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799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完美)(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古诗两首,1.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醉书,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时间),(地点),(事情),释诗题,自学展示一,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 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自学展示二,知诗人,自学展示三,明诗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

2、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宋) 黑云/翻墨/ 未遮山, 白雨/跳珠/ 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 吹散, 望湖楼下/水/ 如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黑云翻墨,黑云压城 黑云压顶 乌云密布 阴云密布 乌云滚滚 乌云翻滚,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瓢泼大雨 大雨如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狂风骤雨 暴风疾雨 风雨交加,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白雨跳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遮住山,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蹦进

3、船里。,你发现这两行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偶,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来得急、大,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行诗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卷地风,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水如天,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你又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去得快,黑云翻墨,水天一色,白雨跳珠,雨前,Text in here,Text in here,Company Logo,雨中,雨后,来去匆匆,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

4、的?,景物多:云、雨、风、 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 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 入、吹,这风云变幻的西湖,这千姿百态的西湖让诗人为此心醉,为此陶醉。,自学展示四,悟诗情,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全诗赏析,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匆匆的神奇。 在科学家眼里, 雨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生命; 在画家眼里, 雨是最神奇

5、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 在诗人眼里, 雨是一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古诗小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代诗人_的作品,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看到的_的奇特景象,表现了诗人_。,自测自评,疾雨急來急去,

6、身处其中的感受和对自然变化的惊叹,抄默古诗。 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必做题,选做题(至少选做一题) 1.查找望湖楼醉书的另外四首,欣赏品读。 2.收集描写雨的诗句,至少5句。 3.中国诗词中常见的符号除了“雨”之外,还有“风”、“月”、“梅”、“荷”等。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符号,收集有关的诗词,作一个研究。,课后作业,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1.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

7、.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晓出 净慈寺 送林子方,晓:早晨。,送林子方:为朋友林子方送行。,(时间),(地点),(事情),释诗题,自学展示一,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 。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一生作诗二万余首。,自学展示二,知诗人,自学展示三,明诗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 六月中, 风光/

8、不与/ 四时同。 接天/莲叶/ 无穷碧, 映日/荷花/ 别样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你怎么理解“毕竟”“四时”的?,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和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到底、终归,一年四季,本文指六月之外的其他时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怎么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一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格外红艳,自学展示四,悟诗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抒情,写景 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诗句赏析,自测自评,1.我会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_,表达了诗人_。 2.同是六月的西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与勉励融入其中,拓展延伸 对比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是有什么异同?,异: 前者写了天气是,景物,变化。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后者写了天

10、气在是,只写了和,突出了静态美和颜色美,两句写景,两句议论。,同: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都具有诗情画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自己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一种淡然与豁达之情。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pei)回。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rao)),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