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900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7.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05神经系统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区; 2、掌握反射弧的组成; 3、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4、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 5、掌握脊髓灰质与白质的分布; 6、掌握脑干的组成与外形; 7、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裂和分叶; 8、掌握浅、深通路的组成及特点; 9、掌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第五章 神经系统,第五章 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组成。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产生适应; 3、人类大脑皮质出现了分析语言的中枢,构成思维、意识活动的物质

2、基础,不仅被动地适应环境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第一节 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部)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CNS) 脑干 脑桥 延髓 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部)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 一端连脑和脊髓,另一端连其所分布的器官。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和功能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1)躯体神经:指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 (2)内脏神经: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 经。,内脏神经,周围神经系统(PNS),内脏运

3、动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 在新鲜标本中色灰暗。而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二)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在新鲜标 本中色泽白亮。而在大、小脑深部的白质称髓质。 (三)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聚一起成束,外包结 缔组织膜。 (四)神经束(神经传导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 神经纤维集聚成束。 (五)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集

4、聚成的团块。,(六)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集聚 处的团块。 (七)网状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眼内散布 着大、小不等的神经核。 (八)传导通路 指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其传入部分称感觉传导通路, 传出部分称运动传导通路。 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反应。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 感觉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一)脊神经的结构概况 1、脊神经的组成 由前根(运动性)和后根(感觉性)在椎

5、间孔处合成 脊神经 脊神经节:为后根在椎间孔附近的椭圆形膨大,由假单级 神经元的胞体聚集而成。 躯体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3、脊神经区分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前支:粗大,分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节段性不明 后支:较细,分于项、背、腰骶部,有明显节段性 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等处 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二)脊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 1、颈从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1)组成和位置 (1)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 (2)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 端的前方 2)主

6、要分支 膈神经:由第35颈神经前支组成; 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肌; 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 膈神经尚分布于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2、臂从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1)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 2)位置:穿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腋窝,包绕 腋动脉形成三束 3)主要分支,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3、胸神经前支 12对 分布:于肋间肌、腹肌前外侧群; 胸、腹壁皮肤及胸、腹膜壁层 1)肋间神经: 2)肋下神经: 4、腰从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1)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 第13腰神经前

7、支及第4腰神经前 支。 2)位置: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 横突前方 3)分支及分布范围 肌支:耻骨肌、股四 头肌和缝匠的运动; 皮支:股前及小腿内 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1)股神经,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内侧群; 皮支:大腿内侧面皮肤 5、骶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1)组成:腰骶干(L4、L5前支)和全部 骶、尾神经前支 2)位置:位于盆腔内,骶骨及梨状肌前 面,髂血管后方 3)主要分支 (1)坐骨神经 是身体中最粗大的神经 行程:经梨状肌下孔于臀大肌深面,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股后区,股二头 肌深面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腓总神经; 分布:大腿肌后群及髋关节;,(2)闭孔神经:,胫神经 行程:行于小腿后群

8、浅、深肌层之间,经 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 外侧神经分布: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肌,小 腿后面和足底皮肤 损伤:“钩状足”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分布于腓骨长、短肌,小腿外 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小腿肌前群、足背肌和第12趾 相对缘皮肤 损伤:“马蹄”内翻足 (2)臀上神经;分布于臀中、小肌及阔筋膜 张肌; (3)臀下神经:分布于臀大肌; (4)阴部神经;,二、脑神经 (一)脑神经的概况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 神经,共12对,分别是:嗅 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三叉神经、 展神经、面神经、位听 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其中第一对位于

9、大脑额叶下 方, 第二对连二间脑的视交叉, 其余与脑干相连。,嗅视动眼,滑叉是展,面听见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二)脑神经的性质分类和分布概况 1、感觉性脑神经(3对) 2、运动性脑神经(5对),3、混合性脑神经(4对) 1)三叉神经 (1)功能:支配咀嚼肌的运动 和头面部的一般躯体感觉; (2)分支:眼神经(感觉性); 上颌神经(感觉性); 下颌神经(混合性)。 三叉神经损伤表现: 同侧的面部皮肤及眼、 口和鼻粘膜一般感觉丧 失;角膜 反射消失;咀 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 偏向患侧,2)面神经 功能:支配面部表情肌 运动和泪腺、下颌下腺、 舌下腺的分泌及舌前2/3 味觉 3)舌咽神经 功能:支

10、配咽肌运动; 腮腺的分泌;咽部、颈 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感 觉及舌后1/3的味觉,4)迷走神经 (1)特点:是脑神经中 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神 经,中副交感神经的主要 组成。 (2)功能:支配胸腹腔 内脏平滑肌、腺体、心肌 和咽喉的横纹肌的运动和 分泌;以及胸腹腔脏器、 咽喉粘膜、硬脑膜、耳廓 和外耳皮肤的感觉。,三、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是指为分布 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 和腺体的神经。 (一)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 1)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 痛阈较高, 2)内脏对切割等刺激不敏 感,但对牵拉等十分敏感 3)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较 分散,内脏痛定位亦不准确,(二)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况 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

11、脏、心血管运动和腺体分泌的神 经,通常不受人的意志 控制,是不随意的,故又称为称为 自主神经系或植物性神经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2)内脏运动神经的形态结构概况 (1)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脊髓TlL3灰质侧角 (又称胸腰部) 周围部:包括神经节和神经丛 交感干:由椎旁神经节和节间支连 接而成,位于脊柱两侧,上起自颅底, 下至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交感神经的分布: 颈上神经节: 颈神经节(3个)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胸神经节: 腰神经节: 骶神经节: 奇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 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攀

12、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2)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部:脑干的4对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4节段的 骶副交感核 周围部分:包括颅部和骶部 器官旁节:如:睫状神经节 器官内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内,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分布于胸、腹、盆腔脏器的平滑肌、 心肌、腺体(肾上腺髓质除外)及 瞳孔括约肌,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 一、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1、位置: 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 平L3 2、外形: 前、后稍扁的圆柱形末端为脊髓圆锥: 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颈膨大(C4T

13、1) 腰骶膨大(L2S3)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 节段:颈节(8)胸节(12)腰节(5)骶节(5)尾节(1),2个膨大,6条纵沟,(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中央管: 前角 2、灰质:呈“H”形或蝶形, 中间带 后角 3、白质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下行纤维) 三个索 外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上下行纤维) 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上行纤维),上行纤维束,(2)下行纤维束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感觉经脊髓上行纤维传到大脑皮层;

14、将中枢的 兴奋经下行纤维传到效应器。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外界环境变化所 作出的相应反应。由反 射弧来完成。 脊髓反射:由脊髓所完成的反射。有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躯体反射: 牵张反射: 屈肌反射: 内脏反射:,二、脑 脑位于颅腔内,形态和功能复杂。 端脑(大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一)脑干 1、延髓的位置、外形和结构 位置:位于枕骨斜坡,与脊髓、脑桥 外形:倒锥体状 锥体: 锥体交叉: 腹侧面 橄榄: 前外侧沟: 表面结构 橄榄后沟: 菱形窝的下半: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灰质:不连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集合成神 经核,包括舌下神经核(、) 等四对脑神经核以及薄束核和楔束核; 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纤维构成内侧丘系交叉;下行纤维 构成锥体裁交叉; 参与非特异感觉的传导; 网状结构: 参与射体运动的控制; 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功能:生命中枢,2、脑桥 位置:位于中脑与延髓之间 外形:比较宽阔,腹侧为膨隆的基底部; 基底沟:容纳基底动脉 脑桥基底部 腹侧面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表面结构 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