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0314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高考政治主要考点经济常识:第一部分 基本经济理论重要考点1.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2.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货币的职能。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5.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10.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经济常识:第

2、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重要考点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及股票。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5. 农业问题(地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常识: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重要考点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 积累和消费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 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银行利润;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 存款储蓄的类型,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2.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经济常识:第四部分 国内和国际市场重要考点1. 商品服务市场,市场交

4、易原则。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4. 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 5. 外汇与汇率;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现象。 6.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重点是世贸组织)。 7. 对外贸易的范围、主要内容及关税。 8.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及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哲学常识:第一部分 唯物论重要考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3.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

5、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常识:第二部分 辩证法重要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的目标。3.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因而,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

6、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4.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6.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

7、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8. 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9.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10.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哲学常识:第三

8、部分 认识论和人生观重要考点1. 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 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

9、的正确价值取向。 5.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6. 人生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7. 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

10、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8.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政治常识重要考点1. 国家的国体、国家职能、政体及其相互关系,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2.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3. 我国的国家职能。 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5.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6. 我国的国家

11、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7. 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政府机构改革。 8. 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9. 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10.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2. 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5.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 1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7. 国际竞争的实质。18.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06.9.26编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