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31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自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 ,号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著名的 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务观,放翁,爱国,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 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130首词和大量的散文。他的词,多数是

2、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所以,陆游是 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9300,爱国主义,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京口,江州(庐山),鄱阳湖,安庆,武昌,彭泽,镇江,合肥,过小孤山大孤山,陆 游,小孤山,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

3、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迎山而上胜迹迭出,启秀寺、一天门等十余处景点,每一景点都有其雅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其中山上启秀寺(始建于唐,重建于北宋)。,大孤山,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大孤山,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烟雨空濛,俊鶻抟水禽,俊鶻抟水禽,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台和

4、炮台,宿松景色,课文体裁,矶 j 燧 su 窦 du 潦 lo 巉 chn 上干云霄 gn 榭 xi,鹘 h 抟 tun 蠡 l 葭 ji 赪 chng 湓 pn 汲 j,课文注音,-游记散文,澄(dng)清混水易,澄(chng)清问题难。,泊:小船漂泊(b)在湖泊(p)里。,看结构,本文通过描绘小孤山大孤山的景物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破败、故园风雨如磐的痛绝,也流露出作者对军幕生活的渴望以及爱国忠君之情。,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

5、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

6、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2.第一段。 本段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了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突出了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

7、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gun)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

8、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来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

9、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 因此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极尽登临的胜景,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10、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讲解第二段词句。质疑、释疑。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他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

11、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由远及近。,如何描写烽火矶?,舟中远望,“突兀而已”,移远就近,大石特写,“杰然特起”的巨石,近景,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问: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另一方面,陆游花了不少笔墨描绘它,请探究其中的原因。,诵读1、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经过,高耸的样子,等到,代词,指代小孤山,高大的样子,名词用作状语,用宝石,动词,表判断,同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互,名词用作动词,名闻,冲、插,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大地、自然,今义是福气、运气,古今异

12、义词,古义指特异之物,今义是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名词用作动词,向上,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水光山色,这里指长江与小孤山;,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衬托、辉映,今义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因,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南,然而,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政权,这样,2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

13、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烽火矶“突兀”特点的一组是( )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 A B C D 解析:是点明烽火矶的位

14、置,是交代能看清烽火矶的原因。 答案:C,4下列各句子中正面描写小孤山“峭拔秀丽”的一句是( )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B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D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解析:A项是交代小孤山的位置,B项是侧面衬托小孤山的峭拔秀丽,D项是以“楼观亭榭”衬托小孤山的高。 答案:C,5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 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

15、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B第2自然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C第2自然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D文章第2自然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 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 解析:A项“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错,应该为“先远望,再近观,最后特写”。 答案:A,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

16、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大概是长江西路一带水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dng)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