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关注自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73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生命--关注自杀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关爱生命--关注自杀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关爱生命--关注自杀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关爱生命--关注自杀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关爱生命--关注自杀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爱生命--关注自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生命--关注自杀(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王国曾,关爱生命 关注自杀,浅谈做好预防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几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公报表明,自杀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在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28.7万人死于自杀,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其中15岁至34岁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看到这一组数据真是令人沉痛,令人震惊。,现代社会中,自杀已成为十分突出的普遍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自杀现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增加。在我国青少年自杀也屡屡发生,就在我们身边也有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发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众多青少年及家庭自杀

2、现象的出现,以挽救更多的家庭,挽救更多的青少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点奉献。,1、学生的学业负荷过重,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烦燥、厌学、甚至叛逆心理,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一、心理问题是青少年自杀事件的主要原因,2006年4月拍于陕西 西乡县某重点中学,众目所睹,现在的学生在“考个重点”就是“才”的时代浪潮下,书包是越来越鼓,睡眠是越来越少,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闲、娱乐时间几乎已变成一种奢望。为了在高压下出“才子”,学校和家长已是绞尽脑汁。除了正常的八节课之外,还附加了早课、晚课,双休日 .,寒暑假也要补课。高中为了确保学生“金榜题名”,晚课竟上至22点。有的学生回家后还继续学习到深夜一、

3、二点钟。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而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普遍产生厌学心理,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太单调,太乏味,活着已没有什么乐趣而言。来自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和罪魁祸首。,即使富有拳拳之心的家长们也不惜代价“一切从娃娃抓起”,导致许多不堪重负的学生走上了厌学、逃学、出走、痴呆,甚至自杀的道路,更有甚者还发生了不愿服从父母管教而杀死自己亲生父母的惨剧。汉中市某县级重点中学一名女生,家长一直要求她在重点高中重点班学习,尽管该学生感到吃力想到普通班学习,但家长违背学生意愿导致学生自杀。家长的期望值过高,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因而导致自杀。,目前在各个学

4、校已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网络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很多学生自从迷恋上网吧之后,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课堂上总是魂不守舍,老师讲的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用老师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人虽坐在课堂上,魂却“出壳”了。教师即使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成为徒劳,知识的趣味性和网络游戏相比是小巫见大巫。逃学、逃课、逃宿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甚至引发犯罪。许多学校老师和班主任不得不深入网吧像抓“贼”一样,把学生从网吧押解回来。,2、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颇, 导致学生走向极端。,有一名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的学生,由于痴迷网吧,结果进入了走火入魔的状态,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二十四小

5、时跟班制)想让他戒了网瘾,但却毫无效果,现在人已整天处在“木”的状态,严重时甚至用针在胳膊上乱刺,让老师感到毛骨悚然。许多青少年学生经不起网吧的诱惑,无心学习。有些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不知如何减压,就通过网络寻求刺激和发泄,越沉迷网络成绩就越差,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扭曲的心理表现。,3、离异、下岗、农村贫困子女受家庭因素及就 业困难的影响,情绪低调,心理消极,加之 人际关系紧张及情感导致自杀。,幸福和睦的家庭是学生温暖的港湾,而家庭的不团结、经济来源的不稳定、以及就业困难等因素,使学生的情绪跌入低谷。他们认为学不学习结局都是悲惨的。从而多舛的生活使他们过早地打消了学习的热情,心中有被抛弃感和愤

6、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他们往往还会把这种情绪发泄在其他人身上,他们憎恨社会、憎恨父母、憎恨学校、憎恨他人,在他们心灵的田野上都有阴霾,一旦有契机,有导火索就可能爆发,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下一个“马加爵”。青少年在这一问题上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自杀。2006年春季,汉中市勉县某重点中学一高中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压力,在校外卧轨自杀。汉中市汉台区某小区一女生母亲因婚姻破裂,家庭困难导致母女俩相约跳楼自杀,一人未遂。,1、与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和老师对学生的不 理解有关,目前越来越突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一份由上海市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中小

7、学生自杀行为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表明,自杀心理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中,5.85%的孩子有过自杀计划,且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多,高二学生到了37.9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已经占到心理门诊的1/4,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二、对诱发和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析,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心理行为问题,并且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多。其中被调查的学生中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但绝大多数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在有自杀行为的学生中,5年级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达18.16%;初中生接近24%,高二的学生则升高为37.93%;自杀未遂者,5年级的小学生超

8、过百分之一,而高二学生的自杀未遂率高达5.88%。,研究报告还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自杀原因都不相同,譬如小学生往往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或被老师责骂情绪压抑而自杀;而中学生学习不好、休闲时间过少,长相不“帅”遭到嘲笑和早恋行为尝到苦果等原因而自杀。,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容易让孩子陷入焦虑状态。而很多老师不能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情绪障碍,加之教育方法不当,刺激、伤害学生,最终导致孩子厌学甚至自杀。2003年汉中市某初中一男生因课业繁重,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怕遭老师批评,在家自缢。2006年4月汉中市汉台区某小学两名六年级小学生因

9、受老师批评后服毒自杀,一名经抢救脱险。所以家长和老师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症结所在。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2、与青少年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青少年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问题解决能力缺乏。当今青少年不同程度存在着:吃不得苦、受不得罪、耐不得寂寞、有不得压力、见不得困难、遇不得挫折、少不得钱财、缺不得享乐、离不得家长。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是企图自杀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青少年倾向于依赖别人,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学习工作困难和家庭的矛盾,他们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

10、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2006年春季发生在汉中市某中心医院的一名青年医生,因经不起改革的压力和家庭经济暂时的困难,从医院十八层坠落自杀身亡。我曾经在汉江大桥下解救一名欲自杀的女青年,她就是因工作遇到挫折,环境不理想,感到压抑,觉得活着没意思。经过疏导,缓解了情绪,解决了矛盾,使他对生活树立起了信心。,二是冲动。冲动是青少年的另一个特点。调查50名服毒自杀者中有25名自述他们在服毒前考虑不到15分钟。8名1560分钟。青少年学生非常脆弱,根本不考虑后果。遇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考试成绩不理想,说自杀就自杀,家长和老师毫无警惕,防不胜防。2003年夏季,汉中市一小学生期终考试成绩公布

11、后,因父母对他的成绩不满意,服老鼠药身亡。,三是绝望感。青少年儿童的自杀行为一直都和抑郁症状及障碍有关。绝望、自尊很低。抑郁症是蓄意自我伤害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2/3患者有自杀的意念,大约10%病患者会自杀。蓄意自我伤害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度抑郁的一种表现,研究发现31%死亡前三个月开始出现重度抑郁症,41%在死亡前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48%在死亡前12个月开始出现症状。,1、鉴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近年来对如何识别青少年或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的关注正日益提高。目前,已经有专家编制了大量鉴别工具来检测处在自杀危险中的青少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青少年表现出一些迹象做以甄别判断,这样可以

12、有的放矢地去做好干预工作。,三、甄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绝大多数想自杀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不是不可以预防,工作中由于我们疏忽大意,缺乏耐心,没有细心观察、精心呵护和热心帮助,导致自杀现象在眼前发生。实际上青少年在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一些迹象,他会以多种方式向周围人发出过信号,只是并不直接说“想自杀”。,例如: (1)语言性信号。如“活得太没意思了”、“我不想活了”、“我想死”、“我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了,拜托您了”; (2)行为性信号。如清理物品,销毁学习用品、书籍,或向父母忏悔,格外孝敬父母,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2004年汉中市某县重点高中一女生,不堪重负,欲自杀前,到一风景

13、区销毁学习用品,幸亏及时发现,进行干预,避免了自杀发生。,(3)情绪性的信号。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原来活泼的人,突然沉默寡言,与此相反的是,平日里性格内向的人自杀前突然精神亢奋,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疯疯癫癫; (4)选择性信号。选择自杀手段,准备自杀工具,购买老鼠药,突然独自外出,与同学告别; (5)求助性信号。向同学谈论自杀计划,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对此相关人员,一定要格外重视。,在学校开设预防自杀的课程;汉中市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专门开设了预防青少年自杀专题,制作了教学课件。 制定筛查学校中有自杀倾向学生的方案。对一般学生群体自杀行为的直接检测包括:直接询

14、问学生是否有任何抑郁症状;调查自杀构想、自杀企图和原因,并对此保密; 危机干预中心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 做好反复自我伤害的预防,理解,转移注意力,避免自杀并进行谈话。,2、帮助青少年摆脱自杀困境的途径,想法帮助有自杀倾向者。保持冷静,耐心倾听他(她)的想法,让其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认可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服他去改变自己的感受;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如果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有时有经济上的少额帮助也可以。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

15、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医院治疗。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如跳河、跳楼、跨越栏杆、桥者立即拽住,对服毒割腕等自杀者,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1、给予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健康成长的环境 用爱心去抚慰青少年。自杀既然是人生的否定,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就要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开拓人生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热爱生活,追求创造和热爱生命的美德。对那些性格内向、网络成瘾、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处于抑郁状态的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注。绝大多数消极自杀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胸狭窄,易于冲动或孤独冷漠,适应力差的弱点,所以对儿童少年自幼施以全面的关心、爱护,培养其合群,适应能力,培养青少年广泛的

16、兴趣爱好和理想抱负,是一抵御青少年时期自杀的积极手段。,四、筑起青少年自杀的防线,让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作为家长、老师、领导及亲友,要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对现代青少年来说,“尊严”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不管是大学生、中学生、抑或是小学生,都注重“面子”。我们要会处处、时时给每个人留个“面子”。具体来说: 不要公布低分学生的分数。分数是学生的隐私,不能“张榜”、“排名次”,否则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北京某小学三年级公布考试成绩,造成一名女生服毒自杀。汉中市某中职学校一女生考试成绩多门不及格,欲跳楼自杀,经过干预避免了自杀。,万不得已,不当众指责孩子的过错。尽量单独对孩子进行耐心、热情的批评,老师不能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语言尖刻,对学生伤害很大,造成对立,埋下自杀隐患。 不要把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视为“早恋”,处理不当会引发自杀事件。,尊重贫困生,不能歧视学习困难学生。 不可将家长的兴趣强加给孩子。逼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 尊重孩子的隐私。不翻学生的抽屉,翻看学生的日记,不拆学生的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