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471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幻灯片5(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五个典型的传播实例,达摩面壁 大仲马点菜 某一件事大众的反应,集会 阿波罗登陆月球,第一节 自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一、自我传播及其特性 (一)自我传播的定义 即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地自我信息沟通。 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会在主体的 人的思想感情上得到反 映。而主体自己也会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反馈信息。又称体 内传播、人的内心传播、内向传播、人内传播。,(二)自我传播的特性 (续一),、它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 传播活动。 、自我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 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 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

2、实 践性。 、自我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 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 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 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自我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 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米德的“主我”和“客我(宾我)”理论,G.H.米德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象征互动 理论的创始人。他是最早从传播和社会互 动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 行研究的理论。 该理论包含以下要点: 1、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的两个方面: I & ME 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2、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

3、客我”的辨证互动 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3、这种由自我传播所形成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 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人内传播(自我传播)的社 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这种理论说明人内传播不但具有 鲜明的社会性,而且具有明确的互动机制。,三、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是美国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 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 是对人内传播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该理论 的主要内容有: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 、从本质上来说,“自我互动”是个人与他人的社 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 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

4、动” 并不是在头脑中简单再现,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不断改变原来的自我,形成新的意志和行为主体。 。,四、内省式思考,内省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反思,也是人内传 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目的 是完善个人的修养,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 贯性; 其二,短期的自我反思活动,以解决现实问 题为目的,称为 “内省式思考”。这里探讨的主 要是后者。,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一种具有独自的特殊 规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人内传播 反过来会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 生巨

5、大的影响。,第二节 人际传播 (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际传播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活动。,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信息交换(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如何获取信息: 正式途径&非正式途径 2、社会性特征(建立社会协作关系) 3、寻求一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满足物质与情感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5、实现自我认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让他人了解自己) a.库利“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 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

6、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b.“约哈里窗口” 约瑟夫.鲁夫特 和 哈林顿.英翰姆合作设计: 人知我知的“自我”,即开放区域。 自不知人知的“自我”,即盲目区域。 自知人不知的“自我”,即秘密区域。 自不知人不知的“自我”,即未知区域,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互动性强(双向变化) 2、及时的反馈(面对面&借助媒介) 3、全息化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 4、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进行(意义丰富),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多媒体”传播 姿态、外观及社会 价值,四、人际

7、传播与人际关系 “关系”,是指双方对他们的行为的一系列期望。 1、“帕罗阿尔托群体” 瓦茨莱维奇 、比文和杰克逊提出了关系传播的五条基本原理。 1)“一个人没法不传播” 2)任何一次谈话都包含了两个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 3)交流着总是能把互动行为组织成为有意义的模式 4)人们同时使用数字式和类比式符码 5)在互动过程中信息的组织和匹配问题。,2、“关系”的发展过程及规律P150 3、人际关系氛围 人际关系氛围是人与人之间的总体感觉,主要是在人们与他人的交流中形成的。(传播的基石) 主动地利用传播行为来营造氛围 接受并肯定他人 接受并肯定自己 适当的自我表露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尊重差异的存在,

8、思考: 人际传播所经历的三种形态及其相对应的传 播媒介: 面对面传播 语言 示现媒介系统时期 延时传播 文字 再现媒介系统时期 电子传播 电子信号 机器媒介系统时期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第三节 群体传播 (Group Communication),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民间谚语,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 成员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日本 岩原勉) 群体的本质特征是: 、具有共同或接近的社会属性或目标取向。 、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 参考群体

9、(refrernce group) 偶然群体(casual group) !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二、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指非组织化的人群聚会在一起的传播形态,它可能发生在一个群体内,或发生在两个以上群体之间。,最基本的特性是群体的“非组织化” 群体传播的规模与角色讨论 群体传播的社会功能是: 、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 、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 、形成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秩序的连续性。 、完成个人力所不及的社会协作。,三、关于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一)什么是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即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 合意; 、群体

10、感情; 、群体归属意识。,(二)什么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是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通过指示共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 、为群体成员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通过群体压力来制约成员的偏离行为。,群体规范作用的研究 实验者: H.H.凯利 E.H.沃卡尔特 实验对象: 中学生课外团体“童子军” 实验过程:1:问卷调查和态度测验; 2:进行“反规范”宣传; 3:进行二次测验。 实验结果:群体归属

11、意识的强弱对反规范 宣传的说服效果具有明显影响。,(三)勒庞与他的乌合之众,勒庞( 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 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 名,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 泛影响。,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 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 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 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 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四、关于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者少数意见所产生压力。 两个实验: 1、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的自动 移动光效果研究 单人:自我规范

12、群人:形成群体影响 单人:群体影响存在 结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需要群体指导;群体影响超越群体存在、出现在没有群体的环境中。,2、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的“线段实验” 原因:一是信息压力;二是趋同心理 结论:有些人愿意追随群体意见,即使意见与自己得来的信息相抵触。,五、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一)什么是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 社会集合现象,多以集聚、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 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的发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的 功能减弱,流言等非常态的传播 机制活跃化。,(

13、二)集合行为中特殊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受到若干特殊传播机制的制约,包 括: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 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对 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 信和盲从。 群体暗示的作用: 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 识的状态,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 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 延开来的过程。 1)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谣言; 2)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

14、间快得多; 3)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群体模仿与“匿名性”,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 条件反射的模仿。,“匿名性”,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 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 控制能力。 去个性化群体的成员失去个性感,而淹没于群 体之中,集体行为的这一侧面叫做去个性化。,美国心理学家菲力普金巴尔多1970年的实验结果表 明,去个性化现象有两个主要特征: 群体成员的匿名性

15、,三K党的成员就是如此, 他们穿着同样的衣服,携带同样的武器,保护性面罩遮 住面孔,于是就隐藏了他们的个性; 责任性的分散,当某人是某个群体的成员时, 他就易于察觉到整个群体活动的责任是分散的,或者说 是分布在每个小组成员身上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必承 担群体行动所招致的谴责。 金巴尔多还注意到去个性化的另一方面:去个性化 一旦开始,并集中了动力,就很难扭转或制止。 从病理学的观点而言,某些群体的反社会行为至少 有一部分是由于去个性化过程所引起的。,、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是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 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 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

16、功能减弱的时期。 R= i X a(Rumor importanceXambiguity) 特点: 、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流言信息的回流和恶性循环。 、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是指有意凭空 捏造的消息或信息。,常态下的流言怎样变成了事实,“八卦”新闻在口耳相传之后,通常就会走样。于 是,一个消息从甲传到乙,再传到丙丁,和最先的版本 已是大不相同。 小赵因为感冒,吃了些抗感冒药,昏昏欲睡。早上 在上班途中,被路过的摩托车撞了一下,干脆趁机回家 休息算了。 小赵于是打电话请假:“钱科长,我有点感冒,刚才 又被别人的摩托车撞了,大腿擦伤点皮,走路一拐一拐 的。我想请两天假。” 钱科长向孙经理汇报:“我们科室的小赵今天早上给 摩托车撞伤了腿,好像有点严重,请假不上班。” 孙经理回去跟老婆李阿姨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