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88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二章 人的心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认识过程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 第四节 意志过程 第五节 人格 第六节 意识 第七节 人的行为 第八节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 概述,一、心理现象 (一)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二)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二、心理的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1.心理是物质进化的结果 2.人的心理的发展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

2、理反映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现实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人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第二节 认识过程,一、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1.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2.知觉的分类 (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作用的主导器官: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 (2)根据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

3、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3)感觉对比: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在短暂的时间内仍不消失的现象 (5)联觉: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感觉对比,联觉,2.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们能够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以事物的整体特征来反映所知觉的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知觉的对象,而是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

4、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其知觉对象的映象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2.按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1.识记 2.保持 3.再认或回忆,1.识记 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是记忆的初始环节 识记的分类 (1)根据有无明确目的: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2)根据是否理解识记的内容: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2.保持 就是指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

5、心环节,保持能力是衡量记忆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3.再认和回忆 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艾宾浩斯与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三、语言和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两种基本特性:概括性 间接性 (二)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1.语言对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 (2)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 (3)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 (4)语言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客观刺激物 2.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三)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四)思维的种类 1.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式 动

6、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 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 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五)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六)思维的品质 1.敏捷性 2.广阔性 3.深刻性 4.独立性 5.逻辑性,四、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二)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才能实现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下面图形中,你先注

7、意到的是哪个圆?,注意的种类与特点,(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它是衡量注意品质的指标 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 指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与分心不同,注意的分配,小实验: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一、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的需要而产生 的态度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社会需

8、要相联系 (2)情绪有本能的特点,不是人类特有的,但情感是人类特有 (3)情绪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的特点;而情感具有稳定性、深 刻性和持久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较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一般较 微弱,较少冲动,外部表现不明显 2.联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1.根据情绪内容分为: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情绪的4种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根据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恐惧、绝望、 狂喜等,都属于这种情绪体验 (3

9、)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 状态,(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三、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情绪的治病作用 (二)消极情绪的致病作用,第四节 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 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知

10、的关系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二、意志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 (二)独立性 (三)果断性 (四)自制性 (五)坚持性,第五节 人格,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 特征的总和 (二)人格的特性 1.整体性 人格的成分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 人格包含有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倾向,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 3.稳定性 人格是逐渐形成的,在一定倾向性的指引下,构成稳定的人格 4.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二、人格倾向性 (一)需要

11、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2.需要的分类 按需要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 实现,(二)动机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3.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4.动机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这些动机同时并存,但不可能同时满足,特别是当这些动机在性质上又相互排斥时,那么个体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放弃其他

12、的动机。这样,动机斗争便产生,并引起心理冲突,动机冲突的类型有以下4种: (1)双趋冲突 指个体对具有同样强度的两个并存的对象均产生需要,但由于条件受限必须选择其中之一 而要放弃另一个时所引起的冲突。“鱼和熊掌不可 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2)双避冲突 同时有两个对个体将产生威胁的对象,而个体又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即“前怕狼,后怕虎”的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处境造成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 某一事物对个体的需要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希望接近它,另一方面又厌恶而想回避它,也就是说,个体对某事物既想图其利,又想避其弊,这种动机冲突,称

13、趋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 这是双趋冲突与双避冲突的复合型。即当两个目标或事物同时存在着性质相似的利和弊时,便有几乎相同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对个体而言,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既想兼得其利又想同时避其弊,面对这种情况的选择便是双重趋避冲突,二、人格倾向性 (三)兴趣与信念 1.兴趣的概念及作用 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2.兴趣与需要、动机的关系 3.兴趣的分类 (1)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 (2)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未来结果有间接需要而产生的兴趣,4.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大小 (2)兴趣的指向性:是指兴趣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或现象

14、(3)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所持续的时间 (4)兴趣的效能:指某些兴趣对活动产生的效果 5.信念 信念是人坚信某种认识的正确性,并能身体力行的意识倾向,三、人格心理特征 (一)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有实际能力和潜能两方面的含义,2.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是指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例如,曲调感、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不可缺 少的能力,就是特殊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智力 智力是人能顺利地

15、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整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4.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的水平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5.影响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3)主观努力,三、人格心理特征 (二)气质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指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的典型的、 稳定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特征 (1)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稳定性和可变性,3.气质的生理基础 (1)激素说 甲状腺型:任性、主观、自信心过强;迟钝、缓慢、不好动 肾上腺型:情绪易变,好斗 脑垂体型:有耐性、细心、温顺,能忍受身心的痛苦 副甲状腺型:分泌

16、物多,易激动,缺乏控制力;分泌物少,则精力不足,缺乏生活兴趣 性腺型:分泌物多,进攻性,行为猛烈;分泌物不足,则进攻行为很少,容易对文学艺术感兴趣,(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普洛夫),4.气质类型 (1)多血质 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反应速度快,感受性较强。在行为上,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热情、活泼、敏捷、精力充沛,适应能力强,善于交际,常能机智地摆脱窘境,多血质的典型代表,王熙凤,(2)黏液质 属缄默而沉静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感受性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唯有耐受性强。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表现为缓慢、沉着、镇静有自制力、有耐心、刻板、内向,名著中黏液质的典型代表 薛宝钗,(3)胆汁质 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外向行为表现常常是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在言语、表情、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的热情,在克服困难上有坚韧不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