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818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幻灯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透视,知识梳理,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起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完成) 意义:为国家有计划的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方式:农 业: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失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同时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 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期间) 1.受文革影响,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2.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3.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其实质是对文革全面纠正,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文革结束

3、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改革 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作用: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广:得到中央肯定后在全国普遍推广,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3.城市改革 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内容: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改

4、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提出: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 3.目标确立: 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发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基本框架; 十五大进一步完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

5、特区 1.概念: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中国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发展: 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称为“深圳速度”。,(二)沿海经济开放区 1.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

6、经济开放区。,(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 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现在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四)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要点精析】 一、现代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民主政治建设:宪法;三大制度 经济建设: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同时进行。 2.1956至1966年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

7、的探索(全面建设时期) 成功探索:八大;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 失误: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66年至1976年 十年文革,二、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聚?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经历了四个步聚: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

8、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是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典题剖析,例1 (高考山东卷)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

9、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故D符合题意。,D,例2(高考江苏卷)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A,【解析】从题中图片显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BCD三项都可排除。,单元整合,总 结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拉开帷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是一条探索之路,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