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863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3(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概 念 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具有单一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等特征。,编制原则 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 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与环境协调; 因地制宜,第三部分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分类及主要类型 1、从规划作用看分为: (1)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地方政府为规范和控制土地使用者的微观土地利用行为而编制的规划,它详细地规定了各类用地的使用范围、使用界线、使用强度、利用要求、限制条件等。 (2)开发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为指导某一具体地段

2、,地块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具体规划设计。 2、从详细规划的对象看分为: 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耕地规划、园地规划、林地规划、牧草地规划、水产用地规划等。,居民点用地规划,第一节 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一、居民点 (一)居民点的形成,1、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原始游牧部落,村落,城市,城镇体系,人类住区,2、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3、居民点的发展,(二)居民点的分类 1国外的分类:没有统一的城镇划分标准,一般以人口下 限数量、职业构成和人口密度等指标中的一项为标准加以 划分,但具体数值不具有可比性。,人口数:联合国: 2万人作为

3、城市规模的下限 美国: 2500人 加拿大: 1000人 日本: 10万人,人口密度:澳大利亚:500人/km2 日本: 4000人/km2,2、我国的分类,划分标准历经数次变动,居民点划分层次:城市城镇乡村三层次组成 二、居民点用地 1、概念:居住用地。即城市城镇乡村的用地。,2、居民点用地的特性 (1) 城市土地区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A 聚集经济效益 B 交通便利 (2) 城市土地对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具有依赖性 (3) 城市土地面积对土地投资规模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 (4) 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商业、服务业、交通、旅 游、市政管理等),3、居民点用地的类型: (1)城市用地 居住用地(小区

4、、公共建筑用地、公共绿地、道路和广场)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附属设施等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特殊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2)集镇用地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生产建筑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3)农村居民点用地,第二节 居民点布局,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居民点布局是一项具有控制作用的规划项目。影响其他用地安排。,1、卫星式,3、多边形式,2、带状式,以大城市为中心,周围发展重点卫星城市和一般城镇,沿大型流

5、域、铁路干线、国家级公路布局大小居民点(带状),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城镇在组织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服务影响的地区范围,三、居民点布局的方法,1)居民点最优位置的确定:实质是寻求符合居民点用地要求和 标准的运输费用最低的地点。,2)方法(线性规划法),在两点条件下: 在多点条件下:,四、居民点布局方案优化,(三)分级评分法,(二)运输重心法,(一)指标比较法,经济服务半径;交通运输条件;居民点占地面积; 原有居民点的利用率;安全卫生条件。,当其他因素基本相同,运输费用

6、作为厂址的重要因 素,可用中心法来选择厂址。,对不同的厂址方案的所有因素进行评分,并根据分数 值的高低来确定最优厂址的一种方法。,居民点布局实质就是确定规划区域居民点的最优位置,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1、城镇化的概念,英文是Urbanization,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2、城镇化的度量,主要指标法,复合指标法,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选用与城镇化相关的多项指标考察城 镇化的进展情况。,(1)城镇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比例 (2)人口密度(城镇(建城区)中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数 (3)城镇面积(人口

7、规模) (3)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3、我国城镇化 (1)发展概况: a、1949年我国步入城市化进程,“一五” 期间出现第一个高峰。 b、1949年到1980年城市化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尤 其是19601964年中断,跌入低谷。 c、1980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一直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 (2)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化严重滞后与工业化; 呈现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随城镇化进程而发生变化,二、城镇体系的规划,1、城镇体系概念,又称城市系统,是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2、城镇

8、体系规划的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3、城镇体系布局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中一种比较新的学说。 内容:把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称之为磁力吸引;而把摆脱这种 磁力吸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为反磁力吸引体系。 带形城市理论 内容:认为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线和公用事业设施可以形成一个无 限扩展的带形区域。它的主要特征是使城镇分布在一条形 区域内。 门槛理论 内容:认为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三类门槛) (1)第一类:地理环境条件 (2)第二类:基本工程管网状

9、况铺设的技术限制 (3)第三类: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4、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P205),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等级结构分析 职能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分析,第三节 居民点规模,一、居民点规模的衡量,1、居民点人口规模,2、居民点用地规模,a、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内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数量,b、城市行政辖区内人口数量:市域内人口数量(农业和非农人口),综合特征,有三种计算标准,分建成区、规划区、行政区用地规模,c、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城市建筑连片区内人口数量,a、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b、城市行政辖区用地规模,c、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3、居民点

10、活动规模,4、居民点辐射规模,指城市的经济活性规模或产业活动规模,居民点的影响范围或吸引范围:大小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产业特点、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以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1、城市合理规模,便于管理的最优城市人口数和用地规模。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2、城市规模分布,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有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三、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1、历史推断法,根据居民点用地不同时期扩展数据加以分析确定未来 每年用地扩展数量,据以确定规划期居民点用地规模,2、规划指标法,3、分区测算法,4、模型预测法,依据国家标准GB13790对

11、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 用地指标采取“双因子控制”,即以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和允许调整幅度来表示,分区依次预测,扣除区内现有用地潜力,估算各区用 地增加数,汇总后即得全市用地规模,应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回归预测 和线性规划模型预测等,第四节 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1.定义: 在已确定的居民点用地范围内进行功能地段和骨架工程用地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组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2.任务: 在其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界线范围内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各类用地的合理结构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居民点用地的应有功能和作用,3.详细规划的内容: 居民点用地的功能分区和组织(核心内容) 确定

12、居民点不同类型用地规模 居民点用地结构优化和布局 生活居住区用地详细规划 生产用地详细规划 居民点用地详细规划的技术经济评价,4.居民点功能分区的要求,(1)经济合理要求 保证生产区和生活区及生产区内交通联系便 捷,各区应力求紧凑布置 (2)环境保护要求 避免来自生产区的污水、烟灰、臭水污染生活 区,尽量减少噪声对生活区的影响,注意生产区 和生活区的相对位置 (3)建筑技术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殊土质要求特殊技术) 地下水位 地形条件等 (4)分区时,应适当考虑居民点用地未来扩张趋势,5. 居民点用地功能组织,主要是安排生产、居住、交通、休息四项活动的用地,相应的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住宅小区:

13、容积率 工业用地:劳动密集、污染小:城区与居住区相邻处 公共建筑用地(第三产业用地):比重越来越大,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金融保险、房地产、文教、医疗卫生、科研及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布置:沿主要街道底层布置,或集中配置与商业和金融中心处,第五节 居住区用地详细规划,一、生活区用地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公共中心用地规划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住宅建筑用地规划(规划的重点) 绿地和环境保护用地规划,1、 生活居住用地的布置,需考虑内容 1)合理的选择生活居住用地的位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2)妥善的组织生活居住区(布置紧凑、依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分级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使生活区生活方便,

14、便于管理) 3)有效而经济的组织交通(居住地与工作地、各级公共中心及对外交通站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4)注意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区与生产区的相对位置) 5)创造良好的建筑艺术空间 6)充分考非常时期的居民安全 7)注意利用原有的物质基础(改建或扩建时,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工程管线、桥梁等原有设施,将其融入生活区的总体布局) 8)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保持发展的连续性),2. 住宅建筑用地规划,(1) 住宅布置形式 条式组群(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 点式组群 条点结合式,(2)影响住宅布置的因素,朝向(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间距(日照、通风) 地形(影响建筑物的布局),2. 公共建筑用

15、地规划,(1)主要包括内容 医疗建筑 文教建筑 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 体育建筑 交通建筑 邮电建筑等,(2)配置要求,机关办公建筑用地放在居民点中心位置 商业服务建筑用地集中或分散方式 医疗卫生方便群众,远离水源,位于下风向 学校:环境安静、远离交通站点 集市用地:居住区适当地点或边缘地段(视污染情况而定),(1)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心设施集中组织在一个地段; (2)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心设施分成几个功能地段,散射在较大 的中心地区范围 (3)上述设施形成单一的职能中心,分设在城市的不同地区,(3)城市中心不同的功能组织方式,注:城市中心设施内容、规模和建设标准,应与

16、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条件相适应,主要包括: 工业建筑用地,仓库用地、集市贸易用地,农业和畜牧建筑用地等,二、 生产区用地的详细规划,1. 工业建筑用地详细规划,(1)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位置 平行,两长边相邻 垂直,短边相邻 混合,对居住无影响 (2)在城市中的位置 根据工业的性质和“三废”污染情况,货运量和用地规模及及对居民的影响程度: 市内配置;城市边缘配置;远离城市配置,(3)内部功能分区:生产区、动力和仓库设施区、运输设施区、公共活动中心,卫生防护区等 职工人数多的企业,尽量接近居住区 辅助性设施尽量布置于零星和不规划的地段 动力设施和仓库设施应布置在工业区各企业的负荷中心,并与外界联系方便 工业区内的主要运输线应与居民点内外干线联系 公共中心最好设在工业区的中心地带 (4)工业区内建筑的布置形式 单列组合带布置形式 双列组合带布置形式 多列组合带布置形式,生产区内仓库依其功能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和生活仓库,仓库用地与居民点职能、人口规模、发展方向和储存物资有关。,2. 仓库用地规划,仓库用地,配额:中小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