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598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高血糖治疗愿景和现实间的差距,病因的复杂性 疾病的进展性 手段的局限性 行为的局限性,治疗愿景,现实,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1、中西医正在走向趋同: 中医治疗:个体化的具体治疗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GCP的原则/ 2000年赫尔辛基宣言 中医最重视临床:起点和终点都在临床/重视临床医学,疗效最具生命力。 西医学:循证医学的发展与普及,逐渐形成由“看人的病”到“看有病的人”的转变,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2、医学如何干预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疾病谱:国内外的差异(如马齿苋糖浆) 同时要研究干预的合理性与一致性: 辨证论治:六味地黄

2、丸 中医也有非辨证性:中成药 人的健康需要社会、环境的健康: 医学对健康的贡献:8% 环境对健康的贡献:19.6%,中西医结合是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模式,1、血糖控制对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 但UKPDS、DCCT等研究:血糖控制良好并 不能完全阻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超越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2、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综合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和作用。 确切辅助降糖疗效 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慢性并发症有优势和潜力 3、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切入点,中医药治疗大有可为。,提 要,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治未病理论的提出与糖尿病的防治,2 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

3、尿病的发生 在一般人群中宣传 2 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 2 型糖尿病筛查 二级预防: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纠正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 最有效,一般人群糖尿病知识宣传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 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糖 尿 病 高 危 人 群,有糖调节受损史 年龄45岁 肥胖(BMI28) 2型DM的一级亲属 高危种族 巨大儿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 血脂异常(HDL-C及TG) 心脑血管疾病

4、 静坐生活方式,筛查方法 推荐应用 OGTT 进行 OGTT 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监测空腹血糖 仅监测空腹血糖会有漏诊的可能性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大力提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但对于难以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药物干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 2 型糖尿病,药物干预预防 2 型糖尿病,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中国IGT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DPP研究 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风险,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平均治疗2.8年,二甲双胍组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31%,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最重要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地发现糖尿病,控制和纠正高血糖、高

5、血压、血脂紊乱等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对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神经 四肢腱反射 立卧位血压 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足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 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霉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 询问有关症状 血液生化检查 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尿酸、电解质,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 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 应进一步作眼底荧光造影 有下肢缺血者 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 疑有心脏病变者 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肾脏病变者 肌酐清

6、除率测定 怀疑有神经病变者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并发症筛查后,决定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一次 1型糖尿病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一次 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建立糖尿病资料库,以便于随访和开展临床研究,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最迫切 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 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提 要,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治未病理论的提出与糖尿病的防治,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出古人在很早以

7、前就有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其后,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也多有发挥和补充。时至今日,“治未病”已经发展成为预防医学的一个领域,得到了现代医家的广泛认同,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将病防发,三是既病防变。“将病防发”,即通过治疗邪伏未发之“将病”状态,防止疾病的形成。,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思想无论是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在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亦或是在防止其并发症进展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1.未病先防:糖尿病高危人群易感基因的筛查,对糖尿病易感基因筛查,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基因的功能,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养生指导。,基于治未病理论

8、的糖尿病防治研究,2.欲病防发: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研究,采用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作用的消糖七味饮观察治疗20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三个月,随访半年,有效率达85.1%,复常率52.4%,脾瘅期,3.既病防变:糖尿病患者中药降糖作用临床评价研究,临床研究一:以二甲双胍为对照,开展了中药“乌梅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临床试验研究,完成85例。结果表明: “乌梅丸”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该论文发表在eCAM(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IF=4.1 。 临床研究二:正在开展中药“三才粉剂”治疗2型糖尿病多中心RCT临床研究 ,共有20余家医疗单位参与本研究,目前纳入患者180例。,禀赋不足

9、,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精亏液竭,积热内蕴,郁久化热,过劳 肾精亏损,消渴,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痰,湿,瘀,毒,郁而化热,消渴病生 变证百出,基础,过逸 脂蕴脾土,内热自燃,伤津耗气,伤津耗气,内热,内热致消 伤津耗气,加减乌梅丸,消渴期热毒,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健脾解脂消食除积,酸甘化阴生津止渴,血热而滞者宜之,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加减乌梅丸,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餐后血糖治疗每4周均下降,但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12周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餐后血糖,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糖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指尿白蛋白40mg/24h,年,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0,0,60,40,20,2,4,6,8,10,39%,76%,患病者比例(%),患病者比例(%),*,*,27,与糖尿病 相关的死亡,21%,心脏病,14%,截肢或致命性 外周血管疾病,43%,12%,卒中,HbA1c,1%,微血管并发症, 如肾病和失明,37%,降低血糖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密切相关,4.已变防渐:,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针对并发症病因的作用机理,如活血化瘀通络中药、针灸等 改善微循环 保护内皮细胞 改善血液流变性 稳定和消退斑块 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