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829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是教师的生命之花 连中国老师是北京语文教育界的传奇人物。作为语文教师,他拥有一份辉煌的履历:2003年,他在北师大附中带的首届毕业班,有7人拿到作文满分;2010年,他在北京四中带的首届人文实验班,语文均分126.5分,全班30人全部考入名校,其中清华、北大14人,哈佛、伯克利各1人。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的周课时比一般学校少,三年中不加课、不补课,还利用寒暑假组织了七次游学活动,用时90多天,行程10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这一游学模式一直为四中历届人文班所沿用,为四中文科领先全市打下了基础。甚至考试也在连老师的语文课上被删除了。这个班的同学在进入高三时对连老师所提的唯一意见就是“

2、希望加一些考试”。同学戏称自己的班级为“世界快乐班”,因为连美国学生也对他们这样的高中经历羡慕不已。连老师还有一个神奇的本事,初到一个班,不用考试,仅凭“相面”就能判定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在班上的排名情况。连老师还曾对学生夸口,只要他们脑子没问题,在中国生活十年以上,就可以保他们高考作文拿到42分以上。这样一位传奇的语文老师,他的语文课有什么神奇之处?他的成功有什么秘诀?这是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2015年,连老师连续出版了唤醒生命(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语文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两本著作,把他20年的语文教育经验、心得和盘托出,让我们得以分享他成功背后的秘密。这两本书,每本我

3、都认真读了两遍,每一遍都深受启发。两书比较,唤醒生命涉及的主题更广一点,除了语文教育之外,还涉及家庭教育、美育,孩子、老师、家长的沟通交流等主题,既适合教育工作者、语文老师阅读,也适合同学阅读;语文课则更集中于语文这一主题,但由于连老师把生命教育视为语文教育的灵魂,所以它的目标读者就不仅是语文教师,家长、同学同样可从中获得丰富启示。这两本书在文体上都采用了随笔形式,娓娓而道,循循善诱,读来引人入胜,极近于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的风致。帕氏金蔷薇探讨文学创作的奥秘,对很多青年作家步入文学创作的堂奥起到了引领之功,连老师这两本书对于广大正在探索语文教育奥秘的教师,相信会起到类似的作用。一、

4、“谋分之法在于谋人”连中国老师的语文教育观 贯穿在连老师两书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唤醒学生的生命,促成学生生命的成长、丰富、成熟和圆满。连中国老师认为,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其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叫醒一直沉睡在他们体内的生命意识,促成其内部世界的觉熟:“教育,说到底就是给生命以生命,给人以人,给人以爱,给人以敬仰,给人以风范;就是以一个生命照亮另一个生命,让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中复活,并且永远不死;就是帮学生攒积放射出生命的华彩”。从学生的角度说,学习的真正意义就是发现并确认自我生命系统,并经磨砺、构建,使其灿烂生光。连老师强调:“你能激起多大的生命激情,便能成就多大的事绩功业”“内部世界

5、的觉熟,是成就一切的基础”。连老师说,生命,生命,“命”是天赐的,是一个生物学的事实,“生”却是一个更高的存在,是我们对待“命”的根本态度,人的生机、生趣乃至幸福便来自于此。每个人生下来便有了“命”,“生”却有待呼唤和叫醒。这就是父母和老师作为教育者的根本作用所在。从育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从来不单是一个智力问题,更是一个生命系统的构建问题。这个生命系统所包含的内部建设涉及思想、精神、教养、性格、情趣、心灵、气质、价值观、公民意识、人性的丰富与饱满等诸多方面。显然,我们无法开设与这些方面相应的众多课程来一五一十地解决这一生命建构的大课题,实际上无论多少门课程的叠加都无法完全覆盖“人”的完整。而

6、语文课恰恰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学科,在“人”的建构中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按照连老师的想法,它就是一门生命的课程:“语文绝不仅仅是个知识系统,它还是个能力系统,更是一个情感系统、思维系统、生命系统。”语文学习的文本对象承载着作者的生命,教师、学生与文本的相遇,就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它所激发的情感、思想、感觉、意识影响于师生的生命本体,便是一种生命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无论师生都对语文课的这一根本特征缺少体认,在应试、分数的压力下,把语文等同于其他课程,把语文教育视为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进而采取与其他课程别无二致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到高中,充斥语文课堂的关键词是分数、技巧,语文教学的方法则是

7、简单、粗暴的记、练、考。语文教育与人隔离,与人隔膜,既缺乏对学生的“人”的关注,也缺乏对教师这个“人”的关注。教师、家长只想把有用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家庭、学校所能想到的就是补课,补知识、补能力、补技巧。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一个不贯通,生命本体对这些补给不需要、不渴盼、无兴趣的时候,我们作为教育者提供给他们的,只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厌倦与无聊”。语文教育的失职莫过于此。最终,这种以“分”为目标的语文教育,在“分”上也没有取得成功。在所有课程中,语文的均分往往是最低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语文成了最不受欢迎的课程。语文教育的失败莫过于此。而更大的悲剧在于由于人的教育的缺失,学

8、生们失去了幸福的能力,失去了“人”的未来,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也因此遭受了重创。 连老师认为,语文的“分”是生命成熟的自然果实,绝非单纯的记与练所能达成。真正造成孩子们语文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孩子们的生命不觉醒,而不是记得不够,练得不够。实际上,优秀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异,绝不止表现在在分数的高低上,而是体现在心灵、感悟、体验、意识、精神、坚持、韧性、觉解、创造力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素质上的差别远比分数本身体现的差别更为重大。“分”只是个表象,构成分数内里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习惯等方面的状态,甚至也表现在一个人的外貌气质上这就是连老师可以靠“相面”判定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原因。语文好,阅读和

9、写作是两大试金石。阅读要读得懂,作文要写得好,都与生命的觉醒、成熟、丰富密切相关。关于阅读,连老师说,“讲阅读题,我最腻烦讲阅读方法,主要原因是我觉得除了读懂这个方法,就没什么方法值得一讲”,“我们生命里有什么,才能读懂什么”。也就是说,从一篇文章中读出什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那个读的人在他的心底具备、储存和拥有了什么。学生面对一篇文章读不懂,根本原因是无法与文字之下更深层的思想、情感、表达接轨。思想的高度未到,情感的河流不曾流淌、浸润的地方,就造成了所谓的不懂。关于写作,连老师说:“写作是一个人最本质、最精华、最凝练的述说与呈现写作是高级的比拼,拼的就是储备在学生生命中最实在的那

10、些东西”“心和脑没有到的地方,笔就不会到”。学生写不出、写不好,思贫词穷,根源在于生命的困乏枯窘,“情瘪则文枯,思浅则文俗,志短则文靡”。即使纯粹的知识性题目,也不仅关乎记忆,它们同样关乎学生的生命,用连老师的话说,“不和生命发生关联的知识,都是用来遗忘的”。为什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效果差,记了忘,忘了记,事倍而功半?就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和他的生命发生关联。相反,一旦知识和生命发生关联,便可轻轻松松永志不忘。连老师这两本书当然也讲到一些应试的策略、方法、技巧,但这些方法、技巧只有在生命觉熟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关于学习,关于“分”,连老师有两个妙喻。第一个是,人好比一间屋子,“学习”就好比是

11、其中的家什,如果屋子混乱不堪、满地狼藉,你将在哪里安放你的“学习”呢?第二个是,直接奔着“分”去的学习,就像围着银行转圈子而图发财。在连老师看来,谋“分”之道首在谋“人”,“分”在人中。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素质教育和“分”对立起来,好像一提素质教育就得舍掉“分”,一提“分”就无法讲素质。连老师的探索却证明了推动孩子“人”的发展,才是获得高分的捷径。相较目前语文教育上素质和“分”两失的现实,连老师“人”“分”兼得的探索就显得特别可贵。二、“讲谁,就把谁在心里捂热”连中国老师的语文课堂实践 连老师把语文课的职能定位在发现、唤醒、促成和建构学生的生命,这就决定了其语文课堂的生命底色。连老师认为,语文

12、课堂是教师、学生和作者的生命借助文本相遇、相抵、相触的场所,因此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必然充满生命的能量和光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文字之下作者的情感、心灵和生命。连老师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的:“全班所有同学的心彼此开放,彼此贯通,他们共同与老师的心凝结在一起。他们为高贵所震撼,用敞开而高贵的心灵构成了一种强烈而浓厚的氛围,构成一种让所有人深深旋入的场,如同一片耀眼的光海。”这样的课堂是庄严、神圣、美好的,也是辉煌与壮丽的。连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说:“上连老师的课是与崇高的对话,是对心灵时时温润洗礼。”另一个学生说:“所有人都宁静地感受着祖(学生对连老师的

13、昵称)丰盈的感情充溢着整个教室那时的我屏着息,心中却早已是波浪翻滚自己仿佛迎面撞上了漫天的飞霞,感受到了一个从未感受到的世界。多少人已经听到您的呼唤,从梦中醒来!”还有学生说:“连老师不仅是语文教师,也是心灵导师连老师的语文课充斥了震惊。”。而更多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连老师的感激:“连老师,我感激您,您给了我一笔财富。您用您的言行教育我们美的真谛,您用凌霄峻笔划破暮霭的云霓,您用滕王阁的哭泣书写出王勃的不朽,您用吟啸徐行的苏轼告诫我们要大气。您是我的语文老师,永远的语文老师”;而一整个毕业班的同学在最后一节语文课结束时,齐声喊出了他们内心的“连老师,感激不尽!”这个语文老师在这一刻一定是幸福的。

14、不,这样的语文老师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 这样的课堂是感动的课堂,它让学生透过文字体会诗人作家的体温、心跳、思绪;这样的课堂是启发的课堂,它让学生跃出文字领悟圣人贤者的睿智、旷达、胸怀;这样的课堂是启示的课堂,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无限世界的大门;这样的课堂是神圣庄严的课堂,三尺讲台,思接千古,视通万里,星辰在其中运行,宇宙在其中冥想,生命在其中生长。在这样的课堂中,伟大的人格从文字中复活、醒来,走出文字,走进学生的心头,而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就在少男少女稚嫩、纯洁的心中萌芽、诞生。语文课堂的辉煌壮丽在此,其神圣庄严也在此。“只有生命才能喊出生命,只有盛大叫得出盛大”以“人”为指向的语文课,其中的这

15、个人首先指向教师,“课”就在教师这个“人”中。连老师认为,教师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正是用自己生命里的感动、情趣、意志和向往,去感染学生,呼唤学生,激动、激发和启发学生的感觉、情感、思维和意志,因为“只有用我们真实的生命才能喊出、唤出另一个真实的生命”。学生上连老师的课,首先惊叹的是“一个人的生命竟然可以如此纯挚,有如此的深度和广度;天地间的美是如此灵秀,如此动人心魄”。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人”的全面体现,他既是人格、精神、灵魂的代表,也是智慧的化身,还应该是美的化身。教师要以其全部的人格魅力,以其精神之美、气质之美、思维之美、语言之美,去感动、感化、启示和影响学生。这种经由“人”、抵

16、达“人”的教育,是活的、立体的,呼吸着、站立着的教育,是“人”与“人”相互激荡的教育。因了这种生命的激荡,“一间小小的教室可以变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教室虽小,却可以无限延展,直抵茫茫的历史与人心的宇宙”。所以,连老师说:“课,其实是老师生命里开出的花”。因此,教育最大的差距便体现为教师的差距。那么,改革语文,提升语文,就首先要求改变教师,提升教师。如果说从“分”的教育到“人”的教育是一场革命,那么它首先是语文教师的一场自我革命,因为这场革命的主体是教师,这场革命的对象也是教师。以“人”为指向的语文课,不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备课质量,也对教师人格、心灵、情感、思维、觉悟,一句话,对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老师说:“作为教师,也作为父母,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东西”“只有盛大叫得出盛大,激昂叫得出激昂,雄浑叫得出雄浑,奋发叫得出奋发”。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讲解篇章词句,还要求教师传授自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