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1730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潭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来源:学*科*网Z*X*X*K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2、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4、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隋大运河 D、会通河5、“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

3、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出B.机户与工匠关系紧密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6、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 A.冶铁B.制瓷C.纺织D.煮盐7、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8、“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不宜桑,桑事殊艰辛。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诗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A唐朝

4、B宋朝 C元朝 D明朝9、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请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曲辕犁;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灌钢法; 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A B C D10、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A商周时期靑铜制造业发达 B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五大名窑C.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D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1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 A.古

5、代官营手工业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12、全球通史记载:“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 出现最早纸币交子B. 工商业市镇兴起C.出现最早的商人D. 白银的广泛外流13、“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A.汉朝B. 唐朝C.宋朝D.清朝1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

6、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1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不包括(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近代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16、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演海地区洋布畅销,致使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现象反映出(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品经济日渐衰落 C民营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7、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

7、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孟买棉纱质优价廉18、 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为自强“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发昌机器厂 C 天津怡牟机器磨坊 D.开平煤矿19、张春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间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目的在于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

8、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20、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C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21、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油各省精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9、22、有同学收集了-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C.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潮流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3、1914到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减少,这主要原因是因为(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人民抵御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2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10、()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B.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固 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排挤26、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F和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 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国民党政府大举内债,溢发纸币A B C D27、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遏制白银大量外流,中华民国实行了( )A法币改革

11、 B废两改元 C改订新约 D全民抗战28、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A B C D29、下面是1866至1913年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简表,此表反映了该地区的机器制造业( )A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B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C被欧美列强暗中控制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30、最早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企业的是(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保皇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题,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材料二(苏州)生齿(

12、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出现的新的生产关系以及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6分)32、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书文帝纪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三 (一)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1) 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8分)(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