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9000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资料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检查要求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及检查要求,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主要内容(1+x),通用要求(1) 适应于所有医疗器械 专用要求(x) 适应于无菌医疗器械 生产环境(洁净区及其管理) 工艺用水和工艺用气 洁净区内生产设备和设施 灭菌或无菌操作技术及其过程确认 其他要求:初包装、动物源性材料、菌检、留样,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文本结构,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章 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基础设施 生产环境(洁净区)要求 工艺用水和工艺用气要求 第四章 文件与记录 第五章 设计和开发 第六章 采购 动物源材料、初包装要求 第七章 生产管理 产品实现的过程控制 洁净

2、区内设备设施要求 灭菌过程要求 无菌操作技术,第八章 监视和测量 菌检 、留样 第九章 销售和服务 第十章 不合格品控制 第十一章 顾客投诉和不良事 件监测 第十二章 分析和改进 第十三章 附则 术语、适应范围、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不涉及条款 附录 洁净室设置原则 注:黑色(正体)为医疗器械通用要求;蓝色(斜体)为无菌医疗器械专用要求,无菌医疗器械专用要求,第三章 资源管理(12条) 第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第六章 采购(2款) 第四十一条 第 2、3款 第七章 生产管理(10条1款) 第四十六第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五、第五十六条 第六十二条 第2款 第八章 监视和测量(1条1项) 第六十三条 第5

3、项、第六十六条 第十三章 附则(4条) 第八十八条第九十一条、 附录 洁净室设置原则(8项),另外两个相关引深条款(第八条和第三十七条),第八十八条,无菌: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 灭菌:用以使产品无存活微生物的确认过的过程。 无菌加工: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产品容器和(或)装置的无菌灌装。该环境的空气供应、材料、设备和人员都得到控制,使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初包装: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第八条 (仅涉及与无菌医疗器械相关的培训内容),人员技术培训 对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限于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应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还应包括: 员工应明了什么是不适

4、当的活动,并尽量避免之。 人员应穿着适当的工作服,明白如何穿着特制洁净服。 不能使用有污染的化妆品、不能吸烟、饮水、吃东西等。,第十一条,对生产环境的要求 厂址选择时应考虑 所在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至少应没有空气或水等的污染源,还宜远离交通干道、货场等。 厂区的环境要求 厂区的地面、道路应平整不起尘。通过绿化等减少露土面积或有控制扬尘的措施。垃圾、闲置物品等不应露天存放等。 厂区的总体布局合理性 不得对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区,特别是对洁净区有不良影响;人流、物流分开。,第十二条,确定在洁净室(区)内生产的过程 分析、识别并确定在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过程分析要有文件或资料并在工艺

5、文件或工艺流程中作出标识。 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级别要符合“设置原则”要求。 若是无菌加工,其中的灌、装、封要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进行。 洁净室(区)静压差要求 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大于10帕。 应有压差指示装置。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 (附录中八项),一、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 倡导技术进步,建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保障产品质量。 包括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设备、工装和设施等。,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二、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

6、、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10 000级。 植入血管:血管支架、心脏瓣膜等。 介入血管:各种血管内导管等。,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三、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骨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触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不低于100 000级。 植入人体组织器械:起博器、给药器、人工乳房等。 与血液间接接触器械:输液器、输血器等。 与骨接触器械:骨水泥等。,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四、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300 000级。 与损伤表面接触:烧伤或创伤敷料等。 与粘膜接触

7、:无菌导尿管、气管插管等。,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五、与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应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相同; 如给药器、人工乳房、导尿管等。 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低于300 000级。 如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等。 六、无菌加工灌装封,在10 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七、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 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0 000级洁净室(区)内。 八、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洁净室(区)空

8、气洁净度级别表,ISO14644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ISO14644-1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等同建设部GB50073-2001 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 ISO14644-2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第2部分:检测和监视规范 ISO14644-3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第3部分:计量和检测方法 ISO14644-4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第4部分:设计、建造和投入使用 ISO14644-5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第5部分:运行 ISO14644-6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第6部分 :术语 ISO14644-7 洁净室及其环境控制 第7部分:隔离区,第十三条,洁净室(区)的布局要求 按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尽

9、可能短,减少交叉往复,人流、物流走向合理。 按空气洁净度级别。从高到低,由内向外。 同一洁净室(区)内或相邻洁净室(区)间不产生交叉污染 生产过程和原料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相互影响。 不同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有气闸室或防污染措施,零配件的传送通过双层传递窗。 洁净室间压差梯度合理。 温、湿度 与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1828,相对湿度4565%。,第十四条,洁净(室)区内表面、门窗及安全门的要求 洁净室(区)的墙面、地面、顶棚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无霉迹,各接口处是否严密,无颗粒物脱落,不易积尘,便于清洁,耐受清洗和消毒。 洁净室(区)有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10、 洁净室(区)内的门、窗密封,设置安全门。,第十五条,洁净室(区)内工艺用气的要求 有气体净化处理装置,其原理和结构能满足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要求。 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应进行验证和控制,并做好记录。,第十六条,洁净室(区)的管理 洁净室(区)的卫生管理文件。 洁净室(区)的清洁、清洗和消毒。 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工装、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洁净室(区)内清洁及卫生工具无脱落物、易清洗、消毒。清洁工具不能跨区使用。 洁具间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评价或验证消毒效果的有效性。,第十七条,洁净室的监视与测量 定期对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进行监测。 监视记录及趋势分析。 ISO117

11、37-1医疗器械灭菌 微生物法 第1部分 产品上微生物总量的估计 洁净室静态与动态检测的文件规定。 按规定进行静态与动态测试。 注: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室(区)环境要求及监测参见YY0033。 如洁净室的使用不连续,每次使用前做全项的检测。,ISO11737-1 医疗器械灭菌 微生物法 第1部分 产品上微生物总量的估计,经过经确认和控制的灭菌过程并不是保证产品无菌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经受该灭菌过程的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特性,对灭菌过程的有效确认和常规控制也很重要。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是指来自多种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总和。因此还应注意进料和/或部件的微生物水平,随后的贮存,以及产品生产、组装和包括环境的

12、控制。 准确测定生物负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际当中是采用规定的技术测定存活计数。 “生物负载”通常用于描述材料或产品上的存活微生物的总量。,ISO11737-1 医疗器械灭菌 微生物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量的估计,生物估计是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如:对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其可直接建立起经受灭菌条件的程度与生物负载估计值间的联系; 对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其不能直接建立起经受灭菌条件的程度与生物估计值间的联系,但要求对生物负载有一大体了解; 无菌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常规控制等; 生物负载估计可能会被应用于医疗器械生产的质量体系: 如:全面环境监控过程、监控原材料、部件等。,ISO 11137

13、-2:1998 医疗器械灭菌 微生物法 第2部分:灭菌过程确认中所进行的无菌试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确认与常规控制的国际标准(ISO11134、11135和11137)。该确认可能就包括这样一项试验,为了获取医疗器械上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污染抗性方面的知识,使医疗器械经过一个低于日常灭菌的灭菌剂量,随后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按ISO11737的本部分单独进行无菌试验。,YY XXXX ( ASTM ) 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常规监测和跳批检验,直接或间接接触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或脑脊液的产品、或是可能与该类系统接触的产品、或是眼内使用的眼科产品均应评价内毒素。 建议从成品中抽取试验样品,从而使其

14、包括所有可能影响或产生内毒素水平的因素 样品可包括灭菌前和灭菌后产品。灭菌后的样品能包含所有可能影响产品或内毒素试验的因素,如选择灭菌前的样品进行试验,对样本的可接受性应形成文件。,第十八条,洁净区人员健康管理 有对人员健康要求的文件规定。 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有措施防止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第十九条,对人员着装的要求做出规定。 与产品质量要求相适应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服的材料要求 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 洁净工作服的形式

15、有效地遮盖内衣、毛发。 对于无菌工作服还能包盖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不同洁净度级别洁净室(区)使用的洁净工作服分别/并定期在不同级别洁净环境中清洗、干燥和整理并区别使用。,第二十条,人员清洁及净化要求 有对人员清洁要求的文件规定。 进入洁净室(区)人员的净化程序。 洁净区的净化程序和净化设施达到人员净化的目的。 洁净室(区)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穿戴洁净工作服、帽、鞋和口罩。 考虑接触产品操作人员手的再次消毒。,第二十一条,工艺用水的要求 确定工艺用水的种类和用量。 若产品的加工过程需要工艺用水时,须配备工艺用水的制备设备,并通过管道输送到洁净区的用水点。 与血液或药液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末道

16、清洗用水达到注射用水要求,并按规定对注射用水进行检测。 常用的工艺用水有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第二十二条,工艺用水的管理 工艺用水管理规定 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材料 用不锈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制成 储罐和输送管道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第四十一条(第2款),对初包装材料的要求 初包培育材料的选择和/或确认。 执行GB/T 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 初包装形式 保证在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时不会对无菌医疗器械造成污染。,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规定了用于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一次性材料和可再次使用的容器的要求(第6章)。 概述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制造者对包装过程开发和确认的主要要求(第7章)。成型和密封被认为是最关键的过程,但其他过程操作也对最终包装有影响。 规定了评价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性能的基本要求(第7章) 其目的是为医疗器械设计者和制造者对包装在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对器械部件保护的全性能的鉴定提供出试验和评价框架。,第四十六条,洁净室(区)内使用设备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