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400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9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四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卷有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 世纪以来中国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本本卷卷共共 25 个个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 2 分分,共共

2、 50 分分。在在每每小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符符 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的的。 1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 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 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1876 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 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 历史人

3、物的评价应 2 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 C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 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 31896 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 年 6 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 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 “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 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 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 4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 分之二。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 7 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

4、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5有学者评论:“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 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 治者身上更为适切。”时人的这种认识变化说明 A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B民族矛盾终是主要矛盾 C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3 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6有学者认为,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基本都是从得民心、通上下之情、集思广益、办事公 平的考虑出发的,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这一叙述意在论 证 A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没有体现儒家民本

5、观念 B早期维新派主张参照德意志帝国体制改革 C早期维新派没有主张以君主立宪取代专制 D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纠正了西方议会制弊端 7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 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 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81860-1900 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书 555 种,其中自然科学 162 种,应用科学 225 种。而 社会科学只有 123 种,其他 45 种。这表明 A社会转型改

6、变了人们的认识 B西方的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 C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 9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 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 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的主张意在 4 A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 B迎合当时民主共和的形势 C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 10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在他们看来,“三纲之说,非 孔孟言也。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无道,是君不得为臣

7、纲也”,并指出“三纲之说,董 子释之,朱子述之,皆非也”。这一思潮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 C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D具有否定传统的启蒙作用 1119 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 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 孔子为主义”。这反映了 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 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 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 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12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 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

8、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5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1319 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 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 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 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 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14“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 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主张“中学”“西学”有

9、机结合 C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5长沙文化书店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重镇,共销售 40 多种新文化刊物。有学者根据档案史料, 编撰下表:1920 年 9 月1921 年 3 月长沙文化书店销售杂志情况一览表,对此合理解释是 期刊名称数量销售对象 劳动界 5000 工人、平民 新生活 2400 平民 新青年 2000 学生 少年中国 600 学生 6 A湖南长沙工人文化程度在全国是最高的 B湖南新文化运动有由精英走向平民趋势 C青工逐渐成长为湖南新文化运动主力军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61922 年 10 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

10、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 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 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D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 171920 年 5 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 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 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

11、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8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7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9下图是 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 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否定 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 C象征国共两党着手准备第一次合作 D表达出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倾向 20在民报

12、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 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 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211906 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 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 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8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

13、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221923 年孙中山在阐释“民族主义”时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 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 族之平等”。强调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扬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 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这表 明孙中山 A否定了颠覆满清的作用 B首次提出了五族共和的观念 C主张各民族团结共同反帝 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 23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 和企业的名字,务必

14、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 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 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24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979 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 经济。 9 1984 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 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 1992 年中共十四 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

15、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251985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 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 A推动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有助于密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C加速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对浦东新区的开发有重要影响 第第 II 卷卷 本本卷卷包包括括 26、27、28、29 四四个个大大题题,共共计计

16、50 分分,考考生生 根根据据具具体体要要求求进进行行作作答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中外文明交流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 世纪以前是“东学西传”,中国文化传 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第二阶段:16 世纪以后是“西学东渐”。 10 材料二材料二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的诸多绚丽篇章,和平和暴力是两 种基本的交往形式。 摘编自李翠玉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两个阶段中西文明交往的特 点。简要分析“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7 分) (2)运用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