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0950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世纪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第二章-第一、二节(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节 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内环境与稳态 1.填写下列体液组成示意图,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稳态是一种_的状态,是通过_系统和_系统 调节维持的。 3.稳态的作用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_的必要条件。,相对稳定,神经,内分泌,细胞正常生存,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_ 2.神经元的结构 3.神经元的基本特性 受到刺激后会产生_并沿_传送出去。,树突,胞体,轴突,神经元,神经冲动,轴突,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1.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 (1)静息电位(极化状态): 图中处于极化状态的是

2、_点。 电位情况:_。 机理:由_外流引起。, ,A、C,外正内负,钾离子,(2)动作电位(反极化状态): 图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_点。 电位情况:_。 机理:由_内流引起。 (3)在图中下方的方框内标出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 (4)传导特点:双向性、不衰减性、_。,B,内正外负,钠离子,绝缘性,2.神经冲动的传递 (1)补充图中突触的各部分结构: _;_;_; _;_;_。,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信号传递过程: (3)写出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_。 原因:化学递质只能由_,作用于_。 特点:_的总和。 原因:一个小电位不能传播。,突触前

3、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小电位,四、大脑皮层的功能,五、体温调节,内脏,肌肉,皮肤,辐射,蒸发,脑,传导,对流,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属于内环境。( ) 【分析】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 但不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被分泌后可以与外界直接接 触,不属于内环境。 2.(2011四川T3B)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 碱性变为弱酸性。( ) 【分析】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 为弱酸性。,3.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分析】机体中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溶胶和细胞器,不

4、是内环境。 4.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元受损。( ) 【分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中的任一环节受损, 都可能导致感觉不能产生。 5.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 兴奋。( ) 【分析】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下一 个神经元的兴奋,也可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6.受到低温刺激时,下丘脑产生冷的感觉。( ) 【分析】体觉区(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下丘 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7.(2011广东T4A)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起跑动 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 【分析】听到枪声后的起跑动作是后天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

5、的, 为条件反射。,考点 一 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的成分 (1)营养成分: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化学递质等。 (3)代谢废物:CO2、尿素等。,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2)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高考警示】 存在于人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这类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等特殊外环境中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

6、体蛋白等。 (2)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或者除消化酶之外的其他酶类)。 (3)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4)其他特殊外部环境中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如尿液和泪液等。,【典例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化学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选D。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CO2、尿素、化学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机体的稳态指

7、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血浆的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故D错误。,【变式训练】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和淋巴 C.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选B。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

8、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考点 二 反射和反射弧 1.膝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1)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2)传入神经元都有神经节结构。 (3)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4)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2.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高考警示】 (1)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完成。 (2)人为刺激反射弧上除感受器外的部分,效应器也可以作出反应,但这一过程不称为反射。,【典例2】如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

9、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 B. C. D. 【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 传出神经元。,【互动探究】(1)如被阻断,有没有感觉?手能动吗? 提示:没有感觉,手不能动。感觉的形成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大脑皮层。由于传入神经元被阻断,大脑皮层不能形成感觉;传入神经元被阻断,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手不能动。 (2)针刺部位时,手是否会动?这是否是一个反射? 提示:会动,但不是一个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针刺时,兴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变式训练】如图是

10、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A。正常机体内,兴奋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单向传导;由图示知d为传入神经元,b为传出神经元,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即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慢于神经纤维(即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考点 三 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传导 (

11、1)传导过程: 生理基础: 极化状态:K+外流;反极化状态:Na+内流。 传导形式: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解读:oa和de: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ab:去极化状态,Na+通道开放。 bc:反极化状态,内正外负,Na+继续内流。 cd:恢复K+外流,逐渐恢复极化状态。 电位测量: 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下图)

12、,刺激a点,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化学递质传递 (1)突触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以下几类: A.轴突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C.轴突肌细胞型,表示为: 另外,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可以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结构。,(2)传递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的化学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化学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传递给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高考警示】 神经冲动传递

13、的三个易混知识提醒 (1)化学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 (2)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化学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3)化学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考查角度 1 电位变化中的曲线分析 【典例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选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刺激处的Na+通道

14、开放,Na+顺浓度梯度内流,这是被动转运的结果,不需要消耗能量;de段电位的变化是K+外流形成的。,【变式训练】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解析】选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K+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K+的外流与Na+-离子转运载体无关,故A项正确。,考查角度 2 神经冲动电位测量方法的应用 【典例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刺激图甲中的A点和图乙中的a处,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如何? _ _。,(2)图乙中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

15、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若刺激骨骼肌b处,能否在c处记录到电位? 。 【解析】根据题中的两幅图示,刺激图甲中A点或图乙中a处,电表均可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图乙中,若刺激b处,则电表不发生偏转现象,原因是连接骨骼肌的是传出神经元,d是一种突触,传出神经元末梢属于突触前膜,骨骼肌细胞膜属于突触后膜,而兴奋在突触处(接头部位)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 答案:(1)均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不能,考点 四 体温调节 1.人体体温恒定原因,2.体温调节过程图解 3.体温调节的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高考警示】 体温调节的几点深入分析 (1)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而在温热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只有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