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_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190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检查_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心电图检查_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心电图检查_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心电图检查_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心电图检查_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检查_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检查_2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质疑:(1)心电图有哪些用途?有哪些同学以前做过心电图? (2)心脏收缩与心电活动有无关系? (3)心电图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哪些条件?,一、心电产生原理与 心电向量概念,心电发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一)心电发生原理,1极化状态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排列着同等数量的正、负离子,(外正内负),对外不呈现电位变化即极化状态。,极化状态,2.除极化状态 当一端受到阈上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大量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使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除极方向 + (除极过程),除极化,使该处细胞

2、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邻近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这样就形成一对除极电偶。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电流从电源流入电穴,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成,此过程即为除极过程。,除极过程:当探查电极正对着除极方向时,记录出向上的正向波。,3.复极过程,随后,由于细胞的离子转运机制,使细胞膜重新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此过程即为复极过程。,复极方向 + (复极过程),复极过程中: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复极方向同除极方向,细胞外由负电荷变成正电荷,形成电源在后,电穴在前的电偶,产生由后向前的电流。当探查电极正对复极方向时,记录与除极相反的波形(负向波)。,* 复极完毕:无电位差及电流

3、产生, 记录出等电位线。,2、整体心脏的电活动及心电记录原理: 特点:先除极的部位后复极。 * 静息期:记录等电位线; * 除极过程:正对除极方向的电极, 记录出向上的波形; * 复极过程: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产 生的电流方向与除极相同, 电极背离复极方向,记录 出向下波形。,总 结 心电图是所有参与电活动的心肌细胞电位变化的综合结果。 探查电极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影响图形:正对着除极方向的电极记录出向上波形,正对着复极方向的电极记录出向下波形。,(二)心电向量基本概念,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时可 产生电偶,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 向,因此称为心电向量。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是指许多心

4、肌细胞同 时发生除极或复极所产生的心电向量。也 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心电向量。,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正常心电活动: 窦房结激动兴奋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正常心脏电活动的产生:,(1)P波 为左右心房除极波。 (2)PR间期 为心房激动传导到心室所需时间。 (3)QRS波群 为左右心室除极波。 (4)ST段 反映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5)T波 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6)QT间期 为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7)U波 为心室后继电位变化。,2心电图各种QRS波的命名,三、心电图导联体系,心电图导联是指将检测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不同部位,并通

5、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构成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 心电图的常规导联:肢体导联、胸导联共计12个导联。 1标准肢体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3胸导联:V1V6,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连接方法,(1)V1 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2)V2 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V3 位于V2V4两点连线的中点; (4)V4 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 (5)V5 位于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相交点; (6)V6 位于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相交点。,4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为该导联轴,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记录纸

6、 心电图记录纸是由横线和纵线交织形成 的11mm的小方格构成。当设定走纸速 度为25mm/s时,每一小方格的横向代表 0.04S;当输入标准电压1mV10mm时, 每一小方格的纵向代表0.1mV。,(二)振幅的测量,注意:测量正向波振幅时,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测量负向波振幅时,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最低点。P波振幅的测量以P波起始部的水平线为参考水平线;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的测量是以QRS波群起始部的水平线为参考水平线。,(三)时间的测量,各波段的时间应从波形起始点的内缘测 至波形终止点的内缘。,(四)心率的测量,心律规则 心率60/P-

7、P间隔(或R-R间隔) 心律不齐 (1)数30大格(6秒)内的QRS或P波数,乘以10即为每分钟的心室率或心房率。(2)测量5个以上R-R或P-P间距,以其平均值去除60. 估算心率 根据R-R或P-P间距的大格数(每格0.6s)可大约估算心率,心率300/大格数。,(五)心电轴的测量,通常是指将额面QRS向量环综合成一个总的QRS向量,以此代表着整个心室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方向和大小。一般是以其与导联轴正向侧夹角来表示它的方向。,1.目测法 简便实用 如图,根据、导联的QRS波的主波方向可立即做出平均心电轴 有无偏移的判断,但不能精确地测算出平均心电轴的角度。,2计算法 3查表法 (有单独的表

8、供查) 4平均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及偏移类型 如下图:,正常:0+90 左偏:0 右偏:+90,五、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重点),正常心脏的传导系统示意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1P波 (1)方向:在、aVF、V4V6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向下倒置;其余导联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3)时间:0.11s。 2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s(小儿可稍缩短,老年人可略延长)。,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3QRS波群 (1)时间 1)QRS波时间:0.060.10s; 2)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是指QRS波群的起点

9、至R波顶点作垂直线的间距。 一般在V1、V5导联上测量。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导联0.03s;在V5导联0.05s。,(2)波形和振幅 1)波形:肢体导联 、导联的QRS波群的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向下,可呈Qr、QS、rS或rSr型;aVL与aVF导联主波可向上,也可向下,呈qR、Rs、R型或rS型。胸导联 V1、V2导联多呈rS型,V3、V4导联多呈RS型,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2)振幅:R波 V1导联的R波1.0mV;V5导联的R波2.5mV;aVR导联的R波0.5mV;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

10、。 S波 一般不单独判断,多与R波综合考虑。 Sv1+Rv54.0mV(男性) 或3.5mV(女性) Q波:振幅1/4同导联R波;Q波时间0.04s,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即为异常Q波。 若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的绝对值之和小于0.5mV,或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的绝对值之和小于0.8mV即称为低电压。,QRS波形态特点 左室导联(、V5、V6)主波向上,R/S1。如:qRs型、Rs型、R型、qR型。,右室导联(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 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波,RS型,R/S=1。,在胸导联上可出现

11、R/S逐渐增大的趋势,R/S1,rS型RS型Rs型。,4J点 QRS波群的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点称为J点。 5ST段 ST段向下偏移(即压低):在任何导联压低均0.1mV。 ST段向上偏移(即抬高):在V1V2导联0.3mV;V3导联0.5mV;在V4V5导联和肢体导联0.1mV。,6T波 方向:在、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7QT间期 其受心率快慢影响较大,一般心率 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在 正常心率情况下,QT间期的正常范围 为0.320.44s。其他心率下的QT间期 可查阅心电图专著。 8U波

12、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 振幅:一般低于同导联的T波。,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P波增宽,时间0.11s,P波常呈双峰 样,峰距0.04s。其变化在、 aVL导联最明显。如图所示。,(二)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P波高尖,振幅0.25mV(肢导 联),以、aVF导联最明显。,二、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1.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时间 在0.100.11s。 R峰时间 V5导联0.05s。 QRS波群电压 Rv52.5mV,R1.5mV,RavL1.2mV,RavF2.0mV, Rv5+Sv14.

13、0mV(男性)或3.5mV(女性),R+S2.5mV。 心电轴 左偏 ST-T改变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压低改变,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则可见向上的T波。,2.右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时间 在正常范围; R峰时间 V10.03s。 QRS波群振幅 Rv11.0mV,RavR 0.5mv,Rv1 +Sv51.05mV。 心电轴 右偏。 STT改变 在反映右心室电活动的导联上 可有ST段压低及T波倒置。,3双侧心室肥大,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晚期或某一侧心室肥厚 发展而来的全心肥厚扩大。心电图诊断双 心室肥大的灵敏度差。表现为: 两者相互抵消后表现为:“正常

14、” 以一侧大为主,另一侧被掩盖。 双侧大都有表现。,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1T波改变 2ST段改变 (二)临床意义,1T波改变,高大直立的T波: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正常心外膜复极早于心内膜,心内膜 下心肌缺血时,该处心肌复极速度较正 常更加延迟,原来存在的与心外膜复向 量相抗衡的心内膜复极向量减少或消失,致使T波向量增加,T波倒置:见于心外膜下心肌缺 血,有时这种倒置深尖、双肢对 称被称为“冠状T”。 T波低平或双向:心脏对侧对应 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匀缺血,或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 时,心电向量的改变可综合出现 部分相互抵消。,2ST段改变,ST段压

15、低有: 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和J点压低几种类型。前两种意义较大。,(二)临床意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 临床上有半数冠心病病人仅在心绞痛发作时有心电图改变。因此如有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有心肌缺血,没有ST-T改变也不能排除心肌有缺血状态。,第五节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1特异性改变 典型者为同一导联同时出现心肌坏死、损伤和缺血改变,即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2心肌梗死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及分期,(1)超急期 为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 (2)急性期 为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至数日或数周。 (3)亚急性期 为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4)陈旧期 为心肌梗死36个月之后或更久,3.心肌梗死的定位,临床上,心肌梗死部位的定位,通常是根据坏死型图形出现的导联情况进行判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部位的心电图定位诊断,窦性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被动性 异位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主动性 心动过速 心 扑动与颤动 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失 窦房阻滞 常 房内阻滞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 意外传导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第六节 心律失常,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