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高血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37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营养-高血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临床营养-高血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临床营养-高血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临床营养-高血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临床营养-高血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营养-高血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营养-高血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 血 压,2,高血压是指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增高。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 90mmHg,定 义,3,4,2002年对15岁以上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患病率18.8%,并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很低。 世界绝大部分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一般在35岁以后增长幅度较大。 60岁前 男 女 60岁后 女 男,流行病学,5,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特点: 北方 南方 城市 南方 经济发达 落后地区,流行病学,6,遗传因素:调查表明,约60%左右的高血压病人均有家族史,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可控因素,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7,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习惯(如饮食中热能过

2、高以至引起肥胖或超重以及高盐饮食等)、职业、噪音、吸烟、气候改变、微量元素和水质硬度等 神经精神因素:缺少运动或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或情绪创伤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病因及发病机制可控因素,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8,病因及发病机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静脉受体兴奋,静脉张力,回心血量,静脉受体兴奋,每搏输出量 心率,血容量,心输出量,钠水潴留,醛固酮,AH,肾素,外周阻力,小动脉受体兴奋,血管收缩,血液粘稠,9,分型 (1)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90%) (2)继发性高血压(原因明确,继发于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肾性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10,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中国高血

3、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11,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 胖,脂质紊乱,血栓形成,高血压,TG,小而密 LDL-C,HDL-C,微血管病,IGT,代谢综合征致动脉粥样硬化连锁,12,按病程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临床主要表现,13,缓进又称良性高血压-起病缓慢 早期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出现轻度而暂时的血压升高,去除原因或休息后即可恢复。这个阶段可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以后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渐升高并趋向持续性。部分病人可无任何症状,血压升高仅于体检时发现。有的病人可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及至后期,由于高血压可能对眼底、心

4、脏、肾脏、脑血管和下肢动脉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因而部分病人可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例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间隙性跛行、肾功能严重减退、尿毒症、心力衰竭,不少病人尚可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临床主要表现,14,急进型高血压病又称恶性高血压病,临床少见 其特点为病程发展迅速,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持续在(130140mmHg)或更高。症状明显,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发生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及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眠。眼底检查可有出血、渗出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病人多死于尿毒症。,临床主要表现,15,高血压性心脏病 脑中卒 高血压性肾病 视网膜病变,临床并发症,16,基

5、本目的: 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营养治疗,17,在利尿剂及其他降压药问世以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饮食为主。 随着药物学的发展,饮食治疗逐渐降至次要地位。 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又促进人们重新评价营养在本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营养治疗,18,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有关高血压病的营养治疗(特别是低钠饮食)的兴趣和宣传几乎达到高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其发生与环境因素,特别是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 现有降压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 营养治疗不仅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合乎生理,因此更适宜于大规模人群的防治。此外,营养如与药物合用也可使其剂量降低。,营养治疗,19,一、

6、限制总能量,保持适宜体重 现代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共同发病因素之一。 超重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6倍。 高血压患者体重下降,血压也常随之下降 一般予20-25kcal/(kg.d),能量差别具大,可分阶段减少,一个档次以500kcal以内为佳。,营养治疗,20,二、合理膳食结构 蛋白质0.81g/Kg 有些动物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应限制动物蛋白, 大豆蛋白有降压作用,舒张压降低明显。 脂类占总能量2025% 总脂摄入下降,血压也随之下降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有调压作用。 胆固醇与血压有显著的正相关。,营养治疗,21,二、合理

7、膳食结构 碳水化合物:总能量50-60% 矿物质和维生素 减少钠盐:食盐增加血压会不断增加,每天增加2.3g钠(5.8g食盐),收缩压增加3-6mmHg,舒张压增加0-3mmHg。多钠会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是老年高血压发生脑中卒的危险因素。 补充钾、钙、镁,营养治疗,22,二、合理膳食结构 充足维生素 三、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脂肪吸,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压。 几丁胺糖(壳聚糖)也有降压功效。 四、黄酮类植物化学物 五、避免饮酒,营养治疗,23,六、选用有降压作用的食物 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 七、降脂食物 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此

8、外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蕈类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防治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均有较好效果。,营养治疗,24,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误 区,25,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

9、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误 区,26,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

10、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误 区,27,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误 区,28,误区之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误 区,29,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