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35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病理教研室,组成:肾、输尿管、 膀胱、尿道 功能:产生尿液、 排出代谢产物、 稳定内环境、 另有内分泌功能。,肾小球结构模式图,肾小球的超微结构示意图,* 足细胞( podocyte) 光:体积大,胞体突向管腔,胞质丰富细胞器 电:有初、次级突起,其次级突起间相互嵌 合为栅栏状,之间有裂孔,上有裂孔膜。,滤过屏障 filtration barrier,由有 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滤过屏障模式图,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 GN,简称肾炎 nephritis,以肾小

2、球损害和改变为主的一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 原发性:原发于肾脏的独立疾病,肾为唯一或主要受累脏器 继发性:由免疫性、血管性、或代谢性疾病引起,为系统疾病的一部分 遗传性:遗传性家族疾病,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与免疫有关,(一)病因,肾小球性:肾小球基底膜抗原、 肾小球内皮细胞抗原等 非肾小球性:细胞核抗原、DNA抗 原、免疫球蛋白等,生物性: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 非生物性:异种血清蛋白、 药物和化学制剂,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抗原物质,(二)发病机制- 型变态反应,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内皮细胞下, 基膜内,上皮细胞下或系膜区内

3、。,小分子:循环或滤过 大分子:单核巨噬系统清除 中分子:内皮下、上皮下沉积,致病性强,免疫复合物分子量大小与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颗粒状不连续荧光,免疫荧光,2、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自身免疫病 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基膜结构改变 病原微生物与基底膜具有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抗植入抗原性肾炎(Heymann肾炎)- 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产物与肾小球成分结合-植入性抗原,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基底膜性肾炎),连续线性免疫荧光,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Heymann肾炎),Heymann肾炎:研究人类原发性膜性肾小球病的经典动物模型:典型的上皮下沉积物,3、细胞免疫异常-

4、肾小球内出现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异常,促进肾小球损伤 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系膜机制增生,引起硬化,4.免疫复合物形成-炎症介质释放 激活补体:C3a、C5a 凝血、激肽等系统 炎细胞浸润:蛋白溶解酶、血管活性物质 造成损伤:变质、渗出、增生,二 基本病理变化,肾小球细胞增多: 主要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以及肾小囊脏层和壁层细胞增生(新月体肾炎) 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 基膜改变可以是基膜本身的增厚,也可以由内皮下、上皮下或基膜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炎性渗出和坏死: 急性肾炎时,肾小球内可有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玻璃样变和硬化:

5、光镜下HE染色显示均质的嗜酸性物质堆积;电镜下成分为沉积的血浆蛋白、增厚的基膜和增多的系膜基质。,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肾小管管腔内出现由蛋白质、细胞或细胞碎片浓聚形成的管型; 肾间质可发生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一)尿的变化-肾滤过率变化 1. 少尿或无尿 少尿:24h尿量400ml; 无尿:24h尿量100ml 2. 多尿、夜尿和等比重尿 多尿:24h尿量2500ml 3. 血尿 镜下血尿: 1个RBC/HP 肉眼血尿: 0.1%的血液 ,洗肉水样,三临床病理联系,4. 蛋白尿 蛋白质150mg/日;肾小球严重损伤3.5g/日大量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等低分子蛋白,肾小球

6、的电荷和大小选择屏障损伤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肾小球的屏障损伤较重 5. 管型尿 透明管型(白蛋白)、颗粒管型(细胞碎片)、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二)系统性改变 1. 肾性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水钠潴留,颜面水肿、腹水、胸水 2. 肾性高血压 :肾小球缺血 肾素分泌增多;体内水钠潴留 有效循环血量增多 3. 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 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 肾性骨病:钙磷代谢失调 骨质疏松,四 临床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明显血尿,轻到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严重者氮质血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出现水肿、

7、血尿和蛋白尿后,迅速发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每天尿中蛋白含量达到或超过3.5g;明显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三高一低) 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持续或复发性肉眼或镜下血尿,或轻度蛋白尿,也可两者兼有。,慢性肾炎综合征:各型肾炎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氮质血症: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水平增高-无力、多尿、夜尿,食欲不振和轻度贫血表现 尿毒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除氮质血症外,还有一些自体中毒的症状、体征和各系统病理改变。,尿毒症全身表现-,水盐电解质和

8、酸碱平衡失调-高血钾症、酸中毒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中异味,消化道出血 心血管:不同程度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 血液:贫血(EPO)、易发感染、出血倾向 神经、肌肉: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进展出现嗜睡、抽搐昏迷、肌无力 肾性骨营养不良 皮肤瘙痒、面色晦暗萎黄,并有水肿感,四、病理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儿童多见 特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又称为毛细

9、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N,病因 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 发病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病理变化,大体观: 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摸紧张 肾脏表面充血,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 切面:肾皮质增厚 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累及双侧肾绝大多数肾小球 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内皮细胞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狭窄或闭塞,肾小球血量减少 严重可有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局部出血伴血栓形成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

10、落 管腔内:各种管型 肾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免疫荧光:肾小球基膜区和系膜区有IgG和补体C3沉积,表现为不连续颗粒状荧关 电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表面上皮细 胞下、内皮细胞下有多数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呈颗粒荧光,主要为IgG和C3,临床病理联系,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血尿(最早出现的症状,蛋白尿常不严重);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轻、中度水肿; 水钠潴留,血容量血压。,转归,大部分治愈,尤其是儿童80%-90%, 少数慢性肾炎,成人15%-50%转为慢性肾炎 极少数1%病人迅速肾衰

11、、心衰或高血 压性脑病死亡,(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成人多见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组织学特点:新月体形成 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可迅速发展为少尿和无尿 病程:数周、数月,死于肾衰竭,大体: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皮质表面可有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病理变化 :,光镜 :形成新月体 新月体形成: 壁层细胞增生单核细胞细胞性新月体 纤维成分增多纤维-细胞性新月体 完全纤维化纤维性新月体 肾小球囊腔狭窄或闭塞,压迫血管丛,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细胞内玻璃样变。 病变肾单位所属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消失。 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化。 电镜:电子致密沉积物,GBM损伤,缺损或断裂,新月体性肾炎c

12、rescentic GN,环状体,纤维性新月体,线性 抗基底膜性 无荧光 原因不明者,免疫荧光:颗粒状 免疫复合物性,临床表现,肾炎综合症(快速进展性) 血尿,伴红细胞管型、蛋白尿 不同程度高血压和水肿 部分伴肺出血:反复咯血 迅速少尿、氮质血症明显、发展快,预后,不良,死于肾衰,(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N,成人多见:肾病综合征 病程进展缓慢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增生”:基底膜增厚(膜性肾病) membranous nephropathy 嗜银染色:基膜样物形成钉突样改变(spike) 免疫荧光:免疫复合物沉积-颗粒状荧光 电镜检查:钉突之间致密物沉积,【病理改变】,膜性

13、肾炎,大体: 双肾肿大,颜色苍白-“大白肾”,【临床表现】,早期 滤过膜损伤的表现 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蛋白尿 晚期 滤过率下降的表现,低蛋白血症 高度水肿 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九)硬化性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N,成人多见,各型肾炎的终末阶段 大多数有肾炎病史 25%左右原病史不明显,病变特点: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发病机制】 肾小球炎性疾病持续发展 系膜细胞、系膜基质、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和纤维化; 长期大量蛋白尿,使蛋白质沉积 肾小球硬化; 大量肾单位破坏 导致有功能的肾单位减少使之处于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先代偿性增生,最终使肾小球日趋硬化。,【病理改变】

14、,大量肾单位破坏 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肾小管萎缩 残存肾单位代偿反应 肾小球肥大 肾小管扩张,炎细胞浸润(单个核炎细胞) 纤维组织增生 小血管硬化,肾间质反应,【肉眼观】 双侧肾脏体积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 颜色苍白,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外观,故称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固缩肾 nephrosclerosis,【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综合征(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肾单位大量破坏,残存肾单位血流加速,GFR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限,尿浓缩功能下降,多尿、夜尿和低比重尿 肾单位大量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贫血,

15、肾单位大量破坏,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肾单位大量纤维化,肾组织缺血,肾素分泌增加 高血压,预后 :病程进展速度差异很大,但预后均极差,病人常死于尿毒症和高血压引起的心衰或脑出血 治疗: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第二节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感染所致的肾盂、肾间质的化脓性炎 女性多见(10:1) 主要表现:发热、腰痛、血尿、脓尿 急性、慢性两种,【病因】-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血源性(下行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细菌随血液进入双肾 多累及双肾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2.上行性感染,大肠杆菌为主,可单肾可双肾 常伴下

16、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 细菌上行到肾盂、肾间质,【发病机理】,尿路不畅通(尿路自洁作用减弱) 结石 前列腺肥大 妊娠 尿道水肿,医源操作(损伤、消毒不严导尿、膀胱镜、留置尿管、逆行膀胱造影),先天因素 输尿管膀胱开口活瓣发育异常 尿液逆流 婴幼儿肾盂肾炎(50%),一、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肉眼观,肾脏肿大,表面充血,有散在、稍隆起的黄白色脓肿,周围见紫红色充血带。 切面肾髓质内见黄色条纹,并向皮质延伸,可有脓肿形成。 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渗出物。严重时,肾盂内有脓汁蓄积。,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间质内化脓性炎 肾间质、肾盂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肾小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