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81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探究,永城市胜利中学 张玉兰,课标要求,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中记叙文教学,第一部分,记叙文知识点回顾。 第二部分,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记叙文如何教学?,初中记叙文教学,第一部分 记叙文知识点回顾,学习目标,1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2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3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记叙文分类,广义: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包括:散文、小说、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以记人、叙事、写景、

2、状物为主的文学作品 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等,课标要求,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招考点,1、阅读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叙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 5、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

3、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 8、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记叙文知识点切分,点:事、人、景、情、理 面:布局谋篇、作品主题,事 概括文章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人物+事件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人 描写类型及作用,1、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作用) 2、语言(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体现人物性格 3、动作 (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作用) 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体现人物性格,例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作用:外貌描写,地位低下、境遇的悲惨、读书人的身份、以读书人自居的想法、懒惰的性格。,例子: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

5、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作用: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了菲利普看见了于勒之后的紧张、惶恐的心情,体现了他冷酷自私的性格,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描写角度,A、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B、侧面描写 :通过他人言行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和性格特征。,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例子: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

6、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分析:这是对小学生的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写出了同学们的专心,突出他们对法国文字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爱。,例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分析:这是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的憎恨与讽刺表达了小弗朗士强烈的爱国情怀。,景 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1、交待要素(

7、暗示时间)。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例子:孔乙己中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分析: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交代了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预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结局,为下次孔乙己出场作铺垫。,例子: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分析: 写故乡萧瑟荒凉的景象,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渲染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悲凉心情。,情,作者的感情 作品中人

8、物的感情,如何把握作者的感情,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由“点”到“面”,第一方面,布局谋篇。 1、文章的标题 2、记叙的顺序 3、记叙的线索 4、重点句段的安排和作用 5、文章详略的安排 6、文章的表现手法 第二方面,探究主题。,标题的作用:(7个),1、线索 背影 2、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

9、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背影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 再塑生命 5、概括文章内容: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引起阅读兴趣 (1)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大自然的语言 (2)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喂,出来地下森林断想 (3)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7、交代人物 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藤野先生邓稼先,例子:我的第一本书说说文章以“我的第一本书”为题的作用。 “我的第一本书”是全文叙事的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要铭记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背影,(线索)充当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主题)抓住外貌特写

10、镜头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情。,变色龙,(修辞)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心声,一语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 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 插入了-内容,补充交代了-内容,丰富了 -情节,深化了主题。,找线索,1、文章的标题 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5、“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线索类型

11、: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类实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长妈妈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12、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文中重要句段作用,一、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二、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三、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背影开头 : o 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o 分析: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13、(结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内容) 羚羊木雕开头 o原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o分析: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结构);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写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内容),背影中间 原文: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分析:交代事情起因,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内容)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作铺垫。 (结构),羚羊木雕结尾 原文: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o分析:照应前文,(结构);含蓄的点明中心,引人思考,揭示出大人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严重伤害了孩子美好的心灵。(内容),句子结构上作用的规律总结:

14、,【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照应开头、作铺垫,埋伏笔,对比。 【结尾】回扣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句子内容上作用的规律总结:,【开头】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 【结尾】(含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示。,如何欣赏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上分析(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从语言风格上分析(豪放、婉约等)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上分析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发上分析 6、从作者描写的角

15、度上分析(听、视、嗅、味、触),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

16、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理解句子,理解句子的三层次意思: (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 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 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理解句子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还原法(比喻句) 2、返本法(结合中心) 3、双关反语(追问和这个词有关的句子,得出其表意,深层含义。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4、代入法(指代它指什么?),还原法,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例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归纳: 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幼稚。,返本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