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495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19,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江南大学 教育学院,http:/,走进信息化教育,2,提 纲,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3,信息技术的概念,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数据是一些未加工的事实,一旦加工成有意义的形式就变为了信息。 加工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即为信息技术。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应包括三个方面: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和整合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4,什么是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L-about IT: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计

2、算机素养,第二阶段L-from IT: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第三阶段L-with IT: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进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第四阶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四个阶段,6,第二阶段计算机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 诞生了课件: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版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在单机上运行。 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Curriculum Integration) 整合将计算机看作是各级各类学

3、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整合强调计算机是一个伙伴,而不是一个对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四个阶段,7,第三阶段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改革 诞生了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也称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 第四阶段信息技术推动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四个阶段,8,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数字化 多媒化

4、 网络化 智能化 从教育层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教材多媒化 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 任务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信 息 化 教 育,9,资源全球化,信 息 化 教 育,10,教学个性化,信 息 化 教 育,11,学习自主化,信 息 化 教 育,12,任务合作化,通过计算机合作学习(网上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等) 与计算机合作学习,信 息 化 教 育,13,管理自动化,信 息 化 教 育,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的概念: 整合可以解释为一体化,一个整体。是指若干相关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和细化过

5、程。 整合不等于混合,混合只意味着将两种或多种事物简单的相加在一起,事物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整合则强调事物间的融合,通过整合使事物构成部分发生质的变化并最终形成新的统一体。,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经过教学设计,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运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相融合形成新的教学结构

6、。,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 信息化的教学内容 数字化教学媒体资源,信息技术,整合,1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1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使信息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片面角度中摆脱出

7、来,强调系统、全面地看待信息技术,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协作的教学模式。,1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 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初级阶段。关注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教师主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 中级阶段。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加工、信息交流、科学研究的工具。

8、高级阶段。强调将信息技术有机的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方法等方面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推动课程的变革。,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封闭于教材和课件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信息技术只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主要有三个层次: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学生以听看为主;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的工具,师生通过网络交流;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的工具,软件辅导学习。,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以资源为中心设计教学,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

9、基础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性能力。,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相关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 以教学设计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评价为导向,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关注的问题 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 如何提供满足学生能力差异的学习内容 如何提供满足学生兴趣差异的学习内容

10、 如何营造学习环境 如何建立学生合作发展的平台 如何建立动态学习过程管理系统 如何提高教学和学习的绩效,25,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强化,意义建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惠太海默,斯金纳,皮亚杰,迁移学说 程序教学,顿悟理论,同化与顺应,学习理论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2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特征,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特征: 1、课程的教与学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实施; 2、课程的学习内容要通过信息技术处理成学习资源; 3、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整合和重构。 自主学习方式中学生需要: 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在虚拟情境中自主发

11、现学习 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学习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27,知 识 为 中 心,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以 资 源 为 中 心,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全 方 位 整 合,教育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要素: 1、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 网络环境(硬件) 教学支撑平台(软件) 学科知识平台(软件)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通讯工具CMC(软件) 2、数字

12、化学习资源 3、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9,校园网,学生学习网站,虚拟学习社区,Z+Z智能知识平台,学生,教 师,多媒体数学课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架构:,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0,1、支架式教学组织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搭脚手架 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 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 独立探索 即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1,支架式教学组

13、织策略举例 教学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初中平面几何) 1)教师布置任务:利用菱形的性质画菱形。 2)搭脚手架:教师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用课件给菱形建立概念框架。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即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出支架,不断帮助学生攀升。 4)教师做总结,并给出评价。,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2,2、抛锚式教学组织策略 创设情境 即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 即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自主学习

14、 即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3,抛锚式教学组织策略的实践 教学内容为: 1)教师 “抛锚”: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意味的问题; 2)让学生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 3)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去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4)教师最后播放自己的或某位同学的课件,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

15、内容及其特点。 5)全班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4,一般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多模式的整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5,信息技术究竟给教学带来些什么?,问卷调查结果:,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36,信息技术究竟给教学带来些什么?,开拓了学与教的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 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与教学的整合会出现一个教学适应期,初步结论:,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37,使学习方式 “ 独学 ” “ 群学 ” 使学习结构 “ 封闭 ” “ 开放 ” 最终使教学 从 “ 知识传授 ” “ 知识建构

16、 ”,我们的目标:,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38,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39,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更加多样,个别化学习,社区活动,社区建设活动,完成作业,资料中心,参加学习讨论,协作学习,参加协作小组的实战擂台,评选论坛及资料中心的管理员,社区自治的管理工作,与教师讨论,与同学讨论,求助,向教师提问答疑,网上搜索学习资料,作业讲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4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教学组织,教学辅导,作业讲评,组织学习讨论,发布教学公告,组织社区活动,监测教学/学习全过程,教学管理,组织社区建设,学习奖惩管理,教学资料管理,学习成绩管理,网上个别答疑,集体在线讨论,网上收/判作业,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41,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主动学习倾向; 学生之间出现明显的协作与互动现象; 学生的角色开始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