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与中国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654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与中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梅与中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梅与中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梅与中国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梅与中国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与中国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与中国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与中国文化摘要:梅素以民族之魂被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梅的起源与发展,梅的习性与栽培以及梅花的应用构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梅文化,成为中国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字:梅梅之魂梅文化梅开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由于梅花的迎霜破雪傲寒绽放,并且最早给千家万户报来春天的信息,因此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它以广阔、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我们所说的梅文化,就是人们以梅花为对象进行培育、观赏、研究等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说,梅文化是各种爱梅赏梅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及其

2、实现的过程,它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几分瑰丽。在漫天飞雪、万花纷谢时,唯有梅花傲然挺立,梅与松、竹同具抗严寒、斗冰雪的特性被誉为“岁寒三友。梅花的神、韵、姿、色、香俱佳,开花独早,花期甚长,用途广泛,品种繁多。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很多喜爱梅花的人,只能领略其美丽的外表,却不了解其内涵。实际上花卉与诗歌、文学、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称之为“花文化”。我国古老而伟大的花文化,显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愿望与向往“梅文化”尤其如此。1、梅的起源与发展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根据各地的考古发掘显示多处遗址和墓葬中有出土的梅核,我国梅花专家陈俊愉先生和考古专家陈志达先

3、生发现在崧泽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的“崧泽遗址与古代种籽鉴定初步意见”记述着,掘出的地下梅核碎片坚厚,表面有分布均匀的小孔即是野生型的梅经测定此梅核碎片距今约5226-5906年。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佳树,有朱梅、胭脂梅。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以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到了南北朝,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始以花闻天下”(杨万里和梅诗序)。且以其“以韵胜,以格高的高洁品性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所崇尚歌咏。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赞语而

4、李白、杜甫、柳宗元、自居易等,也有咏梅名诗。宋、元年问,是我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除梅花诗词外,梅画、梅书也纷纷问世。宋代梅诗特多,梅词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别号“梅花屋主”,在九里山植梅千株。其墨梅诗画,皆远近闻名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实际上是以梅花精神暗喻自己的名节。明、清时期,艺梅规模与水平进一步发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工象晋的群芳谱记载梅花品种19个,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咏梅、画

5、梅之风有增无减。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赏梅咏梅的同时将梅花精神进一步升华。l950年12月,陈毅元帅一首冬夜杂咏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从正面点出了梅的刚正与顽强。伟人毛泽东以他浪漫的气质和丰富的想象挥就而成的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更是把梅花高洁励人的品格推向极至。这是用梅花精神来比拟中国革命者不畏险阻、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国魂。2、梅花的应用21观赏价值梅花的观赏价值极高,其树姿苍劲,花色清丽,风韵洒脱,暗香沁人,尤其当满树梅花,迎春开放时,即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占

6、天下春”的壮观景象,又给游人以“踏雪寻梅”的意趣享受。在园林中,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之处,均可自然配植。最好用苍翠的常绿树种或深色建筑物为背景,方可格外衬托出梅花冰清玉洁之美。可与松、竹相搭配,构成一幅相得益彰、互为补益的岁寒三友”图,也是一组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还可栽成专类园形式:梅园、梅岭、梅山、梅溪、梅径、梅坞、梅峰等,在花开时,能形成“香雪海”的美景,更使游人心旷神怡。梅花也可作切花,或用于盆栽、盆景。2.2其他梅木坚韧而富弹性,是理想的手杖、算盘珠和雕刻等细木工用材。梅树的根可制作书架和根雕,梅核可用作制活性炭的原料。梅酸还可作为媒染剂,以之染布,久不褪色。我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

7、母”,很多中国名花早已蜚声国外,而花虽小,但香韵隽永的梅花却未受重视。现在,经过十多年来全国各界的努力,中华梅花的春天即将来临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梅花事业春天的到来参考文献-马库斯坎利夫等TheIiteratureoftheUSM北京:美国大使馆文化处,19853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4AT鲁宾斯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由于梅的耐寒和花的清香等特性,人们用梅比德畅精。由食梅、植梅、用梅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爱梅、赏梅,由梅品而喻人品,因之历代梅诗、梅词、梅曲、梅文、梅画、梅乐、梅歌、梅饰、梅具、梅食、梅饮、梅药等层出不穷。随着人们对梅

8、认识的深化,以梅象征中华民族品格的文化心理和以梅为表现内容的文化形式也不断提高发展。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前便深深喜欢上了梅花,而在民间,西北流行的梅花落,也是古羌人对梅花的赞美。尔后,人们对梅的咏叹也越来越有意境,也越来越有风采,那一枝傲雪红梅以其奇姿妙香跃然纸上。梅花深得诗人喜欢首先是那美丽的妙姿,雪里红梅为君开,那是多么美的一幅香雪海啊。它开在残腊初春之际,可能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暇,让诗人心中充满无限怜惜与敬意,也就将这心中之感挥毫泼墨,展现于世人。魏晋时

9、期,梅花被写入诗歌中,那时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就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最喜欢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唐朝诗人林和靖的咏梅佳作。“梅妻鹤子”的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这是梅的另一种美丽与气质。那疏影与暗香在朦胧的月影之下影影绰绰,飘摇清香,怎能不让人醉于其中。又如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

10、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和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中“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还有陆游的湖山寻梅中“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而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罹的爱人的:“秋水

11、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这些名诗佳句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地位,那种仙骨傲姿,冷霜皑雪中的幽香,让诗人一见倾心。然而,梅,深得人们的喜爱,插花装饰,不仅是那一枝迷人的花朵,和醉人的清香。还有它的傲霜凌人那股不卑不亢的骨气。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首句绘丰姿,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一“迥”一“傍”暗示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

12、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出早梅的傲寒风采。苏轼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未肯随春”豪放词人苏轼写红梅不与众花争春,尽写她生机难抑,浪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之特点。更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片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是开在荒僻郊外之“野梅”,无人护理,无人欣赏;下片托梅寄志,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

13、天,但“无意苦争春”,足见其迎春报春的一片赤诚。末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见其高格劲节。这里将梅的高洁与傲骨难屈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意争春,寂寞独开,碾作尘依旧香飘尘世间,那样的骨气怎能不让人敬佩。而诗人却偏偏借咏梅而自比与梅,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与骨气。当然梅花不只是傲骨的代表,它往往被诗人寄托着别样的情怀。比如思乡情怀,唐朝的高适塞上听吹笛中:“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

14、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梅花,声、色、香、态,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又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采用见友发问、借梅言志的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三、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景、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除却思乡,梅也代表着别样情怀。李商隐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描写梅早秀先凋,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还有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5、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是处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可是皆因一个“别”字,使人触目皆伤,柔肠寸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具体写“触目”之伤。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别”,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离愁。这些都是诗词,处处可见傲骨红梅的身影,雪里也留下那浓郁的暗香,然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也有梅花的影子。作者以梅喻人,或者用梅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活灵活现,生动得体。在红楼梦中就有例子,金陵十二钗都是一种花的代表,而梅花就是李纨。红楼梦中的李纨,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些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