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195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建设方案介绍,报告人:胡建平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项目建设背景,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 提高医疗救治系统的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减少严重的自然性灾害和人为事件对居民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 我国每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呈上升趋势,建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迫在眉睫。,建设目标,通过建设中央、省、市三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实现医疗救治体系各层级之间的信息连接,初步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掌握医疗救治资源信息与有关病情信息,发挥医

2、疗救治体系整体应急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医疗救治活动根据救治规模和灾害影响程度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一般情况的医疗救治活动;重大灾害救治活动和严重灾难救治活动。实现不同级别医疗救治任务的执行主体,任务类别和业务流程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医疗救治业务流程,重大灾害医疗救治业务流程,特大灾难医疗救治业务流程,信息量预测,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信息流量以及信息总量预测表(单位,兆),系统总体框架,系统总体框架,根据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建设原则,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用系统,中央、省、地市三级数据中心,和安全信息传输网络。

3、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应急救治专家调度、医疗资源管理、病情统计分析、应急培训、医学情报检索、日常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系统总体框架,卫生部医疗救治信息数据中心是国家级医疗救治信息共享,数据来源是省级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卫生部医疗救治信息数据中心整合在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 省级医疗救治信息数据中心整合在省级指挥中心,实现对本区域的医疗救治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市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收集本地区医疗救治相关数据,上报省级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并直接执行医疗救治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和部署工作。,应用系统组成,医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医疗资源信息管理模块收集医疗机构、专科配置和专业技术

4、人员构成、主要设施设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等动态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数据信息是实现医疗救治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工作基础,使之实现掌握辖区内医疗资源的现状与分布,为医疗资源的调配提供决策依据。,应急救治专家库管理系统,应急救治专家库保存有辖区内应急救治专家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完整的和动态的,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该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各种自动的和手工通讯方式,立即与适宜的救治专家建立通讯联系。系统应提供专家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检索和统计功能。,病情与救治活动统计分析系统,对本辖区在医疗救治活动中各医疗单位实时上报的病情数据和救护统计数据,按行政区划自动分类汇总、统计,形成各类统计表。对自动汇总的数

5、据可按事先规定好的报警条件,产生预警信息,提示有关人员及时处置。,应急响应与培训系统,调配医疗救治资源功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针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医疗救治信息资源情况,相应地调动区域内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 信息交流与共享功能:医疗救治机构通过医疗救治数据中心交换数据,及时获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应急响应与培训系统,突发事件救治快速培训功能:面对新发疾病,能保证医疗救治人员,最快的获取预防控制手段、疾病诊断标准和医疗救治方法,防止院内感染和采取正确处置措施。

6、 网络通讯功能:紧急救援中心与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救治专家和疾病控制部门的信息通讯网络。在紧急情况下,能将必要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传送到全部相关人员,使各级医务人员提高警惕,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统计分析系统,通过对医疗救治信息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帮助分析人员认识各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分布规律,通过对医院、医疗设施、医务人员、医疗物资保障工作等情况的分析,对今后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预测;辅助分析病情的发展动态和医疗救治活动规律;对医疗救治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最佳救治方案;对医疗资源的现状及疾病发病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功能,

7、应急指挥部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网站可发布病情预警信息、病情发展情况、救治方法、培训资料等信息。 各级部门间利用本系统提供的信息发布功能,发送防治信息、病情通报和系统公告等信息。,救治信息标准与规范管理功能,医疗救治活动参与者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紧急救援中心、血液中心和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部门,为了实现医疗救治活动信息收集和指挥调度的信息交换,需要建立如下信息标准和相应应用软件的功能规范: 医院信息系统接口标准建设 血液中心系统接口标准建设 急救站系统接口标准与建设 疾病控制单位接口标准建设 卫生行政部门接口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实现医疗救治信息的快速、有序

8、的交换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整理、统计和分析,辅助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决策和指挥。,地市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在346个市建立市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其中:省会城市27个,地级市306个,重庆市3个区,新疆兵团10个师),中心设在市紧急救援中心,终端为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等。中心由服务器、存储系统、业务终端、网络设备、电源及环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呼叫中心、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系统等组成,实现本市范围内的医疗救治信息采集、汇总、上报和指挥调度等任务。,省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医疗救治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设在省、市、自治区及

9、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与辖区内各地级市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互联。中心由服务器群、存储系统、终端、网络设备、电源及环境系统、呼叫中心或视频会议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系统等组成,实现本省范围内医疗救治信息的采集、汇总、上报,支持省级指挥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卫生部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卫生部建立国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互联,实现全国医疗救治信息的采集、汇总、上报,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系统网络构成,根据业务需求和各类互联机构的特点,我们将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网络分为两部分,即连接卫生部、

10、省、市三级数据中心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骨干网和市数据中心到该市所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采集报告网。,系统骨干网络,卫生部、省、市三级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骨干网络,拟利用国家公共数据网络资源组建VPN专网。为确保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网络交换设备将统一采用同一厂商的产品。连接方式是以卫生部为中心的分层网络结构,即各省向上与卫生部的网络连接层和各省向下分别建立到各地级市的网络连接层。为保证系统安全,交换设备和线路应有备份和冗余,使得每个点都有两条以上的路由与上级连接,避免单条线路中断造成网络瘫痪。,数据采集网,市数据中心与本地医疗卫生机构互联构成数据采集网,建议利用通信公司提供的光纤城域网或通过因特网的方

11、式建立VPN网络,实现市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到市卫生局数据中心的互联。,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省级紧急救援中心软硬件配置一览表,市级紧急救援中心硬件配置一览表,其它设计考虑,环境影响评价 消防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节能,项目实施进度,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设边受益的原则,建议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建设在项目批复后一年内完成,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省为单位建立省、市两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向下连接市内医疗卫生单位和县卫生行政部门,实现医疗资源管理、工作动态统计、疾病监测和预警等基本功能。 建立卫生部医疗救治数据中心,与各省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实现互联。实现全国医疗资源管理、工作动态统计、疾病监测和

12、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功能。,项目实施进度,第二阶段,扩展系统功能,实现医学情报收集、整理、检索、分析,医疗救治信息分析、疑难病症信息库等功能。并将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延伸到县以下医疗单位。,项目总投资估算,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管理要求,计划建设31个省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27个省会城市和319个地级市(包括重庆市偏远的3个区和新疆兵团10个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数据中心。因此,规划中以378个机构计算硬件配置所需资金。预计建设总投入约2491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东部补助50,中部地区80%、西部地区90%的比例安排,共需中央财政投入预计19801万元,地方配套5109万元。,不同级别数据中心投资估算,省级:150万 省会城市:80万 地级市:50万,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