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8812183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2019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

2、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3、。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

4、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1. 下

5、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B. 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C. 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白发性、独立性的文化。D. 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B. 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

6、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C. 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D. 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B. 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C. 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

7、有关。D. 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世界末日前夕王溱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起舞,花儿就凋落了。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是?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装蒜吧。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出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过去,已不见踪影。算你

8、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唷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时,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呼吁地追着白己的尾巴转圈。一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还不到两个月。三个月前的某

9、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的事情了。还有多久?他问。也就三个月吧。她说。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我想辞了工作。他说。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将来老了,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

10、,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养车多费钱呀,还得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的院子。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晚归,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是什么节日,干吗出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花。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银行,变成一纸债单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的原因,也许是他缺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孩子。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短的三

11、个月内,他们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真是奇迹。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正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

12、自己的尾巴。(选自作品2016年第12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 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达淡泊的性格。B 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推进埋下了伏笔。C 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更好的生活努力。D 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神,余韵深长。5.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分)6.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

13、术效果,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正如农耕养殖取代狩猎采集、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是时代的必然一样,在生产力明显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技术创新支撑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的涓涓细流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所言,未来30年中的最大财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共享领域。到2050年,最大、发展最迅速、营利最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分享要素的企业。任何可以被分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分享,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

14、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分享。在我们历史的这一刻,将从未被分享过的东西进行分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分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到那个时候,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物品、信息、能源和服务;生产率极高、边际成本接近为零,所有权被使用权所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所代替。总之,在各种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技术创新应用的步伐不会停止;同时,人们已经被激发出来的对更方便快捷、体验优化的服务的需求不可能被重新抑制。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强大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共享经济新业态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华景时代”共享经济: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是不能从

15、别人那里分享的)材料二:“共享经济”规模(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材料三: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了百姓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以共享单车为例,它的出现时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使得都市中原本已被边缘化的自行车重回人们生活中。对公共交通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有利于最大化地利用公共道路。而共享汽车、共享玩具等平台的出现,有利于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从而让大众廉价地共享这些资源,更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共同促进了人们对人和物关系的观念发生改变,人们更看重使用而非占有,更多人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过一种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物品的生活,这是一种减量化的生活而这正是共享经济出现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的困局仍然待解。首先是资源浪费问题。当前,虽然共享经济大打“数量战”的竞争行为有所缓解,但泛滥、堆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恶果已经形成。据统计,去年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达到20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30万吨废金属。它们中有多大比例能在后续回收环节被“吃干榨尽”很难预计。其次是维护问题。在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地铁站口工作的某共享单车维护员老陈告诉记者,平台为节省开支,已经减少了搬运共享单车的车辆,“虽然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