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520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主题3 课题1,PROJECT BACKGROUND,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设计”一座硫酸厂,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主题3 课题1,人 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PROJECT BACKGROUND,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制作“天气瓶”,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对STEM教育理念的探索,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生物知识,涉及到结晶、饱和溶液等重要概念,其制作原理是天气瓶内的饱和溶液析出了樟脑晶体,硝酸钾、氯化铵和水作为次要成分,对控制樟脑晶体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

2、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活动中,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小组都扮演了独立的天气瓶制作工厂的角色,体现了 STEM 理念中的情景与合作。从工厂生产的角度,每个步骤都是技术的体现;,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活动中,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小组都扮演了独立的天气瓶制

3、作工厂的角色,体现了 STEM 理念中的情景与合作。从工厂生产的角度,每个步骤都是技术的体现;,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辅助工具,物理知识,生物知识,涉及药品称量时的读数、计数以及制订药品配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促进了工程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

4、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实验操作同屏演示-实时展示,资源共享随时随地调取文件、应付突发情况,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课堂融合新模式,1.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物常识为基础,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之上引入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 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乙酸、糖类等学习做了铺垫,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 3.乙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1.学生对于烃的

5、衍生物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还不了解。 2.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个有机物的学习模型。,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只了解了一些关于乙醇的用途,没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学习。 2.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教学准备,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实验、球棍模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对生活图片的放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进而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6、信息: 已知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且放出氢气。 取 1mol 的乙醇和 足量的金属钠反应, 实验证明乙醇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说明乙醇的结构如图 所示。 处的氢原子被置换。,图(1),图(2),用球棍插出C2H6O分子的可能结构?,探究一,探究活动1乙醇的结构,小组合作,结构式:,CH3CH2OH 或 C2H5OH,羟基OH,分子式:,乙醇的分子结构,C2H6O,结构简式:,探究一,设计意图,探究一,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 (1)收集气体验纯并点燃。 (2)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 (3)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

7、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温馨提示,注意操作安全,探究二,探究活动2乙醇与钠的反应,小组合作,1.钠浮在水面上,而沉在乙醇中,对比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3.煤油(烃类)可以保存钠,而乙醇却与钠反应说明乙醇的性质是由它的 决定的,2.钠与乙醇的反应速率比钠与水的反应速率慢, 说明羟基中的H原子的活泼性:,探究二,4.写出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意图,乙醇和水都可以跟钠反应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辨官能团的性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以及基团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现象的能力,知识的对比、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探究二,,,探

8、究三,探究活动3乙醇的氧化反应,1.可燃性,乙醇汽油由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请你预测乙醇汽油的应用前景,与石油相比,它具有哪些优越性呢?并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回归生活一,,,教师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重复做几次,那么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到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请同学们进一步自己来探究实验。,探究四,探究活动3乙醇的氧化反应,2.乙醇的催化氧化,(1)点燃酒精灯,拿一根洁净的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至红热。,(2)移开火焰迅速将铜丝放入盛有3mL乙醇的试管中。,(3)重复操作步骤(1)(2) 2-3次,观

9、察铜丝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4)闻气味(方法)注意与乙醇对比,注意操作安全,温馨提示,探究活动3,探究四,小组合作,1.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中铜丝的颜色变化? 2.铜丝在整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3.完成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flash演示】,根据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四,信息:乙醛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结构式,CCH,探究四,回归生活二,酒精在人体中,不需经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并分布至全身各器官,主要是在肝脏和大脑中。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作用,绝大部分发生在肝脏中,在肝脏中一种酶的作用下,酒精先转化成乙醛(对人体有毒),很快又在另一种

10、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十倍以上,所以常喝酒会伤肝,探究五,回归生活三,K2Cr2O7,酒精的快速检测,实验:乙醇被酸性KMnO4、K2Cr2O7 (重铬酸钾)氧化,设计意图,乙醇的氧化反应 渗透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学科思想 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分析事物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探究三五,1.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可以溶解很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

11、成分。 C.由于乙醇可以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2.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不变的(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3 .乙醇与钠反应时断( )键,催化氧化反应时断( )键,A: B: C: D: ,设计意图,一、乙醇 1物理性质: 2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可燃性:C2H5OH3O2 2CO23H2O

12、 催化氧化: 2C2H5OH+O2 2CH3CHO+2H2O 被强氧化剂氧化:酸性KMnO4、K2Cr2O7,点燃,Cu 加热,课后作业: 第76页习题1.2.3题; 酒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 3. 制作一张海报,宣传酗酒或酒后驾车的危害,教学设计的说明,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我再次放映跟乙醇性质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以问题或实验或生活实践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对乙醇的结构、性质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亲身感悟获得新知的过程,在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学会合作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逐步提高,思维不断完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