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读-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有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732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读-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略论-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读-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略论-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读-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读-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读-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收稿日期: #$#$“#! 自宋代王圣美提出 “右文说” , 历代学者都有所阐发。其 中, 元代文字学家戴侗的右文研究特别重要, 他在 六书故 六书通释 中第一次提出 “因声以求义” 训诂原则。其后, 明方 以智也提出 “以音通古义之原” 的主张; 到了清代和近代, 经 戴震、 王念孙、 段玉裁、 章炳麟、 沈兼士、 杨树达等著名学者的 大力提倡,“因声求义” 、“声近义通” 、“形音义互相求” 的学说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右文说” 理论, 成为训诂学家进行语源 研究的极其重要的原则。沈兼士先生的右文说在训诂上之 沿革及其推阐 是对历代 “右文说” 研究的总结性文章。由于 他能站在历史

2、的高度,辨证地看待“右文说” ,并采用科学的 方法, 所以 “右文” 研究得以推陈出新, 再放异彩。这篇文章的 发表也成了训诂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世人仅知它在训 诂学方面的影响,却未能充分认识到它对于文字学研究的意 义。 右文说在训诂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分引论、声训与右 文、 右文说之略史一、 右文说之略史二、 右文说之略史三、 诸 家学说之批评与右文之一般公式、应用右文以比较字义、应 用右文以探语根、 附录共九大部分。在 “引论” 部分, 沈先生就 表明了他写作的宗旨: 利用 说文 中多数音符字及宋代学者 所倡之右文说, 以试探中国文字孳乳, 及语言分化之形式。第 六部分“诸家学说之批评与右

3、文之一般公式”是文章的精 华。在这一部分, 首先, 通过对前人右文研究得失的评判, 他 表明了自己对 “右文说” 的客观态度: 训诂学家利用右文以求 语言的分化, 固然必要。但形声字并不都属于右文, 因此, 要 避免犯“一切以右文说之”的错误。正是基于这种历史的眼 光、 辨证的思维方法,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综 合归纳, 将形声字的增殖概括为 “右文” 之一般公式、 本义分 化式、引申义分化式、借音分化式、本义与借音混合分化式、 复式音符分化式、相反义分化式等七大规律,揭示了语源孳 乳分化的一般规律。 沈先生的右文研究代表了右文学派最高成就。他总结出 来的关于形声字增殖的七大规律

4、,在揭示语源的同时,也反 映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文字孳乳分化的规律,并为我们 探求形声字的来源提供了明晰的线索。文字学界对汉字性质 认定, 对传统六书中形声、 转注、 假借的挑战都是以此为基础 的。所以说,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右文学派的语源研究和形 声字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右文说” 关于文字孳乳分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论断 是非常精当的。这对我们在文字研究中正确处理文字与语言 的关系, 正确认识汉字的性质很有帮助。 %98?9AB7CD5:= 第 #$ 卷第 3 期 E5:& #$ F5& 3 #$# 年 ($ 月 GAH5I7 #$# !“ 立是相对的。离开语言去研究文字是行不通的。唐兰

5、先生在 中国文字学 中说:“中国文字是注音的, 语言和文字在很古 的时期就已经不一致,从文字上几乎看不到真实的语言。 中国人把文字统一了古今的殊语,也统一了东南西北无数 的分歧的语言” (第五页)汉字的这种特点,使很多人误 以为汉字与语言无关。在有关汉字性质的讨论中,很多学者 就坚持汉字是表意文字。杨树达先生曾对此给予反驳。他在 声中有义略证 中说:“盖文字根于语言 , 言语托于声音, 言 语在文字之先, 文字是语言之徽号。以我国文字言之, 形声字 居全字数十分之九,谓形声字但寓于形而不在声,是直谓中 国文字离语言而独立也。 ”于是他 “发奋求形声字之说” 。 #$%据 统计,形声字在说文中就

6、占 &“ $() * 在宋代楷书中占 (+) 。#,-%因此, 把汉字定性为纯粹的表意文字, 值得商榷。裘 锡圭先生在 文字学概要汉字性质 一节中指出: 汉字包含 大量表音成分, 把它简单地称为表意文字, 显然是不妥的。文 字体系的性质是由字符即构字符号而不是由作为语言的符 号的文字来决定的,所以汉字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 字” ;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看, 汉字又可以称为 “语素音节文字” 。汉字的性质说明,汉字同其他拼音文字 一样是和语言相联系的。 第二, 黄侃、 沈兼士、 杨树达诸位先生的形声字研究充分 地证明了在形声字的形成过程中,确有大量形声字是以原有 文字为声符然后加注

7、意符而形成的。李孝定先生在甲骨文 字集释 把这种文字现象称为重文。在他所谓的 “某为某的重 文” 中, 原为象形、 指事或会意, 后从本字中分化出来构成形 声字的有 .+ 个 (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个数) 。其中, 以原有文字 为声符然后加注意符而形成的形声字就有 !“ 个。 (见下) 以原有文字为声符然后加注意符的: 以上所列的 !“ 对字组中的形声字都是从其本字中分化出 来, 或承担本义, 或承担引申义, 或承担假借义。通过对甲骨 文、金文与现有形声字的历史比较研究,他认为在甲骨文时 代有的文字除承担本义外, 或又承担引申义, 或又被假借。为 了进一步说明问题, 他还对 甲骨文字集释 中所收的

8、 ,-( 个 假借字进行分析,发现所借的字都不是形声字。透过这一现 象, 他认识到: 假借字的应用早于形声造字, 形声造字的办法 是受了假借字 (这里的假借包括引申) 的启示才被发明的。他 所说的形声造字法即是“在借字的旁边加上一个与假借义事 类相近之字作意符以为区别, 于是便产生了最早的形声字。” 李孝定先生的研究使右文学派的形声字研究得以映证,二者 可谓异曲同工。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形声字产生的 途径一节中也肯定了有大量的形声字是以原有文字为声符 然后加注意符而形成的,并举了很多例证加以说明。主要有 三类: 一是为了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 如 “师” 字本当师众讲, 汉代人假借它来表示狮子

9、的“狮” ,后加注“犬”旁分化出从 “犬”“师” 声的 “狮” 字来专门表示这个假借义; 二是为明确引 申义而加意符, 如 “取” 字引申而有娶妻义, 后加注 “女” 旁分 化出“娶”字来表示这个引申义;三是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 符, 如 “其” 是 “箕” 的初文、“它” 是 “蛇” 的初文、“北” 是 “背” 的 初文,“箕” 、“蛇” 、“背” 等字, 都是为了明确 “其” 、“它” 、“北” 等字的本义, 在这些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形声字。 第三, 为后来学术界的六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首先,右文学派在探求语源时对假借的研究特别重视。 最重要的是:他们是把假借字的产生置于语言与文字孳乳

10、的 大背景中加以研究的。这就是说, 假借字不仅仅与字音有关, 它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一样,也代表着语言中的语 词。文字学界就是在这一重大认识的基础上,打破“四体二 用” 说视假借为用字之法的陈规, 从而确立 “假借” 作为造字 法之一应有的地位, 即 “假借” 不仅是一种造字法, 而且它的 产生还先于形声造字法。关于 “假借” 造字法的产生的原因及 背景, 李孝定先生在 汉字史话 中说得很清楚, 他说:“假借 字之应用, 本是在形声造字之法未被发现以前, 从表形、 表意 的文字过渡到表音文字,青黄不接的阶段里,所采取的变通 办法,它本身是纯粹的表音文字。它是因为想表达的语义事 涉抽象,一

11、时难以造出本字,才从权的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 已有文字来作代用品。” #,%#/,0,%陈梦家先生在他的 “三书说” 中进一步指出: “假借字(指本无其字的假借)必须是文字的 基本类型之一, 它是文字与语言的重要环节。” #(% #/“.% “假借字 把象形字或形声字当作一个音符,读出来的音相当于我们语 言中的某个词。”“假借是由音得义。 ” #(% #/“ %裘锡圭先生的 “三 书说” 肯定了陈梦家的假借说, 而且把 “本有其字” 的通假也 应包括在内。他认为 “从文字构造上看, 通假字和本无其字的 假借字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裘先生还根据民俗中 的谐音现象,推测假借方法的

12、出现不会晚于跟图画有明显界 限的表意字的出现。所以他认为“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表意 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 #10% 孙雍长先生在他的 转注论 “假借” 造字法的真谛 一节中 明确指出假借也是造字法之一。他认为 “所谓造字法, 主要是 针对语言中需要造字的语词来说的。从语言中需要造字 的那个语词来说,从先民们造字心理的初始事实来说,他却 是确确实实地使一个尚无文字表达的语词终于固定地取得 了一个能代表它的书写符号。 ” #,% #/,“%他不赞成裘锡圭先生把 “通假” 也包括在假借造字法中的说法, 认为 “通假” 属于用字 问题。他把 “假借” 分为 “谐音

13、假借” 和 “引申假借” 。他认为从 先民们造字表词的心理来看,因词义引申而引起的假借现象 也属假借造字。因此, 他认为许慎为 “假借” 所下的定义及所 举的例字都是正确的。 !“ 其次, 形声、 转注研究。清代六书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仅 说文解字诂林 就收录研究六书的文章 #“ 篇。但其中专门 研究形声字的却只有两篇。可见,当时形声字研究是不受重 视的。黄侃说:“就四体言, 有清一代研究象形、 指事、 会意者 多,故三者多以发其精蕴;研究形声者少,故形声今犹未大 明。” 他认为文字是语言的转变, 而形声字又是文字的渊海, 所以 “形声不明, 则文字之学不明。” $%&$()&他本着 “以声韵

14、求 文字系统”的宗旨研究形声字声旁表音功能和示源功能。沈 兼士先生也认为要求得文字孳乳分化的系统,与其把象形指 事字作为研究对象,不如直接研究形声字。因为形声字的声 符有大半是借象形指事字为之。黄侃、 沈兼士、 杨树达诸位先 生的右文研究推动了文字学对形声字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 形声字的研究仍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把它作为汉字 的结构类型之一加以研究;一是把它作为汉字造字法之一加 以研究。李国英先生的 小篆形声字研究 就是从形声系统入 手描写汉字的构形系统。他把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作为研究 的重点,采用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的原则,对形声字做了客 观的描写。在研究形声字的声符系统时,他着重研究声

15、符的 示源功能和声符的示音功能,并对声符构字频度进行描写。 关于声符的示源功能,他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从源义 素本身是表层的显性义素(声符表本义)还是深层的隐含义 素 (引申义或假借义) 的角度来看, 声符的示源功能可以是隐 性的, 也可能是显性的;(二) 从词的派生来看, 如果同一源词 以不同义素为依据分化出几个不同的系列,那么记录源词的 源字转化为形声字的声符时就会有不同的示源作用; (三) 从 文字分化的角度来看,由于记录源词的字既可以是本字,也 可以是借字,所以本字和借字都有示源作用。示源声符的示 音功能是在形声分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形声字与源字有着 天然的同音关系。李先生对声

16、符的示源功能的研究就是对 “右文说”的合理部分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与李国英先生不 同, 孙雍长先生的 转注论 则着眼于造字法的研究。他认为 传统六书研究混淆了形声作为一种六书结构类型与它作为 一种造字法之间的界限。从结构类型谈形声字,则形声字应 包括三种:加注声符式、加注意符式和转注与形声合流后所 造的形声字,但如果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的话,则只有加注 声符产生的形声字才是形声造字法所造的字。而加注意符式 的形声字则是由转注造字法造出来的。因此, 孙先生认为, 要 正确认识 “转注” , 首先必须把造字法则与字形结构这两个概 念区分开来, 把 “转注” 作为一种造字法置于汉字创制的历史 背景中去考察。他认为 “转注” 造字法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 的必然性。从客观上说,“转注” 是对 “假借” 造字法的制约和 补救;从主观方面来说, “转注”造字法的产生则是先民思维 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谓 “转注” , 就是将 “转注 原体字” 转移附注到 “类首” 上的一种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