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37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21章抗肿瘤(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一章抗恶性肿瘤药物 的临床药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肿瘤的发病情况: 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近10年来更明显 WHO 1998年估计: 新发病例1000万/年 死于癌症600-700万/年 预计2020年新发病例1470万/年 我国(90年代初)新发病例160万/年, 现有患者300万,死于癌症130万/年,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肿瘤内科治疗发展情况 1946年Gilman和Philips发表氮芥治疗 淋巴瘤为开端 1948年MTX(抗叶酸药)治疗白血病有效 1950年MTX成为治疗绒癌有效药物 1956年放线菌素D(ACTD)治疗肾母细胞瘤、 绒癌有效 1957年合成CTX、5

2、-Fu,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肿瘤内科治疗发展情况 1967年分离出ADM 1971年DDP临床应用, 第2、3代铂类已上 市 20世纪80年代后期NVB、PTX(紫杉醇) 用 于临床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出5-HT3和G-CSF, 使化疗的最大障碍骨髓抑制及严重呕吐 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推动肿瘤内科治疗 起到重要的作用,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肿瘤内科治疗的水平 1. 可以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 滋养叶细胞肿瘤 睾丸肿瘤 Burkitt淋巴瘤 大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 横纹肌肉瘤 神经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2. 可延长生存时间(治愈率3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成人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细胞肺癌 胃癌 骨肉瘤 3. 姑息疗效 乳腺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子宫内膜癌 肾癌 黑色素瘤 头颈部癌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肿瘤内科治疗的水平 4. 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1)术后放化疗 乳腺癌 睾丸肿瘤 大肠癌 软组织肿瘤 (2)先化疗后手术 骨肉瘤(各期) 乳腺癌(期 ) 肺癌(A期) 卵巢癌 (3)不能手术的病人先化疗后手术 小细胞肺癌 睾丸肿瘤 卵巢癌 (4)放化疗同时进行(尤文瘤模式) 尤文瘤 肺癌 (5)化疗与BRM结合 NHL 胃癌 子宫颈癌 肺癌 大肠癌,个体化治疗原则,具体病人的预期寿命 病人对治

4、疗的耐受性 期望的生存质量 病人的愿望 各种肿瘤的异质性 根据以上内容科学设计综合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的模式,放疗与化疗联合理由: 1. 相互补充,放疗用于局部处理,化疗用于全身 2. 某些药物可增加放疗敏感性,如5FU、DDP、HU 3. 放疗可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降低耐药性 4. 化疗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常在原巨大肿块部 5. 位复发,放疗可增加细胞毒作用,手术、放疗、化疗联合,理由: 1. 减少局部复发机会术后放疗 2. 缩小手术范围,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术前 3. 放疗,如头颈肿瘤 4. 降低远处转移术后化疗 5. 提高晚期肿瘤的切除机会术前化疗,方式,术后放、化疗:乳腺癌、睾丸肿瘤、软组

5、织肉瘤 术前化疗:骨肉瘤(各期)、乳腺癌(期)、肺癌(A期)、小细胞肺癌 术前放疗:肺鳞癌伴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放疗使支气管通畅再手术,直肠癌等 术中放疗: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现已知细胞群中经常只有部分细胞处于增殖周期增殖 周期又分为G1、S、G2、M期 S 期对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较敏感 M期对长春碱类、鬼臼类敏感 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金属药对整个周期中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此类药物称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CCNSC) 只作用于某一时期(如S、M期)的药物称为周期特异性药 物(CCSC) G0期对各类药物均不敏感,是复发根源、化疗难题,细胞增殖动力学,两类药物特

6、性比较 CCNSC对癌细胞的作用较强而快,迅速杀死癌细胞 CCSC作用较弱而慢,需一定时间才发挥杀伤作用 CCNSC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杀伤力随剂量增加 而增加,剂量增加一倍,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可增加 数倍或数十倍 CCSC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进线,小剂量时类似于 直线,达一定剂量后不再上升,出现平坡 CCNSC宜一次推注,CCSC则宜慢滴、肌注或口服,肿瘤化疗的方式,作为晚期肿瘤患者的根治性化疗。 局部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肿瘤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作为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性化疗,包括体腔置管化疗或者肿瘤主要侵犯部位的定向灌注治疗。 研究探索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案以及新的适应证的研究性化疗。

7、,化疗的适应证,造血、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通常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且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化疗效果较好的某些实体瘤,如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恶性葡萄胎、生殖细胞瘤及卵巢肿瘤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根治性化疗。 实体瘤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后的辅助化疗,或手术前的辅助化疗。 实体瘤已有广泛或远处转移,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放疗者,或实体瘤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或播散者,可考虑姑息性化疗。 恶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腹腔或心包腔,采用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常可使积液控制或消失。 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呼吸道压迫、脊髓压迫或脑转移致颅内压增高,常先用化疗以缩小体积,减轻症状,然后进行放

8、疗。,化疗的禁忌证,妊娠妇女应禁忌化疗。生育年龄的男女,需接受化疗者,应落实避孕措施。 哺乳妇女,需接受化疗者,应终止哺乳。 合并严重全身疾病,或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 行为状况极差(卡氏评分40分以下者),通常不适宜化疗。 恶性肿瘤未获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者。,必须停药观察和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用药时间超过一般显效时间,或累积剂量超过可能显效的剂量,继续用药有效的机会不大者; 呕吐频繁影响病人进食或电解质不平衡时; 腹泻超过每天5次,或有血性腹泻时; 血象下降(如白细胞低于23109/L,血小板低于5080109/L,)时;有时发现血象锐降,虽未达此水平也应及时停药观察,以免发生严重骨髓抑制;

9、 病人感染发热,体温超过38以上(由肿瘤引起的发热不在此例)者; 出现并发症; 出现重要脏器的毒性如心肌损害、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炎或膀胧炎、化学性肺炎或纤维变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密切观察,根据情况及发展趋向给予适当治疗或进行抢救。,应考虑调整药物的种类与剂量,年老体弱; 以往经过多程化疗、放疗; 肝、肾功能异常;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明显贫血;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明显减少; 肿瘤的骨髓转移;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有发热、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心肌病变等。,应考虑某些药物不应该用或只有在一定情况下降低剂量应用,广泛骨转移或弥漫性骨髓侵犯:所有骨髓毒性药物; 既往强烈的放疗或化疗:同上

10、; 严重营养不良:所有抗肿瘤药物; 肾功能不全:甲氨蝶呤、顺铂 肝功能不全:多柔比星、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 心功不全(特别是心律失常):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增殖动力学对化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数量概念: 机体肿瘤细胞数少时,化疗效果最好,化疗效果与细胞数成反比,一定剂量药物杀死一定比例肿瘤细胞。治疗开始时一个病人的瘤细胞数可有1010 -1012 (约10-1000g),能使细胞数减少2-3个对数级,就可达CR,CR时残存瘤细胞数仍可达109 - 1010 (1-10g)。诱导阶段达CR,只是根治的第一步,继续强化治疗,使残存细胞数降低到106以下、机体免疫

11、可消灭数量十分必要,细胞增殖动力学,2.每个化疗周期长短设计 主张应包括几个细胞增殖周期 增殖周期短或较短的肿瘤,如绒癌、急淋、Burkitt、 SCLC、淋巴瘤、睾丸肿瘤,一般6-8周内给药 3-4次较合理,一个增殖周期内反复给药2-3次, 疗效明显增强 周期时间短,肿瘤化疗大量杀伤肿瘤,正常细胞 毒性不大,可达完全缓解、甚至治愈 增殖周期与正常细胞相近,治疗很难避免毒性, 疗效也较差,细胞增殖动力学,3. 联合化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选单药应用有效的药物 应包括两类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常用CCNSC 和CCSC配合 尽量选毒性不相重复的药物,提高正常细胞耐受性 药物数量多主张3-4个最好

12、,太多并不提高疗效 序贯用药较合理 CCNSC使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有利CCSC发挥 作用,CCSC杀灭敏感时相细胞的同时,阻止细胞从 某一时相进入下一时相,导致细胞暂时性蓄积,如 VCR阻滞细胞于M期,细胞增殖动力学,4. 给药途径与治疗时限 CCNSC瞬时浓度十分重要,迅速与细胞DNA结合起作用;CCSC多数则一定时间更重要,以抑制、阻断DNA合成 肾母细胞瘤:手术、放疗后给6周期,疗效同12周期 乳腺癌(腋窝LN1-3+):术后CMF6疗程同12疗程 打破过去辅助化疗或巩固治疗需间断给药2年的规范,6周期足够杀灭敏感肿瘤细胞,不敏感的再多周期亦无用,剂量强度(dose intensi

13、ty,DI),剂量强度:指一定时间内抗肿瘤药物的剂量,定义为每周药物按体表面积每平方米的剂量(mg/m2 /w),而不计较给药途径 发现某些肿瘤疗效与化疗在单位时间内的剂量相关的 基础是剂量-反应曲线为线性关系:剂量愈高疗效愈大。 只见于多数化疗敏感肿瘤:淋巴瘤、睾丸肿瘤、乳腺癌 但不敏感肿瘤如大肠癌、SCLC DI与疗效并无线性关系 DI概念也是临床应用高剂量化疗的基础,肿瘤化疗的治疗目的,根治性化疗:对化疗可能治愈的部分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睾丸癌和绒癌等,进行积极的全身化疗; 辅助化疗:部分肿瘤在采取了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使用化疗,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 新辅

14、助化疗:对局限性肿瘤,可用局部手术或放疗者,预先通过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 姑息性化疗:对化疗疗效不满意的晚期肿瘤病例,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研究性化疗:包括新药的临床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探索等,传统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传统的肿瘤治疗主要以肿瘤体积缩小为目的 常用的传统评价标准是有效率(Response Rate,RR):CR+PR 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 CR) 部分缓解( Partial Response, PR) 疾病稳定( Stable Disease, SD) 疾病进展( Progressive Disease, PD),RECI

15、ST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确定目标病灶的原则: 适于准确、可重复的测量病灶; 包括所有被累及器官; 多发转移病灶选取最大径肿瘤作为目标病灶,病灶数量限定为每个器官最多选择5个,全身不超过10个。,抗肿瘤药分类,烷化剂:氮芥类,乙烯亚胺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酯类; 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 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类,放线菌素类; 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 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杂类:铂类配合物,酶类。,从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物毒性考虑肿瘤联合化疗方案,从药物作用机制考虑: 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生化环节的抗恶性肿瘤药物,如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巯嘌呤,同时序贯抑制一个代谢过程前后两种不同靶点; 从药物毒性考虑: a.减少药物毒性的重叠,如泼尼松和博莱霉素等无明显抑制骨髓作用,与其他抑制骨髓的药物合用,以提高疗效并减少骨髓毒性; b.降低药物的毒性,如巯乙磺酸钠可预防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甲酰四氢叶酸钙可减轻甲氨蝶呤的骨髓毒性,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天然耐药性:有些肿瘤细胞对某些抗肿瘤药物一开始就不敏感,如处于非增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