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440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 目标内容与指导 湖北师范学院秦振飙,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 1、社会的要求 2、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词汇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岁以后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增长的高速期,史慧中于1986年所做的我国35岁儿童词汇量研究的实验结果:,研究发现:3 和 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高峰时期。,根据有关研究,在两岁儿童的词汇中各类词都已出现,但早期儿童的词汇中实词占绝对多数,实词中以名词和动词占绝对多数。,2.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1、对时间词的理解,对事件发生次序的理解顺序为

2、: 先、后、同时的顺向句先、后、同时的逆向句一般形式和包含形式 对时间词的理解顺序: 3-5岁(今天、昨天、明天)。 4-6岁(上午、下午、晚上)。 5-6岁(上午x时、下午x时、晚上x时、今年、明年)。 动作时态词的理解顺序: 正在已经就要。,2、4-7岁儿童掌握量词的特点,儿童量词的掌握特点与认知发展有一定关系 ,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 。 4岁儿童己能运用这一公式 ,但只使用量词中的高频词个、只 ,并表现出对个、只的高度概括 ,在任何名词前都加上个或只作为量词。,5岁儿童已开始注意到量词和名词之间的搭配关系 , 但往往出现两种不适当的搭配 :一种情况是用“数词+动词

3、 +名词 ”的组合方;另一种情况是用“数词+形容词 +名词 ”的组合方式。 6岁儿童己能初步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 不少儿童能根据事物的类别标准来选择量词。,3、对人称代词的理解,朱曼殊等人的实验对象为3岁半、4岁半、 5 岁半的幼儿 ,实验结果表明 ,3个词项的难易程度为 “我你他 ” ; 年龄越小 ,对“他”的理解越差 ,幼儿很难理解别人说的 “他“就是指“自己“, 他们都常把别人说的 “你“当作指自己 ,5岁半组的儿童对“他“的理解仍未达到另两个词项的相同理解水平。,儿童获得各空间词的年龄大致是 : 里-从 3 岁开始 , 3 岁半基本掌握。 上-始于 2 岁 ,4 岁基本掌握。

4、 下、后-从 3 岁开始 ,4 岁基本掌握。 前-从 4 岁开始 ,4 岁半基本掌握。 外- 3岁开始 , 4 岁半基本掌握。 中间-掌握的年龄是 4-5 岁之间。 左、右-起始年龄为 4 岁 , 但到 6岁尚未基本掌握。,4、对空间词汇的理解和使用,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一般的层次结构; 从横向的角度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则具有独特的分类结构。,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

5、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第二个层次的语言教育目标是年龄阶段目标,即幼儿某一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的特点: 将语言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要求 , 形成对每一年龄阶段儿童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 ;,小 班,中 班,大 班,例 如,幼儿倾听行为的培养,建立以下几种倾听技能: (1)有意识倾听,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 (2)辨析性倾听,能够分辨听到的不同内容; (3)理解性倾听,能够掌握听到的主要内容, 能够连接上下文的意思。 在不同年龄,其具体目标要求是有一定

6、差异的:有意识倾听(小班),辨析性倾听(中班),理解性倾听(大班)。,年龄阶段目标的另一个特点 ,是儿童语言发展指标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定,它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教师如何根据一定的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来策划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故事会动的房子,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学会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2. 感受作品的诙谐美,体会大自然的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开动脑筋续编故事,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2、学前儿童语言

7、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是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分为 4 大块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 4 个主要部分。,(1)倾听行为培养,学前阶段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着重点应放在对汉语语音语调的感知和对语义内容的理解上。 从孩子出生起到入小学的6、7年间 , 通过教育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起几种倾听技能: 有意识倾听; 辨析性倾听; 理解性倾听。,(1)倾听行为培养,认真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和习惯时应特别注意: 多鼓励幼儿。孩子不注意听时,不要责怪和批评。,学前阶段,儿童表述行为能力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学习正确恰当地口语表达.,(2)表述行为

8、培养,(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文学作品,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4)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学前儿童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早期阅读的有关技能。,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结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分为两类: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案例故事:改 错 句,日常生活中幼儿说错句、病句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小朋友炫耀说:“我也有妈妈买的红裙子。”另一个小朋

9、友说:“明天我妈妈也买了一个。”这个孩子的意思是明天要妈妈买一条,但他又去模仿前一个孩子的话,用了不恰当的“也”,用错了量词“个”。,教 师 教 育 活 动,鉴于此,教师开展了一次“改错句”的大班语言听说游戏活动。制定了活动目标、准备和过程。 活动过程: (1)“出错”引起幼儿的兴趣; (2)与幼儿共同讨论,学习改错方法 (3)改错游戏。相互出题,相互改错。,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一类是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教师开展的“改错句”的大班语言听说游戏活动属于哪一类?,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学 说 普 通 话,任选一主题,引导幼儿谈话。

10、主题不能太抽象,如某幼儿园让孩子们谈“优点”是什么,幼儿的回答如下: (1)优点就是我们心脏里的圆圈。 (2)优点就是我们经常流的眼泪。 (3)优点就是点点就是雨点。 (4)比赛时到了终点才是优点。,谈话(个别交谈、集体交谈),讲 述,实物讲述和图片讲述 拼图讲述和情景讲述 经验讲述,早 期 阅 读,. 欣赏文学作品,儿歌 排排坐, 吃果果, 你一个, 我一个, 弟弟睡着了, 给他留一个。,2、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执行生活常规 日常人际交往 自由游戏 认识周围世界 其他符号学习 身体发展活动,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1、注意儿童获得经验的原则 2、教

11、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3、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4、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5、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案例故事:叫老师!,成成是一个十分胆小、内向的孩子,上了一年托中班,可是他从来没有同托儿所的教师及周围的人打过招呼。 升入大班后的一天,教师把成成叫到身边,要求他叫一声“老师”,但他始终没有开口。教师就说:“你不叫的话,老师不要你了。”成成一听,马上“哇”地一声哭了。教师马上把成成抱在怀里,直到他停止哭声。,以后,教师就经常同成成一起玩,更多的抚摸、拥抱和鼓励他。当成成主动向教师打招呼时,教师及时送给他一颗糖果;当成成能主动向同伴打招呼了,教师就抱起他亲亲;当

12、成成能用短句表达他的需求了,教师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一年后,成成自信,交往自如了,还大胆地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演节目呢。,评析:刚开始教师采用了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于是事与愿违。教师随后纠正,依据23宝宝的特点,多鼓励和关爱,取得了很好效果。说明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幼儿语言的状况,注意幼儿语言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老师的教育方式得当吗?,(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5)活动延伸 (6)活动评价,二、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步骤,活动名称: 有趣的西瓜皮(大班讲述),幼儿情况分析 : 有一位小朋友用半个空西瓜皮制作了一辆小推车带来幼儿园,小朋友很喜欢,都围着

13、它嚷嚷开了,说还可以用西瓜皮做盏灯、做只船,这使我产生了灵感。幼儿想象如此丰富,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语言活动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画画、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活动准备:,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一、 引导

14、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 行描述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活动过程:, 把编好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把编好的故事画出来。,活动延伸:,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活动评价:,三、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认识 涵义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以儿童文

15、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系列语言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故事、诗歌、散文等。,(二)对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认识,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 (1)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 (2 )作品结构简单,情节单纯而有趣 (3 )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4 )作品的题材以学前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2、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 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 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艺术再现 仿编,(三)、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文学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文学作品的传递 如:成人口述、图片图书、录音录像、

16、情景表演 (2)多通道地相互作用 如: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参与相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作品欣赏与歌舞结合 (3)形象地解释与说明 (4)开放性地提问 如针对记忆系统提问、针对细节提问、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提问、针对主题情节提问、针对文学语言提问、针对作品的结构形式提问、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对比提问等,2、文学创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复述与朗诵 (2)表演 (3)仿编和创编 对欣赏作品内容进行编构和仿编 根据语义内容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语言 凭借想象独立编构完整的文学作品,几种具体的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举例 幼儿故事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幼儿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一般包括童话故事、神话、历史故事、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幼儿生活故事和笑话等多种形式; 幼儿园故事活动一般是狭义的故事,即内容偏重于写实,适合幼儿欣赏的童话故事,幼儿生活经验故事等。,1、幼儿故事的选材要点,第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