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751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生物反应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秸秆生物反应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生物反应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秸秆生物反应堆 目录隐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简介 一 、生物反应堆的概念 二、生物反应堆基础理论创新 1. 1. 植物饥饿理论 2. 2. 叶片主、被动吸收理论 3. 3.矿质元素可循环重复利用理论 4. 4. 植物生防疫苗理论三、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六大作用 1. 1. CO2效应 2. 2. 热量效应 3. 3. 生物防治效应 4. 4. 有机改良土壤效应 5. 5. 酶切处理残留效应 6. 6. 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应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方式及要点 1. 一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选择与条件: 2. 二内置式反应堆秸秆、菌种及辅料用量 3. 三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4. 四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

2、堆应用方式 5. 五外置式反应堆的建造工艺 6. 六外置式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7. 七操作注意事项五、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结果 植物疫苗及使用技术 1. 一、植物疫苗的生物学特性 2. 二、防治对象 3. 三、接种方法 4. 四注意事项 5. 五、植物疫苗适于作物的种类 6. 六、植物疫苗种类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简介 一 、生物反应堆的概念 二、生物反应堆基础理论创新 1. 1. 植物饥饿理论 2. 2. 叶片主、被动吸收理论 3. 3.矿质元素可循环重复利用理论 4. 4. 植物生防疫苗理论三、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六大作用 1. 1. CO2效应 2. 2. 热量效应

3、 3. 3. 生物防治效应 4. 4. 有机改良土壤效应 5. 5. 酶切处理残留效应 6. 6. 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应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方式及要点 1. 一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选择与条件: 2. 二内置式反应堆秸秆、菌种及辅料用量 3. 三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4. 四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方式 5. 五外置式反应堆的建造工艺 6. 六外置式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7. 七操作注意事项五、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结果 植物疫苗及使用技术 1. 一、植物疫苗的生物学特性 2. 二、防治对象 3. 三、接种方法 4. 四注意事项 5. 五、植物疫苗适于作物的种类 6. 六、植物疫苗种类山东省

4、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简介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增效的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研究成功从根本上摆脱了农业生产依赖化肥的局面。该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密切结合农村实际,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途径。 编辑本段一 、生物反应堆的概念1. 生物反应堆的概念:微生物与有机物,在一定设施条件下发生链锁式反应,产生巨大的生物能和生物能效应,进

5、而极大的改变了另一种生物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它类似于原子反应堆,所以把这种生物反应的设施装置,取名为生物反应堆。 2. 秸秆生物反应堆:生物反应堆应用秸秆作原料,通过一系列转化,能综合改变植物生长条件,极大提高产量和品质,故称秸秆生物反应堆。其理论依据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饥饿理论、叶片主被动吸收理论和秸秆矿质元素可循环重复再利用理论。 3.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 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特点:以秸秆替代化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这种有机栽培技术成本低、易操作、

6、资源丰富、投入产出比大,环保效应显著。 5. 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形式: 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置结合式。 6. 秸秆生物反应堆转化率:一公斤干秸秆可转化CO21.1公斤、热量3037千卡、生防有机肥0.13公斤和抗病微生物孢子0.003公斤。这些物质和能量用于果树蔬菜生产,可增产0.61.5公斤果菜,品种不同增幅有差异。 7. 为什么选择秸秆作为反应料?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是植物秸秆及其下脚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些由水和二氧化碳为主合成的秸秆,通过生物反应重新转化为二氧化碳(CO2)、水、热量等,供植物吸收利用。其它方法虽然也能产生单一CO2,但吸收利用率低,成本高。而秸秆取材广泛、投资小

7、,转化成植物需要的物质成分多,利用率高。 8. 秸秆生物反应堆组成:由秸秆、辅料、菌种、植物疫苗、交换机、CO2微孔输送带等设施组成。 编辑本段二、生物反应堆基础理论创新1. 植物饥饿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植物产量、品质的本质,是由气 (CO2)、水(H2O)、光三要素和微量矿质元素组成。由此,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了科学的定义,产量就叫气CO2、水(H2O)、光。这三要素中,主要制约因素是气体CO2,没有它植物就会饥饿而死。目前大气CO2浓度为330ppm,大多数植物每天吃饱需要10000ppm40000ppm,供需相差几十倍乃至百倍之多,长期以来,植物在严重饥饿状态下生存。许多孕育能够长大的果实,因

8、饥饿早期夭折,或生长缓慢,或性状发育不全,这就是人们平常看到的作物、果树的落花落果、大小年、早衰、午休、晚熟、果实畸形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当满足二氧化碳需求时,以上现象就会消失。研究证明,人们实际得到的产量不足应该达到1%,还有几十倍增产潜力待挖掘。所以,要想作物高产优质,必须生产出更多的植物“粮食” 二氧化碳,解决饥饿问题。总之,一切增产措施归根结底在于提高CO2供应水平。植物的饥饿理论应该作为人们未来进行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基础,有了“饥饿理论”才研制成功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 叶片主、被动吸收理论植物叶片从地上吸收CO2,根系从地下“喝水”,在光的作用下二者汇集于“叶片工厂”中合成有

9、机物。白天合成夜间运输,储存于植物各个器官中,果实由小变大,植株由矮变高,这就是庄稼白天不长夜间长得原因。在白天,叶片具有把不同位置、不同距离的CO2吸进体内合成有机物的本能,这种本能就叫“叶片的主动吸收” 。不同作物品种吸力有差距,一般412大气压。在叶片吸收CO2的过程中发现人为将二氧化碳送进叶片内或附近,合成速度加快,积累增多。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叶片的被动吸收”。主动吸收会减少有机物积累,被动吸收会增加有机物积累。根据主、被动吸收理论,研制了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形式: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置结合式。 3.矿质元素可循环重复利用理论植物生长除大量需要气、水、光三种原料外,还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

10、吸收N、P、K、Ca,Mg、Fe、S等各种矿质元素。这些积存于秸秆(植物体)中的矿质元素,经过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定向转化释放出来,能被植物重新全部吸收。据测定这些元素完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无需通过化肥来补充。农业生产中人们把施肥当作增产的主要措施是错误的,由于错误的观念才导致了化肥的用量越来越大,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和食品污染。研究证实,肥料不是产量,产量也不是肥料,肥料与产量有关系,关系不大,在产量合成中所起的作用不足5%,从严格科学意义上说,化肥就是“植物盐”,对土壤就是“水泥”, 多施化肥土壤就会板结。化肥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上有过历史性贡献,而这种贡献是以牺牲人类

11、的健康长寿,破坏生态作代价,获得的暂时温饱。化肥对增产不是直接的作用,而是在瘠薄土壤中,首先培养微生物(如氨化菌、硝化菌、硫化菌)再由微生物代谢放出CO2,才表现增产。综上所述,秸秆矿质元素可循环重复利用理论,为秸秆替代化肥找到了新途径和科学依据。 4. 植物生防疫苗理论要从根本上防治植物病害,最科学的方法是走植物免疫之路,关于植物有无免疫功能,学术界有争论。我们的研究证实:植物具有免疫功能,只是免疫机理与动物有区别。如何利用好植物免疫功能,重要的技术关键是研制出对应的植物疫苗。经过数年研究,终于20世纪90年代初,植物疫苗研制成功。植物疫苗是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似于动物疫苗

12、,但在接种工艺、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和特殊性,它是通过对植物根系进行接种,进入植物各个器官,激活植物的免疫功能,产生抗体,实施对病虫害的防疫。植物疫苗的生物特性:(1)感染期的升温效应;(2)感染传导的缓慢性;(3)好氧性;(4)恒温恒湿性;(5)侧向传导性。 植物疫苗经过十几个省、100多个县,在果树、蔬菜、茶叶、豆科植物、烟草等作物上大面积示范应用,生防效果达90%以上,平均用药成本降低85%,平均增产30%以上,是有机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保障,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病虫害泛滥、农药用量日增、农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带来希望。 目前,每年为了防治病虫害,成

13、千上万吨剧毒农药施入作物和土壤中,积存于农产品中,再通过人食用累积于人的身体中。可以这样说,人体成了剧毒农药的“第二储备库”,人类各种异常病变便由此而来,防不胜防。农业生产中人们设想应用剧毒农药杀死病虫害,现实的结果却是农药用量越来越大,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上百年生产实践证明:农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长期使用剧毒农药,最终恶果是毁灭人类自己。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将会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状。 编辑本段三、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六大作用1. CO2效应一般可使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提高46倍,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饥饿程度得到有效缓解,生长加快,开花坐果率提高,标准化操作平均增产30%一50%,农产品品

14、质显著提高。 2. 热量效应在严寒冬天里大棚内20厘米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23,显著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了作物抗御低温的能力,有效地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生育期提前1015天。 3. 生物防治效应菌种在转化秸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抗病孢子,对病虫害产生较强拮抗、抑制和致死作用,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90%以上,标准规范化操作可基本上不用农药。 4. 有机改良土壤效应在秸秆生物反应堆种植层内,20厘米耕作层土壤孔隙度提高1倍以上,有益微生物群体增多,水、肥、气、热适中,各种矿质元素被定向释放出来,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5. 酶切处理残留效应秸秆在反应

15、过程中,菌群代谢产生大量高活性的生物酶,与化肥、农药接触反应,使无效肥料变有效,使有害物质变有益,最终使农药残毒变为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经测定:一年应用该技术植物根系周围的农药残留减少95%以上,二年应用该技术可全部消除。 6. 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加快秸秆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微生物、光、水、空气游离氮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据测定:在CO2浓度提高4倍时,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豆科植物固氮活性提高 1.9倍。由此可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是一堆多效应。 编辑本段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方式及要点该技术操作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结合式三种。其中内置式又分为行下内置式、行间内置式、追施内置式和树下内置式。外置式又分为简易外置式和标准外置式。选择应用方式时,主要依据生产地种植品种、定植时间、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而定。 一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选择与条件:1、行下内置式: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高海拔、高纬度、干旱、 寒冷和无霜期短的地区尤宜采用。 2、行间内置式:高温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