与性接触为主(包括垂直传播) HSV-1: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HSV-2:通过性接触传播,垂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感染率高,多为潜伏感染,流行病学,HSV感染较普遍 密切接触和性接触 经粘膜和破损皮肤 上皮细胞内复制, 水疱浆液充满病毒颗粒, 基底部多核巨细胞; 神经细胞则为潜伏感染,皮肤损伤性水疱,HSV感染类型,原发感染:皮肤与黏膜的局部疱疹、

3、溃疡 HSV-1:新生儿易感,引起唇疱疹、口腔黏膜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和疱疹性结膜炎 HSV-2: 生殖器疱疹 潜伏感染 病毒以非复制状态潜伏于神经细胞内 HSV-1(颈上和三叉神经节) HSV-2(骶神经节) 3.复发性感染,唇疱疹-HSV-1感染,口咽部疱疹-HSV-1感染,原发感染:常见于儿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溃疡等 复发感染:口唇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水疱 一周左右病愈,疱疹性角膜结膜炎-HSV-1感染,表现为树枝状角膜炎或角膜溃疡。 严重复发可致瘢痕和失明。,生殖器疱疹-HSV-2感染所致,原发感染 症状较重,感染部位形成疼痛性水疱损伤,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 复发感染 症状较轻,或无

4、症状 性传播-宫颈癌有关,新生儿疱疹HSV-2,HSV-1与HSV-2所致疾病的比较,疱疹性角膜 结膜炎,唇疱疹,生殖器疱疹,免疫性,中和抗体:阻断病毒扩散及潜伏感染 细胞免疫:控制和消除HSV感染-主要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培养 采取病人标本(水疱液、唾液、脑脊液、眼角膜刮取物等) 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12天 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可作初步诊断 2、快速诊断:抗原/核酸检测 - 用IFA、ELISA等方法直接检测细胞内或分泌液中抗原 -原位核酸杂交和PCR检测HSV DNA。,四、防治原则,1、预防 避免同患者接触,防止医院内感染 易感人群注射特异性抗体 2、治疗 无环

5、鸟苷(ACV),阿昔洛韦等是对疱疹病毒选择性很强的药物,但不能清除潜伏病毒。,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儿童感染引起水痘, 成人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一、生物学特性,有一个血清型。,与HSV相似: 潜伏神经细胞,引起复发感染 细胞免疫限制和防止重症水痘 皮肤损伤以水疱为特征 受感染细胞出现嗜酸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 与HSV不同: 呼吸道感染 通过病毒血症播散至皮肤,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冬春好发,皮疹产生前2448h感染性强 易感人群:儿童,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传播途径:接触或呼吸道传

6、播,2、水痘(Chicken Pox)致病机制,VZV,经呼吸道、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黏膜增殖,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散布到肝、脾中增殖,再次入血,向全身扩散,皮肤、粘膜广泛出现水疱疹,1114d后,成人水痘:并发病毒性肺炎,疱疹病毒,-亚型:HSV1(三叉,颈上N),HSV2(骶N),VZV(脊髓后根N) 感染类型(增殖性,潜伏性) 潜在致癌 HSV1和HSV2的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 VZV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播散方式,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复发性感染,3、带状疱疹(Shingles)致病机制,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沿感觉神经下行,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

7、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病毒 激活,诊断:临床症状 治疗:阿昔洛韦,阿糖腺苷 IFN:限制疾病、缓解局部症状 预防:减毒活疫苗,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形态结构:与HSV极相似 宿主范围: 较窄,人其唯一宿主; 仅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缓慢 嗜酸性包涵体。,一、生物学性状,第3节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CMV的包涵体,二、CMV的致病性,1、流行病学 1. 感染源:患者、携带者 2. 传播途径:传播接触,性传播 垂直传播、血液传播 3. 易感人群:广泛易感(6090%), 多为隐性或潜伏感染,先天性感染(孕期3月内) 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感染-死胎或先天性疾病 巨细

8、胞包涵体病:肝脾肿大、黄疸、溶血性贫血等;神经系统损伤等 围生期感染-经产道/哺乳感染,多为隐性感染,3、儿童和成人感染,通常隐性感染:表现为潜伏感染 少数表现为:CMV单核细胞增多症 类流感样症状,单核细胞增多,异嗜性抗体- 4.免疫力低下者 严重疾病,CMV肺炎肝炎和脑膜炎等,CMV的免疫性,体液免疫:Ab 细胞免疫: NK,CTL,限制CMV播散,激活,限制病毒感染,减轻新生儿症状,三、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标本接种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培养4-6W,观察细胞病变。 2、血清学检测:HCMV-lgM早期感染诊断 3、核酸检测:PCR法-快速敏感,第4节 EB病毒(Epstein-B

9、arr virus,EBV),属于病毒亚科,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 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特点:主要侵犯B细胞,EB 病毒,EBV感染类型,1.增殖性感染(基因组-线性化) - 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 见于初次感染和复发感染 2.潜伏感染(基因组-游离环状附加子),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 感染的B细胞的“转化”或“永生化”,1.EBV增殖性感染-抗原 早期抗原(EA):多聚酶活性。 -EBV增殖活跃,感染病毒进入增殖周期 衣壳抗原(VCA):结构蛋白,构成核衣壳 膜抗原(MA)gp350/gp220:包膜糖蛋白 诱导机体产生中和Ab MA-IgM-早期诊断,核抗原(EB nuc

10、lear antigen,EBNA) EBNA-1:细胞核内,DNA结合蛋白,维持V基因组存在于感染细胞内 EBNA-2:与细胞永生化有关,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 LMP) 在B细胞表面(LMP1-3) LMP-1:致癌蛋白,2.EBV潜伏期抗原,二、EB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易感人群:人群中广泛感染(90%) - 多数无症状, - 青少年原发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播途径:主要唾液传播,也可经性传播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或病人,1、流行病学,EBV感染过程,EB病毒 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 感染局部淋巴结B淋巴细胞 进入血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

11、潜伏感染 - 无症状 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病毒复发-增殖感染,EBV感染所致和相关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鼻咽癌,(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青春期初次感染 三个典型症状: - 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其他表现: - 肝、脾肿大 - 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2)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多见于6岁儿童-颜面、腭部 病人血清含EBV抗体-效价高于正常人 在肿瘤组织中-EBV基因组,(3)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高发 多见于40岁以上 E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癌组织: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病毒抗原 病人血清:高效价EBV抗体(抗VCA和EA),异嗜性抗体:IgM型抗体,非特异凝集绵羊红细胞; 早期诊断意义,效价1:224 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VCA-IgA和EA-IgA效价持续升高-鼻咽癌诊断 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防治原则,预防: 避免接触 疫苗:研制中 治疗: 9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能恢复 无环鸟苷可降低EBV在组织和体内的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